新華社上海10月12日電(記者李寒芳 潘清)為期兩天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2日下午在上海閉幕,並形成《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紀要》。就兩岸領導人會晤問題,《紀要》建議兩岸本著相互尊重體諒、務實面向未來之精神,積極創造條件,就會晤之形式和內容等安排,努力促成雙方均可接受的方案。
此次論壇是兩岸首次大規模民間政治對話。《紀要》綜合參酌各方意見,對論壇研討的若干問題形成了共同認知與建議。
政治定位問題是所有兩岸政治議題的關鍵和首要。《紀要》提出,為建構穩定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兩岸應繼續共同商議,並逐步形成對當前雙方政治關係的諒解或共識。
《紀要》還就一些敏感問題達成了共同認知。如妥善處理兩岸公務機關人員互動之相關問題;通過平等務實協商,逐步建立涉外事務溝通協調機制。妥善處理兩岸民間團體或個人同時參與或出席國際非政府組織及國際民間場合之活動,相互扶持,合作共贏。
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是此次論壇熱議的話題。《紀要》提出,為促進臺海局勢穩定,減輕軍事安全顧慮,兩岸宜考慮開展軍事領域的接觸交流。因應海洋問題的共同挑戰,論壇還提出建議兩岸應尋求包括生物資源保育、漁業捕撈與漁民權益保護、海上執法、海洋安全等海洋相關事務的合作。兩岸應以前瞻性思維,超越政治分歧,儘早探究維護權益之合作途徑。
此次論壇由全國台灣研究會、台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等14家兩岸民間團體和學術機構共同舉辦,兩岸120多位學者和有關人士與會。
論壇閉幕式由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執行董事高思博、全國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共同主持。周志懷錶示,本屆論壇代表性廣泛,是首次有“紅”、“藍”、“綠”共同參與並有綠營智庫協辦的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包容並蓄的對話平臺。論壇以和平發展為旗幟,以重大現實問題為導向,引領政治對話走向。
高思博表示,通過探討,專家學者們試圖厘清兩岸關係的性質、定位等問題,在兩岸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探討打破兩岸政治僵局的相關問題。
作為一個相互尊重、務實探討的交流平臺,論壇也留下了尚未達成共同意見的相關議題,以待兩岸智庫和有識之士後續思考。
根據《紀要》,本屆論壇主辦、協辦單位將研商組建兩岸和平論壇常設機構,並歡迎兩岸各界提供建言,共同參與。
在本屆論壇議題研討獲致初步成果的基礎上,論壇主辦、協辦單位還擬邀請兩岸學者組成若干課題小組,開展共同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提交擬於明年在台灣舉辦的下屆論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