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述評:城鎮化對於糧食安全生産提出新的挑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16日 21時0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 董峻)10月16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糧食日”。眼下正值秋收大忙季節,記者日前在一些糧食主産省份了解到,東北西部、華北、西北等傳統旱區的秋糧長勢好于上年,加上今年病蟲害整體偏輕,處處都是豐收景象。

    儘管今年發生了南旱北澇的嚴重災害,但總體看災害是局部的。今年全國夏糧産量增産39億斤,早稻又增産15.7億斤,如果秋糧再獲豐收,全年糧食就實現了歷史性的“十連豐”。

    秋天的豐收碩果更體現在人們為糧食持續穩産所打下的堅實基礎上。不久前,超級雜交稻“Y兩優900”在湖南隆回縣的實驗田創下了百畝片畝産988.1公斤的高産新紀錄,這是1996年我國啟動“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以來的一個最新成就。

    幾乎與此同時,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在新疆的高産玉米研究也取得了好成績——示範田畝産達到1511.74公斤,再次刷新了全國玉米高産紀錄,實現了單季畝産噸半糧的突破。

    糧食生産好事連連,供應形勢仍然不容樂觀。由於需求增長更為強勁,國內農産品供求由“總量平衡、豐年有餘”向“總體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轉變,糧食産品進口增勢明顯。從2009年起,我國穀物總體轉為凈進口,到2012年凈進口則增至1248萬噸。

    為什麼我們糧食實現了“九連增”,而玉米、大豆等糧食進口還增加?主要原因就是消費持續、剛性增長。城鎮化率的快速提高,則對糧食供應提出新的挑戰。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日前在一次會議上説,一個城裏人消費的農業資源,比一個農村人要多得多。城市化率高了,農産品需求總量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特別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以後,食用油、肉蛋奶消費大幅增長,直接導致玉米等飼料用糧的需求大幅增長,帶動了大豆的大量進口。

    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糧食需求將近6億噸,糧食總産還需在目前基礎上增加20%。目前我國小麥和稻穀的自給水平較高,但優質小麥和粳稻的需求十分旺盛,未來仍會進口一部分小麥和稻穀;而飼料糧需求的旺盛增長使得未來玉米進口仍會增加。大豆進口也將持續。

    近年來多輪國際糧價上漲的結果表明,糧食出口國一旦國內供應趨緊,勢必限制出口,糧食不可能成為真正自由貿易的商品。韓長賦對此表示,中國有13億人,飯要天天吃,莊稼要年年種,糧食安全要長期保。

    “如果我國長期從國際市場大量採購糧食,就可能導致國際糧食市場價格大幅上漲。所以我們只能適當進口,不能依賴進口,要始終堅持立足國內實現基本自給的方針,尤其是主糧一定要保持基本自給。”

    另一方面,資源環境對農業發展的約束持續加劇。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水缺的國家,人均一畝三分地,人均耕地、淡水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推進,我們每年還要減少耕地600多萬畝,農業用水緊缺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今後的糧食基礎如何夯實?首先要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努力提高耕地質量。

    與此同時,不斷強化糧食生産的相關政策,這是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産積極性的關鍵。重點是增加農業補貼,提高收購價格,使務農種糧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

    此外,大力發展現代種業、推進農業機械化、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以及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流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都是近年來探索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好經驗,也是今後發展現代農業的方向。

 
 
 相關鏈結
· 農業部等在北大舉辦2013“世界糧食日”紀念活動
· “饑餓24小時”2013公益體驗活動在北京啟動
· 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啟動"饑餓24小時"公益體驗活動
· 國家糧食局徵求總後勤部意見並進行工作座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