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建設開放透明的政府—政府信息發佈制度建設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20日 18時05分   來源:新華社

努力建設一個開放透明的政府
——政府信息發佈制度建設綜述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 史競男)繼9月12日“國務院公報”微信上線後,10月11日,中國政府網微信也登臺亮相。有輿論稱,這是中國政府決心加快提高信息公開效率的重要標誌之一。

    自2003年初,中央提出從中央到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新聞發佈制度以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已有10年。為建設一個開放透明的政府,10年裏,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努力完善發佈制度,創新發佈形式,提升發佈效率和質量,已越來越贏得社會和公眾的認可。

    加強平臺建設 越來越多的政府信息走進公眾視野

    2008年《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施行,規定行政機關應主動公開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信息;公開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信息等。這是我國第一部針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專門法規。由此開始,越來越多的政府信息走進了公眾視野。

    ——新聞發佈制度不斷健全。2003年初,中央提出建立健全國務院新聞辦、中央各部門、各省區市人民政府三個層次的政府新聞發佈制度。至今,國務院74個部門和29個省區市已建立起新聞發佈制度,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新聞發佈工作。據統計,2012年,中央各部門和各省區市舉行的新聞發佈會多達2237場,比2005年的1088場翻了一倍多。發展改革委的有關負責人出席國新辦發佈會平均每年達10余場,國防部、教育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等27個中央部門和一些省區市政府建立了每週、每月或每季度定時定點新聞發佈制度,外交部建立了每週舉辦5次新聞發佈會的例行發佈制度。這些密度高、時效強、權威性突出的新聞發佈活動,滿足了群眾的知情權。

    ——新聞發言人隊伍壯大。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陸續設置了面向公眾的政府發言人崗位。據統計,10年來,累計有540余人擔任過中央政府各部門和各省區市政府的新聞發言人。

    ——政府網站成為重要窗口。9月2日,中央紀委和監察部官方網站開通,在網站“信息公開”欄目裏,詳細列出了中央紀委監察部的組織機構設置及紀檢監察部門的工作程序,這些內容都是首次對社會公開披露,成為信息公開的又一重要窗口。

    2008年底,中央政府部門和地方省市一級全部建立了政府門戶網站。據統計,2012年,各級政府網站的政府文件等欄目及時更新比例超過80%。

    ——政務微博、微信興起。政府高度重視發揮新興媒體的作用,積極運用微博、微信、手機報等發佈消息。截至去年底,中國政務微博賬號數量已經超過17萬個,較2011年底相比增長近2.5倍。

    回應社會關切 從不敢説不願説到常態化發佈信息

    從10年前“非典”爆發後的瞞報、遲報,到今年春天“H7N9禽流感”出現後及時通報並快速共享信息,同樣是公共衛生事件,政府的不同態度,讓公眾感受到政府在信息“及時公開透明”、主動回應社會關切方面有了很大進步。

    信息公開不僅成為處理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的基本原則,也滲透到了政府的日常活動中。2011年,中央部門首次曬出“三公經費”;同年,國務院各部門發佈了近150萬件信息,省級政府發佈了2880余萬件……

    從不敢説、不願説到將及時主動發佈信息變成常態和自覺行動,信息公開進步顯著。

    今年9月18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主動回應社會關切。重要政策、法規出臺後,要通過多種方式做好科學解讀,讓公眾更好地知曉、理解政府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和改革舉措。對重要輿情和社會熱點問題,要積極回應、解疑釋惑,並注意把人民群眾的期待融入政府決策和工作之中。”

    對此,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名照表示,政府必須獲得公眾的信任才能有效行政,目前政府信息公開還存在“短板”。在信息解讀和回應關切方面,與群眾期望尚存差距。下一步,要主動做好重要政策法規解讀,要用事實説話,避免空洞説教,妥善回應公眾質疑、及時澄清不實傳言。還將建立完善專家信息發佈機制和互聯網等新媒體發佈機制。

    “應對H7N9禽流感疫情,尤其強調科學防控,通過專業和持續的解讀,傳播科普知識,穩定公眾情緒,最終疫情防控取得了成功。”這是衛生計生委宣傳司司長毛群安的經驗之談。

    創新完善發佈制度 努力提升信息公開效率和質量

    進入新媒體時代,一條信息從出現到形成輿論熱點,往往只需幾小時甚至1小時。“網絡時代危機傳播急劇化,信息公開效率及質量必須升級,否則政府及媒體公信力將雙重受損。”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副院長張志安説。

    針對新形勢,政府如何提高信息公開的效率和質量,讓公眾及時得到準確的信息和真實的情況?

    今年7月,國辦印發了《當前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明確提出,“爭取2015年之前全面實現全國市、縣級政府全面公開‘三公’經費”;“擴大公開細顆粒物(PM2.5)、臭氧等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信息的城市數量”;“2014年,要實現重大事故調查報告全面公開”……

    10月15日,國辦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提出下一步,“國務院各部門要建立健全例行新聞發佈制度”“與宏觀經濟和民生關係密切以及社會關注事項較多的相關職能部門,要進一步增加發佈的頻次,原則上每季度至少舉辦一次新聞發佈會”。

    “這些要求是政府新聞發佈向剛性約束邁進的非常重要的一步。”蔡名照説,“從長遠看,政府新聞發佈工作要走法制化的道路。”他還透露,將舉辦各種業務培訓來提高新聞發言人的能力和水平。此外,國新辦正抓緊研究加強政府網站和政務微博建設的有關具體舉措,逐步打造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務微博群。

    據了解,公安部、民政部、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以及北京、上海、四川、浙江等地,創新完善突發事件新聞發佈工作的制度機制,在發生重大事件以及特殊情況下,將新聞發佈會由發佈廳前移至突發事件現場,進行多次連續發佈,不斷公佈事件進展,用公開贏取了公信。

中國政府網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開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簡稱中國政府網)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10月11日在新華微博、騰訊微博和微信開通,是國務院政府信息公開的又一重要平臺。國務院重要政務信息將第一時間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形式,向社會公眾公開。 >>>詳細閱讀

微信手機截圖

評論:開通微博微信,中南海與百姓又近了一步

    由國務院辦公廳主辦的中國政府網10月11日正式開通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今後國務院的重要決策部署和政策文件等內容將通過新華微博、騰訊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形式權威、準確、及時地向社會公眾公開。開通官方微博和微信,中南海與普通老百姓又近了一步。

    微博、微信是當下最受網民喜歡,也最為活躍的新型網絡媒體。據報道,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微博網民規模為3.31億,網民中微博使用率達到了56.0%,我國微信用戶已超過4億。與其它社交工具相比,微博和微信具有用戶數量龐大、發佈即時快捷、裂變式傳播等特點,這也使得微博和微信成為網民獲取新聞資訊、參與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新華時評:熱點信息發佈為何常常“半夜雞叫”?
· 北京將強化汛期預警信息發佈 細化預警響應措施
· 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管理工作調研組在滬調研
· 雲南省啟動交通信息發佈機制 切實推進信息公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