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龍宮"驕子"、巨鯊"舵手—中國核潛艇艇長風采錄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30日 19時2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青島10月30日電(陳萬軍、李宣良、吳登峰、于航)核潛艇,國之重器,深海“巨鯊”。

    核潛艇艇長,“龍宮”驕子,“巨鯊”舵手。

    自1974年8月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服役以來,一批批核潛艇艇長,駕馭威猛強悍的“巨鯊”,遊獵深海大洋,守衛藍色國土。

    楊璽:書寫中國核潛艇的大洋傳奇

    楊璽,海軍某潛艇基地核潛艇首任艇長。

    上世紀60年代末,海軍組建我國首支核潛艇接艇隊,從各艦艇部隊挑選了36名官兵作為接艇隊的首批艇員,楊璽被任命為我國核潛艇的首任艇長。

    15歲參軍的楊璽,參加過遼沈、平津兩大戰役,是一名優秀的常規潛艇指揮員,先後擔任過兩艘戰備艇的艇長。

    命令一宣佈,楊璽就奉命帶領首批36名艇員,立即趕赴我國某深山腹地。此時,這裡進行著與正在建造的核潛艇反應堆一樣的陸上模擬操作試驗。官兵們的任務,是跟著專家和工人學習操縱核動力技術。

    核動力,涉及核物理、高等數學、流體力學、化學、電子學等30多門學科,整個操縱系統有上萬台套設備。這對當時大多只有初中文化的官兵來説,無異於打一場攻堅戰役。

    面對著核反應堆,楊璽誓言:“就是拼了命也要攻下這座核技術堡壘!”

    然而,第一堂課就給官兵們來了個下馬威。教員把深奧的“核裂變”理論知識反復講了好幾遍,官兵們就是聽不懂。教員講得一身汗,官兵們急得一身汗。

    當官兵們終於掌握“核裂變”及其蘊涵的能量和原理時,一種神聖的使命,就像打擊原子的中子,激活了他們自身的“裂變”。

    在楊璽的帶領下,官兵們向核技術發起衝鋒。一年之內,36名官兵沒有休息過一個節假日;一年之內,36名官兵每人記了16本專業筆記;一年之內,36名官兵人均掉了10公斤肉;一年之內,36名官兵“裂變”成操縱核動力的能手。

    36名種子選手,隨後進行了第二次“裂變”,他們帶出了100多名核潛艇艇員,成功配合科研廠所,完成我國首艘核潛艇核反應堆艇上啟堆運行調試和試航任務。

    “裂變”在繼續。我國核潛艇需進行最大自給力長航試驗。

    1985年11月,楊璽作為指揮員,率某核潛艇離開母港,開始“水下長征”。

    “水下長征”毫無浪漫色彩可言。艇內沒有白天黑夜,艇員們只能憑著挂在各崗位上的那塊銅盤挂鐘判定是夜間還是白天。到後期,有的艇員渾身乏力,吃不下,睡不著。儘管這樣,在楊璽的帶領下,艇員意志不垮,一上崗就精神十足。50天,60天,70天……

    到第70天時,已經超過了某國核潛艇67天的紀錄。是返航,還是繼續長航?艇員們一致請求繼續長航,楊璽更是態度堅決:挑戰極限,更好地檢驗我國核潛艇性能,磨煉官兵意志!

    長航繼續。

    80天,85天,90天!

    潛艇浮出海面。

    “同志們!整理軍容,接受祖國的檢閱!”

    儘管官兵的身體已嚴重透支,但在這神聖的時刻,楊璽率領官兵,昂首挺胸,列隊艦橋。

    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水下長征”。楊璽率艇創造了我國核潛艇總航時、總航程、水下航行時間、水下平均航速、一次性潛航時間的最高紀錄。

    “裂變”還在繼續。

    在隨後的3年中,楊璽又分別率領我國魚雷攻擊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圓滿完成首次帶戰術背景出島鏈遠航、首次極限深潛試驗、首次發射運載火箭等一次次中國核潛艇部隊的大洋傳奇。

    王福山:核潛艇極限深潛試驗奏凱歌

    王福山,時任海軍某潛艇基地核潛艇艇長。

    談起我國核潛艇首次極限深潛試驗,今年已63歲的王福山説:“要我再現當時的深潛過程非常難。因為,當時我精神高度集中,除了眼前的各種指示儀錶,腦海裏一片空白。”

    王福山是執行深潛任務的核潛艇艇長。他説,平時出海,潛艇艙室裏到處是嘰嘰喳喳的聲音,這次不同,下潛命令一下,艙室內頓時寂靜無聲。靜到什麼程度?站在操縱指揮臺上,能清晰聽到前隔板上那座挂鐘的嘀嗒聲。

    極限深潛試驗的風險有多大,王福山心裏十分清楚。

    某國核潛艇深潛試驗時,因主機艙海水系統漏水沉沒于大西洋,全艇129名艇員全部喪生。

    王福山全身心沉浸于深潛的各項準備之中。

    凡屬與試驗有關的一切東西,都要一項不落、一字不差地熟記在腦海裏,每一個指令、計劃、標準、程序都要吃透嚼爛。

    水下失事脫險逃生、應急起浮、緊急倒車、大縱傾事故處理、水面求援……一個航次接一個航次演練,一個課目接一個課目驗收。

    艙室、管路、儀錶乃至艇體的每一條焊縫,都要進行地毯式排查,不留一絲隱患。

    “這樣做,為的是確保試驗成功,確保參試艇員和科研人員的生命安全。”王福山説。

    極限深潛試驗進入24小時準備。

    王福山利用全艇點名的機會,作了深潛前的最後一次動員:

    “明天,我們將書寫中國核潛艇歷史的新篇章。作為一名核潛艇艇員,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堅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

    王福山目光如炬,聲若洪鐘:“同志們有沒有信心?”

    “有!”回聲排山倒海,氣勢如虹。

    回到宿舍,王福山分別給妻子和女兒寫下不到一張紙的“遺言”,並用兩個信封裝好。他在“遺言”中特別囑咐女兒:“你一定要記住,你爸爸是一名中國核潛艇艇長!”

    第二天。南海某深水海域。

    上午11時。試驗海上總指揮、海軍副參謀長石天定下達深潛令。

    “下潛!”王福山發出指令,“前進一,艏傾三度!”

    100米,200米,280米……

    隨著下潛深度的加大,不少艙室都發出了“嘎嘎”的異常響聲,一些設備接頭和艇殼焊接處出現滴漏。

    “各戰位報告情況!”王福山下達命令。

    其實,王福山既熟悉艇上的每一個系統、每一個戰位,又熟悉官兵的性格特徵。在聽取各部門意見後,決定繼續下潛。

    此刻,每一秒鐘都驚心動魄,令人膽寒。

    291米,292米,293米……

    “已到極限深度!”水手長用激動而又響亮的聲音向王福山報告。

    一個生死攸關的深度,一個稱雄顯威的目標,終於被核潛艇勇士們突破了!

    “浮起!”隨著王福山一聲令下,潛艇猶如咆哮的巨鯨,斜刺著向海面衝去。

    杜永國:核潛艇發射運載火箭驚海天

    杜永國,時任海軍某潛艇基地核潛艇艇長。

    1988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向海軍下達了進行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的命令。

    艇長杜永國奉命率戰略導彈核潛艇執行這次試驗任務。

    “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操縱技術要求特別高,充滿了巨大風險,稍有失誤就會艇毀人亡,成敗全在一瞬間。”杜永國説,“但我們領受任務後,所有艇員都十分激動,紛紛寫下決心書。”

    官兵們以“定叫碧海騰巨浪”的堅定決心,投入到試驗前的準備工作。

    為此,杜永國領著艇員按照定人員、定崗位、定職責、定指標、定任務的“五定”要求,想問題,訂預案,練技術,查設備,苦練正常操縱、預案操縱和應急處理操縱三種本領,確保人人過關。

    回憶起當時迎戰的情景,杜永國仍激動不已:“我們整整苦戰了5個月。所有人員都放棄了休假,官兵中有親人病危病故的,妻子生孩子的,定好了婚期的,但沒有一個人請假。”

    運載火箭對環境要求十分苛刻,發射筒內必須保持恒溫。火箭裝艇後,杜永國帶領全艇官兵不分晝夜,精心守護“國寶”。

    1988年9月,杜永國指揮戰略導彈核潛艇駛向發射海域。

    “潛入發射深度!”

    “10分鐘準備!”

    隨著杜永國的一道道命令,全體艇員有條不紊地在各自戰位做最後的準備。

    “發射準備好!”揚聲器裏傳來導彈發射長的報告聲。此刻,他站在發射控制臺前,將右手拇指輕輕地按在發射主令按鈕上。

    “5、4、3、2、1——發射!”杜永國震撼人心的一聲令下,發射長用力按下發射按鈕,火箭起飛的紅色指示燈瞬即閃亮。

    “轟”的一聲,火箭飛速衝出發射筒,核潛艇隨即猛烈顫動了一下,只見火箭衝出水面,尾部噴吐出橘紅色的火焰,直刺雲天,向太平洋預定海域飛去。

    這時,鼓舞人心的消息不斷傳來:

    “火箭飛行正常!”

    “火箭進入大氣層!”

    “火箭準確落入預定海域!”

    這一刻,杜永國與戰友們相擁而泣。

    “作為第一個完成運載火箭發射試驗任務的核潛艇艇長,我為祖國感到驕傲!”杜永國説,“這次試驗成功,標誌我國繼美國、前蘇聯、英國、法國之後,成為第五個擁有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能力的國家。人民海軍也由此成為一支戰略性軍種。”

    劉毅:中國核潛艇全訓合格艇長第一人

    劉毅,時任海軍某潛艇基地核潛艇艇長。

    26歲任常規潛艇艇長,29歲任核潛艇見習艇長,34歲成為中國核潛艇歷史上第一個全訓合格艇長——“核潛艇驕子”劉毅,任核潛艇艇長8年,創造了多項“海軍之最”:

    他是出海最多的核潛艇艇長,航程相當於繞地球兩周多;

    他最先取得常規潛艇和核潛艇全訓艇長兩種合格證書,成為海軍潛艇部隊第一個“兩棲馭手”;

    他是中國核潛艇歷史上第一個擔負戰備值班任務的艇長……

    1988年,海軍組織核潛艇開展全課目訓練,基地把完成全訓的任務交給了劉毅帶領的第11艇員隊。

    劉毅説:“這次全訓是核潛艇部隊組建以來的第一次。當時對我來説,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上級把這樣艱巨的任務交給我們,是對我的極大信任。擔憂的是,這次訓練尚屬首次,加上艇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崗位不合格。特別是23個幹部只有1個合格,部門以上軍事幹部除1人外全是實習的。”

    “核潛艇全訓,即全課目訓練,有多個課目、幾十項訓練內容,既有岸上的也有海上的,既有理論也有實操,既有魚雷攻擊也有戰法運用,既有單項考核也有綜合考核,而且必須全員參加,所有課目都合格。這是每一名艇員人生中的一次‘大考’。”基地軍訓處處長劉九光説。

    劉毅進行全訓動員:“只有全訓合格,我們才能拿到上戰場的通行證!全訓不合格,我們就不配做核潛艇艇員!”

    對潛艇隱蔽攻擊,在核潛艇部隊還是首次嘗試。過去都是攻擊水面艦艇,對“敵”潛艇攻擊都是在教練室模擬。而這一次,是動“真格的”。為確保對潛攻擊命中,劉毅想盡了各種招數,準備了多種預案,開展了多次圖上推演。

    連續1個多月,劉毅每天都要到深夜一兩點才休息。從方案擬訂、攻擊要素解算、目標鎖定、攻擊陣位、攻擊時間,他都反反復復拿捏、計算、驗證。

    對潛攻擊模擬演練並不順利。指揮儀解算攻擊要素時間長,聲吶發現目標距離近,這就意味著“盲攻”。這讓本就上火的劉毅“火上加火”。

    連續一個多星期,劉毅和指揮儀、聲吶班的官兵反復研討、推演,每天熬到淩晨三四點。終於,劉毅摸索出將指揮儀初始數據進行修正、將聲吶自動掃描和手動跟蹤迭加跟蹤的方法,成功攻克兩大技術“瓶頸”。在隨後進行的15次魚雷攻擊中,取得了命中率在80%以上的好成績。

    1989年,海軍考核委員會對11艇員隊進行全訓考核。幾十個考核項目均依次通過。

    劉毅拿到了人民海軍第一本核潛艇全訓艇長合格證書。

    吳昌弟:續寫“水下先鋒”新輝煌

    吳昌弟,現任海軍某潛艇基地核潛艇艇長。

    1994年7月,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授予海軍某潛艇基地第11艇員隊“水下先鋒艇”榮譽稱號。

    第11艇員隊是我軍核潛艇部隊的第一支艇員隊,自組建以來,官兵們圓滿完成90晝夜長航、核潛艇全課目訓練和800多項科研試驗,創造了數十項第一。

    2008年6月,36歲的吳昌弟被任命為“水下先鋒艇”實習艇長。

    面對屢建功勳的先鋒艇隊,如何跑好接力棒?吳昌弟立下誓言:“讓先鋒旗幟永遠飄揚在先鋒艇上!”

    上任伊始,吳昌弟所在艇進行現代化改換裝。面對難得的學習機會,吳昌弟索性把鋪蓋搬到艇上。白天與艇員一起拿著圖紙摸管路,逐個熟悉裝備結構和工作原理;晚上在狹小艙室翻閱足有3尺厚的裝備圖冊和技術資料。8個月時間,吳昌弟摸遍了潛艇的每一個角落,全面掌握了改換裝後潛艇的構造和性能。

    2010年6月,吳昌弟率艇踏上了全訓考核的航程。隱蔽對敵編隊攻防、突破潛艇封鎖區……連續數晝夜水下訓練,10多個課目輪番上陣,艇隊取得了實射2枚魚雷全部命中目標的優異成績。

    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作為核潛艇艇長,吳昌弟想得最多的就是與對手過招,與強敵爭鋒。

    前不久,吳昌弟駕艇遠赴太平洋執行任務,水下航渡階段,突然接到上級通報:“外軍艦機向你逼近,注意隱蔽。”吳昌弟當機立斷,決定聲東擊西,牽著敵人的鼻子走,並利用這次難得的練兵機會,與對手較量過招。

    全艇立即做好戰鬥準備。“加大潛航深度,向佯動陣地高速機動。”吳昌弟下達命令後,潛艇高速駛向目標陣地。突然,外軍多架反潛飛機和多艘水面艦艇向我逼近,展開輪番搜索,企圖圍堵我艇。

    “加大下潛深度!”吳昌弟沉著下達命令。潛艇迅速下潛到隱蔽深度。接著,吳昌弟又靈活運用蛙跳、懸停、大角度轉向佯動等戰法,成功突圍。

    當外軍還在佯動陣地徒勞搜索時,吳昌弟已駕艇在千里之外。在這次過招中,他一舉創下核潛艇一次潛航時間最長、島鏈外活動時間最長、大深度連續航行時間最長的新紀錄。

 
 
 相關鏈結
· 走進中國第一支核潛艇部隊官兵的精神世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