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執掌國際組織中國人素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06日 10時46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記者 熊爭艷、白潔)5日,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54歲的郝平作為新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主席,接受全場掌聲祝賀。

    這是中國人首次擔任這個擁有67年曆史,以教育、科學和文化促進各國合作的聯合國專門機構的大會主席。郝平説,我能當選,背後是祖國的強大,中國在世界上影響力的提高。

    郝平的就職,不僅刷新了中國人就任國際組織職位的履歷表,也續寫了十年來越來越多中國人登上國際組織重要職位,以中國智慧獲國際社會認可的精彩篇章。

    從“難得一見”到“身影頻現”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標誌著中國重返世界舞臺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從這時起到本世紀初,三十餘年裏,中國人除因歷史因素非競選即擔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等職位外,極少參與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的高層職位競選,其他一些非聯合國系統的國際組織也鮮有中國人進入領導層。

    從2003年開始,中國人當選國際組織高官的消息不斷傳來:

    2003年,曾在中英香港問題談判中擔任法律顧問的史久鏞當選國際法院院長;中國前駐法大使吳建民當選國際展覽局主席。

    2004年,中國人躋身世界氣象組織和萬國郵政聯盟核心決策圈。

    2006年,來自香港的陳馮富珍當選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畢業于南京郵電學院的趙厚麟當選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

    2009年,北京大學教授林毅夫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

    今年以來,中國人在各種國際組織高官競選中更是屢傳佳訊:6月,財政部副部長李勇當選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8月,中國駐世貿組織大使易小準獲任世貿組織副總幹事;9月,鞍鋼總經理張曉剛當選國際標準化組織主席。

    除了中國政府委派或推薦外,也有中國人通過自身奮鬥登上國際組織的高級職位。今年8月,徐浩良被任命為聯合國助理秘書長,這位以實習生身份進入聯合國工作的中國人,在經過19年曆練後升任現職,也是目前非中國政府委派的在聯合國任職的最高級別中國籍官員。

    北京大學教授王逸舟説,中國人在國際組織就任高官的一個大背景是中國與國際組織關係的變化。這四十餘年,中國與國際組織的關係經歷了“從被動到主動、從扮演一般性角色到爭取重要位置”的曲折過程。

    在吳建民看來,越來越多中國人走上國際組織領導層,原因在於中國綜合實力的增長以及世界需要“中國聲音”。

    復旦大學教授蘇長和認為,出任國際組織高級職務不僅可以提升中國對國際體系的參與,還有助於擴大中國的影響力、增加中國的話語權。

    國際經驗豐富 熟悉遊戲規則

    瀏覽這些執掌國際組織的中國高官的履歷,不難發現他們有一些共同之處:受過良好的教育,深耕一個領域多年,擅長與國際社會打交道。

    一些人海外求學的背景使他們通曉西方文化。史久鏞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林毅夫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朱民是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專業領域建樹精深讓他們脫穎而出。作為前香港衛生署署長,陳馮富珍在處理1997年禽流感、2003年非典疫情等危機時展現出來的職業素養和冷靜果敢,令全球衛生界印象深刻。張曉剛是冶金行業專家,熟練掌握鋼鐵冶金技術開發及行業最新技術,還有執掌大型企業的經歷。

    “他們大多擁有豐富的國際經驗,諳熟遊戲規則。”吳建民説。他以今年當選的李勇和易小準為例分析:“李勇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工作,在聯大負責行政和預算的第五委員會裏摸爬滾打,後來在財政部工作時也常年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易小準一直從事國際貿易相關工作,曾協助龍永圖參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兩人都是人頭熟、規則熟、外文好。”

    分析人士認為,正因為這個群體既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又深諳國際遊戲規則,使他們在與世界打交道時更遊刃有餘,在國際組織任職也如魚得水。

    以中國智慧服務世界

    擔任國際組織掌舵者的中國人,能為國際組織貢獻什麼?

    分析人士認為,以全球視野處理問題,勤勤懇懇為全世界服務,這是衡量一個國際組織掌舵者是否成功的標誌。

    郝平當選後表示,大會主席是教科文組織最有權力的位置之一。在這個位子上,公平公正處理各方面關係很重要。

    2007年,陳馮富珍履新時,被問到如何處理“中國籍世衛總幹事”的國籍身份和國際公務員的無國界要求兩者之間的關係,陳馮富珍回答:“是的,我是一個中國人,但一旦擔任世衛組織總幹事,我就是國際公務員,我服務的對像是世衛組織193個會員。”

    吳建民認為,在國際組織工作的中國人,既要懂得國家利益,也要了解世界利益,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唯有如此,他們提出的建議得到國際社會認同的同時,也照顧了中國乃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同時,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哲學思想、思維方式,會通過執掌國際組織,對國際事務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吳建民説,在國際組織任職的中國高官,會將中華文化的因素帶進國際組織。比如,中國人崇尚“和為貴”、講求平衡等原則,這對國際組織是一種豐富。

    林毅夫在世行工作時,就展示了一個發展中國家學者的獨特視角。用他自己的話説:“如果把在發達國家形成的理論簡單應用到發展中國家,就可能出現南橘北枳的效果,即使目標非常好,用意非常良善,産生的效果卻不如預期,甚至好心辦了壞事。”

    事實上,林毅夫、朱民在世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不少見解,都濃縮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驗,也得到廣泛認可。前世行行長佐利克在評價林毅夫時説,他在世行展示了“值得尊敬的學術才能、可操作的經驗、頗具合作精神的領導才能以及熟練理論的卓越結合,世行職員都欣賞他有深度的建議,我也重視他的忠告和友誼”。

    佐利克這段評價,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人對國際組織的另一貢獻:作為從新興經濟體走出的代表,他們分享的中國經驗給世界一種全新思路。

更多更深地融入世界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記者 楊依軍、白潔)

    5日,巴黎傳來消息,郝平當選新一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主席。陳馮富珍、林毅夫、朱民、李勇、易小準……長長的一串名單之後,國際組織的舞臺上從此又多了一張東方人的面孔。

    放眼更廣闊的領域,作家莫言、鋼琴家郎朗、籃球運動員姚明等人也憑藉不懈努力成為各自領域的翹楚。他們獲得了榮譽和掌聲,也讓世界對中國多了一份認知和尊重。這樣的面孔值得我們大聲鼓與呼,心裏還會期待,這樣的名單越來越長。

    百年回望,中國人之於外部世界,經歷了從被動捲入、受人欺淩到主動融入、自立自強的歷史演變。一些過去由少數發達國家輪流坐莊的國際組織中有了中國人的位置,無疑反映了國勢衰興。

    毋庸諱言,與13億人口的基數相比,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相比,國際舞臺上中國面孔仍然太少,“中國聲音”還不夠響亮。更大範圍看,群體性崛起的新興國家獲得更多話語權,進而使全球治理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還是個需要孜孜追求的長遠目標。

    要更好融入世界,需要努力做的事很多。語言不同、文化殊異、理念分野等無疑會影響我們與外部世界互動。會説幾句外語不等於具備國際視野,到過幾個國家觀光也不代表熟悉國際規則。只有熟悉並掌握國際遊戲規則,進而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更加開放的胸懷擁抱外部世界,才能在國際場合找準自身位置,在兼收並蓄中體現更高價值。

    要更深融入世界,更是具有巨大挑戰性的課題。面臨世界格局巨變的新挑戰、新機遇,除了龐大的經濟體量和隨處可見的“中國製造”,怎樣獲得盡可能多的認同、心悅誠服的尊重,是我們前行必須跨越的溝坎。

    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生活在這個火熱時代的每個中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中國與外部世界越來越頻密地互動,要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參與其中,扮演更加豐富多彩的角色。到那時,中國夢與世界夢將更加相融相通、相得益彰。

 
 
 相關鏈結
· 中國代表首次獲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主席
· 聯合國發佈2013年排放報告:農業減排潛力巨大
· 郵政局副局長趙曉光在京會見聯合國郵局局長菲勒
· 中國將繼續積極支持和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