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12日電(記者鄭曉奕)減少火力發電的污染物排放是治理城市霧霾的重頭工作。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所屬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依靠技術創新,探索形成了一套“多污染物協同集成治理技術”並獲得初步成效。
記者在上海電力旗下外高橋發電公司、吳涇熱電廠、漕涇熱電公司、漕涇發電公司、長興島第二發電廠等5家電廠採訪時了解到,這些企業分別研發應用了PM2.5微顆粒聚合器、低溫省煤器、濕式電除塵器、低氮燃燒器等技術和設備,有效實現了煙塵和PM2.5、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減排。
在煙塵和更細微顆粒PM2.5治理方面,記者了解到,上海電力是國內較早在燃煤電廠開展PM2.5治理技術攻關的。去年4月,他們在吳涇熱電廠一台30萬燃煤機組上進行了PM2.5微顆粒聚合器試驗項目。在傳統的電除塵器前端加裝這套微顆粒聚合裝置,使煙氣在進入電除塵器前先預荷電,一部分煙氣帶正電荷,一部分帶負電荷,然後經過混合,讓細顆粒變成大顆粒,再進入電除塵器,使煙塵和細微顆粒更容易去除。
該廠總經理吳德才告訴記者,測試結果表明,經過這套裝置,PM2.5排放濃度可下降30%,煙塵排放濃度可下降20%。並且,這套裝置具有佔地小、投資省、運行成本低等特點,具備商業推廣價值。
在漕涇發電公司,百萬千瓦大型燃煤機組的電除塵器前加裝了低溫省煤器,使得煙塵排放濃度從21毫克/立方米下降到15毫克/立方米,低於國家將於2014年7月起對重點地區執行的煙塵排放20毫克/立方米的標準。“不僅減排,也實現了降耗。每發一度電省1.5克標煤,合計一年節約8千噸標煤,加裝這套裝置的投資5年就能收回。”該公司副總經理胡偉斌説。
在遠離上海市中心的長興島第二發電廠,用於供熱的兩台1.2萬千瓦燃煤小機組加裝了濕式電除塵器,使煙塵排放濃度穩定低於10毫克/立方米,同時還能大幅度降低PM2.5、三氧化硫和汞排放濃度。副廠長沈浩介紹,這是一個國內設備廠家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技術。
在控制氮氧化物方面,外高橋發電公司去年開始投入3.1億元對4臺機組進行脫硝改造,將氮氧化物的排放濃度控制在100毫克/立方米以下,提前達到將於2014年7月執行的新國標。
在脫除二氧化硫方面,上海電力創新使用雙回路石灰石膏濕法脫硫技術,使脫硫效率從傳統的95%提升到98.3%,優於天然氣燃機的排放標準。在脫除汞方面,經過濕式電除塵器等多污染物協同集成治理技術處理的煙氣,其汞排放濃度接近1微克/立方米,遠低於國標30微克/立方米限值。
據介紹,通過“上大壓小”、結構調整、脫硫脫硝改造和採取“煙氣多污染物協同集成治理技術”,2012年同2010年相比,上海電力所屬多家燃煤發電廠的煙塵減排率達41%,二氧化硫減排率達71%,氮氧化物減排率達32%。
“將這些除塵、脫硫、脫硝、脫汞的小技術,集成大技術,是想探索燃煤電廠有沒有可能達到天然氣電廠的潔凈排放效果。實踐檢驗,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可以實現。”上海電力董事長王運丹説。
據悉,這套“多污染物協同集成治理技術”去年底已通過有多家環保權威機構專家組成的專家組的驗證評估。中電投集團認為,這套集成技術對火電廠清潔發電和治理霧霾具有試驗和示範作用,並且兼顧了環保指標的先進性和投入的經濟性,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