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浙江縉雲:"鴨農"變"蝦農"實現農業輸出産業升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13日 16時3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11月13日電(記者方列)10多年前,浙江縉雲4萬鴨農闖天下的故事曾引起社會關注。如今,隨著機械化養殖的普及,原有的養鴨産業受到巨大衝擊。然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昔日的“鴨農們”早已實現了農業輸出的産業升級,轉而從事養蝦行業,産值收入成倍增加,在異鄉再次做出了一番成就。

    “我以前在廣東珠海一帶養鴨,辛辛苦苦養了近20年,結果沒賺到錢,反而虧進去20多萬元,連續11年不敢回家,跟我同一批養鴨的有四五十人,同樣不同程度虧本。”縉雲縣新建鎮河陽村村民朱南法對記者説。

    許多養蝦比較成功的蝦農的轉型經歷和朱南法非常相似:養鴨不但辛苦、風險大,而且賺不了多少錢,雖然養蝦風險也大,但利潤高,市場前景廣,鴨農們在認識到這個商機之後,紛紛開始改行養蝦。

    “開始養蝦時受不懂養殖技術、産業鏈不健全、對蝦價沒有話語權等因素影響,大部分蝦農都是虧本的。”縉雲縣總商會廣西分會會長徐偉龍説。據他介紹,縉雲人憑著吃苦耐勞、敢闖敢拼的優秀品質,經過幾年的摸索,掌握了養殖南美白對蝦的基本技術,並成立了黨支部、商會和合作社,抱團經營,完善産業鏈。從2007年開始逐漸步入正軌,蝦農慢慢開始賺錢。

    由於養蝦時間短,效益好,造就了一大批擁有養殖經驗的蝦農,蝦農收入迅速提高,從業隊伍也不斷壯大,已呈蓬勃發展之勢。據不完全統計,在廣東臺山、珠海、湛江、陽江,廣西欽州、北海、防城港、東興等地養殖對蝦的縉雲蝦農有近5萬人,租用蝦塘36萬畝,總産值可達55億元,蝦農可收入35億元。

    記者了解到,如今蝦農的收入不僅局限于養蝦賣蝦。有的蝦農還經營起了蝦苗廠、飼料店、藥品店。有實力的蝦農還租下了大片鹽酸地,經營起蝦塘,僅塘租年收入就有幾百萬元。另外,為保證蝦價的穩定,由縉雲蝦農組建的廣西欽州石城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還投資1.2億元,建立水産品加工企業,加工廠的成立,將進一步增加蝦農的收入。

 
 
 相關鏈結
· 浙江省研究推進溫州金改和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
· 浙江省在美簽6個合作項目 投資額達11.25億美元
· 浙江溫州市舉行“美麗浙南水鄉建設”動員大會
· 國際海運(中國)年會在寧波舉行 浙江省長致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