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持做好"三個進一步解放"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17日 19時0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11月18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堅持做好“三個進一步解放”
——三論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回望35年改革開放歷程,一條主線貫穿始終,那就是解放思想;一個主旨從未改變,那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一個特點分外鮮明,那就是不斷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正是這“三個解放”,使我們不斷衝破重重觀念障礙,極大釋放了社會創造活力,推動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這“三個進一步解放”,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35年來,以思想引領變革、以創新激發活力的寶貴經驗,明確指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和條件。

    在“三個進一步解放”中,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面對前無古人的改革開放大業,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沒有解放思想,我們黨就不可能在十年動亂結束不久,做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我國發展的歷史新時期;沒有解放思想,我們黨就不可能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有效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礎。從真理標準大討論,到“姓社姓資”思想交鋒,觀念的桎梏一旦突破,就會推動實踐獲得裂變式發展;而改革在更大範圍的突破,又為進一步思想解放提供了豐厚資源。“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這既是解放思想的價值取向,也為進一步解放思想提供了現實可能。在這個意義上,“三個進一步解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進程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行動是實踐的力量。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要為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創造條件。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後,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産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産力發展。今天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也正是要以更大決心和勇氣、以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在更高起點上解放社會生産力,讓發展的空間更廣、改革的動力更強、社會的活力更大。

    當然,我們強調解放思想,是在實事求是基礎上的解放思想,而不是脫離實際、脫離人民的信馬由韁;我們推動增強社會活力,也要處理好活力和有序的關係。社會活動需要充滿活力,但這種活力必須是有序釋放的。換句話説,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洶湧也不行。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這是我們明確方向、判別是非的根本標準,也是我們處理好“三個進一步解放”關係的重要標尺。

    改革不停步,開放不止步。鄧小平同志説,革命是解放生産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産力。以“三個進一步解放”不斷改革創新,讓我們的制度在創造社會財富上更有效率,在激發人民活力上更有優勢,我們就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不斷堅定“三個自信”,推動中國邁上新的發展高度、引領世界進步潮流。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指導思想

    (1)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三十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擴大開放,決心之大、變革之深、影響之廣前所未有,成就舉世矚目。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
· 人民日報時評:記者的榮光永在前方
· 人民日報時評:抓住“創新窗口”方能贏得未來
· 人民日報時評:“免費醫療”不是最佳答案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善於“積小勝為大勝”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