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經濟外交戰略:為中國和世界的共同利益而來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21日 16時57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明金維)“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中共十八大報告在論述中國外交理念時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強調國際關係中應弘揚“合作共贏”的精神。

    中國新一屆領導人上任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以及其他中央領導在出訪中積極開展經濟外交,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大力推動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務實合作。

    中國的經濟外交,既為中國利益而來,更為中國和世界的共同利益而來。

    中國經濟外交戰略思維日益成熟

    今年3月份以來,習近平先後4次出訪,涵蓋俄羅斯、美國以及其他12個非洲、拉美、中亞和東南亞國家,並出席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上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國際會議。

    從中俄的“世紀合同”,到與其他國家簽署的數十項合作文件,習近平的外交之旅充滿務實合作的具體內容。從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到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習近平還提出了推動經貿合作的戰略構想,受到各方積極認同並産生廣泛影響。

    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兩次出訪,涉及亞洲和歐洲兩大地區、7個國家,並出席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

    在李克強出訪期間,中國和印度兩大新興市場共同規劃跨越喜馬拉雅山的合作,中國和瑞士完成自貿區談判,中國和德國就化解中歐光伏“貿易戰”達成重要共識,中國和東盟暢想在“2+7”合作框架下共享繁榮的未來,中國和泰國積極實施“高鐵換大米”合作……經濟色彩鮮明,合作成果豐碩。

    11月20日,習近平會見了來華出席中歐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如何促進中歐“兩大市場”的合作,是習近平在會見中談到的重要內容。

    11月21日,李克強與范龍佩、巴羅佐共同出席中歐領導人會晤。在此次外交活動中,除經貿、投資等傳統經濟外交議題外,中歐如何在城鎮化、科研創新、航空航天、綠色經濟等領域創造新的合作增長點,同樣令人關注。

    下周,李克強將再次出訪。據悉,經濟外交同樣是此訪的重頭戲。特別是在推動中國和16個中東歐國家合作方面,中國明顯“有備而來”。在涉及鐵路、公路、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電力、綠色經濟、金融等各個領域,眾多政府間協議和企業間商業合同呼之欲出。

    從“貿易外交”到“投資外交”,從“高鐵外交”再到“金融外交”……中國經濟外交戰略思維已日益成熟。

    中國經濟外交三大特色逐漸顯現

    透視中國經濟外交新思路,可以發現,第一個特色在於高層推動。

    在出訪活動中,中國領導人已經成為國家經濟利益的第一代言人、首席談判家和一流的推介專家。

    而在中國領導人經濟外交的背後,受益的則是中國國內的相關産業和企業,以及通過就業、投資和消費與這些産業和企業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億萬民眾。

    正如專家所言,中國經濟外交的戰略思維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戰略視野,也體現了中國新一屆政府務實為民的外交理念。

    透視中國經濟外交新思路,可以發現,中國經濟外交的第二個特色是互利共贏,它構建的是一條中國與世界共享繁榮的“雙向道”。

    中國領導人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既謀求中國的國家利益,也尊重和支持相關國家在與中國的務實合作中謀求自身的國家利益,而這恰恰與中共十八大報告中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一脈相承。

    中國充分發揮自身在商品、技術、資金、項目承包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參與其他國家的消費、生産、投資等全流程經濟活動,在推動自身優勢企業和優勢産業“走出去”的同時,也為促進其他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著來自中國的“正能量”。

    一方面,世界需要中國的經驗、技術和資金。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中國既在追趕世界潮流、推動本國經濟社會進步和創造繁榮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也在引進、吸收、再創新的過程中逐步擁有了比較先進的技術優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基於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競爭優勢,中國積累了鉅額的外匯儲備,這在當前發達國家財政赤字飆升、債務危機久拖不決的背景下,對於急需資金投入改善基礎設施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而言,無疑是一筆可以“借用”的寶貴財富。

    另一方面,中國也需要世界的商品銷售市場和投資目的地。中國的商品、技術和資金等“走出去”,在改善當地民生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反過來帶動了中國國內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在中國國內部分行業面臨産能過剩的情況下,通過經濟外交帶動中國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企業和行業走出去,擴大在國際上的市場空間,對於中國國內産業結構調整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中國經濟外交在推動國內企業和産業“走出去”的同時,也注重將外國先進技術和優質産品“引進來”,這對於中國國內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同樣具有積極意義。

    透視中國經濟外交,可以發現,第三個特色是,這是一個充分發揮“市場邏輯”的行動。企業既是中國經濟外交的重要出發點,也是落實中國經濟外交成果的主體。中國企業只有勇於創新、積極開拓,才能借助中國和世界相互需要的“大勢”,才能乘著中國領導人積極推動的“東風”,通過平等的市場交換,在尊重所在國法律和傳統的基礎上,為當地的合作夥伴和普通民眾創造價值,進而推動自身的發展。

    中國經濟外交助力共同發展

    通過外交促進出口,通過外交擴大對外投資,通過外交擴大國內就業,通過外交改善國內民生……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外交為國內經濟服務成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的集體共識。

    “計利當計天下利。”

    在和平與發展依然是當今世界主題的今天,中國越發展,與世界的聯絡就越密切。中國領導人積極推動經濟外交,歸根結底還是一個中國與世界互通有無、共創繁榮的過程。在互利共贏的原則之下,中國經濟外交戰略思維必將為中國的發展加分,必將為世界的發展加分。

 
 
 相關鏈結
· 王毅與厄瓜多爾外長共同主持兩國外交政治磋商
· 第八次中日韓外交高官磋商11月7日在韓國舉行
· 楊潔篪:黨中央外交開局氣勢恢宏 佈局全面均衡
· 親善合作 睦鄰友好--各方積極評價中國安鄰外交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