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蔡武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21日 18時56分   來源:新華社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文化部部長蔡武談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新華社記者 周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作出部署。圍繞“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問題,新華社記者日前採訪了文化部部長蔡武。

    進一步深化改革 協同作戰啃硬骨頭

    記者: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領域,同時也需要其他領域改革密切配合。如何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怎樣體現各領域配套協同推進?

    蔡武:我們從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實踐中深刻體會到,改革不是某一個部門某一個領域單兵突進。改革到今天,剩下的都是比較難啃的骨頭,都是涉及到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涉及到一些利益格局調整。

    我舉個例子,院團改革涉及到土地、財政、稅收、人員等問題,一系列有關政策必須是配套的,是經濟體制改革需要解決的。比如國有院團用地性質,隨著院團轉企改制由公共用地變成商業用地,性質變化了,一系列相應的配套措施必須隨之完善起來。土地問題要不解決,我們的劇團永遠只是給劇場打工,發展不起來。

    目前,文化體制改革進入到深化、提升的階段,更加系統性,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和相關部門的聯動。下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重點做好這幾件事情:

    一是要進一步轉變文化行政部門職能,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履行好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能。我們現在還抓著很多具體事情,還可以進一步下放,交給社會,還有一些事情可以用購買服務、招標的辦法,讓有能力的社會團體、仲介機構來承擔。

    二是要完善國有文化資産管理體制,推動轉企改制的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成為合格的市場主體、增強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加強對轉制院團扶持政策的落實。

    三是要分類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逐步探索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提高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能,推進保留事業體制院團企業化管理。

    四是要完善和健全文化法制,推動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各市場要素的流動,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培育和規範文化市場。我國的文化市場,本身還是一個不成熟、不發達、初步建設的市場,所以不僅僅是管的問題。首先是要建設好培育好,要創造條件使市場主體能夠迅速壯大,建設和管理並重,培育和規範並重。

    “現代”二字彰顯時代特徵體現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

    記者: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請談談“現代”這兩個字的指向和意義。

    蔡武:我理解,所謂現代,是要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符合經濟社會總體發展現狀,並與整個世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時代潮流、全球化浪潮、信息化的發展相適應。從觀念上我們要突破過去形成的傳統認識,要對國情有科學客觀的評價。

    關於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解決公共文化資源的供給不足、總量偏少的問題。二要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標準化。究竟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包括哪些項目?保障哪些權益,保障到什麼水平?要有個標準。三是提高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提供的有效性,要從老百姓的需求出發,喜聞樂見,便於參加。四是參與主體多元化。要充分運用政治、經濟、法律和輿論各種手段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我們所要建立和完善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是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主要表現在:

    ——市場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政府要減少行政審批、不再過多干預市場行為。就國家整個經濟體制而言,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但在文化建設領域,考慮到文化既有産業屬性,又有意識形態屬性,我們提出要進一步發揮市場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

    ——市場競爭環境公平寬鬆。要求文化市場的準入更加寬鬆,最大限度地給市場主體鬆綁。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

    ——生産要素合理流動。生産要素市場體系是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關鍵。必須採取有效舉措,使人才、資本、土地、技術、信息等生産要素合理流動,參與競爭的文化産品和服務的樣式更加豐富。

    ——文化市場更加開放。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不應該是封閉的,而應是開放的,符合生産社會化、國際化和現代市場經濟的需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記者:《決定》提到要“健全文化産品評價體系,改革評獎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在具體操作上,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蔡武:這個問題分幾個方面。一是從藝術家創作主體來講,要引導他們深入生活、接地氣。鼓勵那些深入生活、充滿生活氣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而不是閉門造車關在象牙塔裏面的産品。

    二是要鼓勵在人民群眾中的創作,我們是普及和提高並重,不能只把眼睛盯在那些專家或已經成名的人。要看到在人民群眾中間鮮活的創造力,要給他們創造條件和機會。

    三是評判一個作品的好壞不能只是以某些專家的標準為標準,要結合老百姓的反映。比如目前優秀保留劇目、舞臺藝術精品評選都有演出場次的要求;“十藝節”評獎過程中,隨機抽取觀眾代表參與評獎。

    四是文化産品和服務要讓人民共享。為什麼反對豪華晚會?花費幾千萬,看完就完了!創作本身不是為了孤芳自賞,不是只給少數人看,不是為了評獎,不是為了政績,而是真正要愉悅老百姓、教育老百姓、引導老百姓,要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數。

    搭建對外文化貿易政策扶持體系 推動出口模式不斷提升

    記者:下一步文化部在“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支持文化企業到境外開拓市場”方面有哪些新思路?

    蔡武:多年來,我們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民間參與、合作共贏”的要求,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對外文化交流與貿易,努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許多文化企業在“走出去”方面都獲得了成功。下一步,要具體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搭建和完善對外文化貿易政策扶持體系。建立重點出口項目的申報、評選機制,建立對外文化貿易資源庫。繼續加強央地合作,建立外向型文化産業聚集區,繼上海、深圳後設立新的對外文化貿易基地。

    二是加強政府服務職能,實施信息服務計劃。搭建國際文化市場的信息收集、研究和發佈機制,讓所有從事對外文化貿易的人員都可以共享國際文化市場信息。

    三是推動對外文化貿易平臺建設。舉辦中國文化産品國際營銷年會,開展專題推介會、産業論壇等活動。發展國內重點展會和交易會,提升其國際吸引力和輻射力。

    四是實施人才培養和智力引進計劃。積極培養我國文化産業和對外文化貿易所急需的複合型人才,並加大海外文化産業各領域專業人才的引進。

    五是推動出口模式的不斷提升。鼓勵企業通過深度參與創意、製作和國際市場營銷,針對國際市場打造文化産品,實現高附加值貿易。加大對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的扶持力度,支持外向型産品開發、優秀産品對外推介及企業海外落地經營。

 
 
 相關鏈結
· 董偉在昆明會見柬埔寨王國文化藝術大臣彭薩格納
· 文化部部長蔡武出席2013年“亞洲文化合作論壇”
· 文化部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熱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 文化部副部長丁偉會見香港康文署署長馮程淑儀
· 文化部副部長丁偉會見參加文博會台灣文化界人士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