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解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29日 19時18分   來源:新華社

向教師失德行為亮紅燈
——專家解讀《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吳晶、張鶯、吳晶晶)近年來,一些教師體罰、收禮、有償補課、不公正對待學生等問題備受社會關注。29日公佈的《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給予處分的嚴厲形式,向教師失德行為亮起了紅燈。

    嚴防教師體罰要讓同行評議、家長監督

    近年來,人們把教師體罰學生的事件,歸咎於少數教師師德低下,但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根本原因還在於兩方面。其一,由於政府部門投入不足,導致教師隊伍良莠不齊。尤其在學前教育階段,不少幼兒園的教師沒有教師資格證。還有相當數量的幼兒園,本身就沒有辦學許可證,不具備相應的辦學條件。在這些幼兒園中,幼師比很高,老師的壓力十分沉重。其二,中小學和幼兒園實行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學校辦學對上級負責,避免老師體罰學生,往往依靠行政禁令,發文禁止體罰行為等,或者要求教師自律。但這除了增加教師的焦慮、讓老師在“火山口”之外,效果並不好。

    “有效避免教師體罰學生的做法,當是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引入同行評價,以及家長委員會監督、評價。”熊丙奇説,前者讓教師安心教學事務,有合理的教育自主權,不被非教育教學事務分散精力;後者則讓學校真正重視學生權益,為保障學生權益而完善學校教學設施,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

    近年來,新疆、福建、重慶等多地均出臺文件,規定將“嚴肅處理”體罰及變相體罰學生的教師。然而,對於“體罰”與“適當懲罰”的法律界定,在我國仍是空白。

    杜絕教師收禮還需立法介入

    曾幾何時,為含辛茹苦的老師帶點新鮮的土特産、小禮物是學生和家長表達對教師感激之情,加深師生情感很常見的、很少受到質疑的方式。然而,近年來,這種情感交流方式正在逐漸演變成教師與家長“交易行為”,“禮物”價值不斷提高、風氣也有越演越盛的趨勢。

    “這種行為有的已成為教師謀取經濟利益的重要途徑,也成了家長給孩子謀取正當或不正當利益的手段,嚴重敗壞了教育風氣,破壞了教育公平,違背了教育精神,必須對這種行為亮起紅燈。”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孟繁華説。

    孟繁華指出,在學校教育生活中,教師不僅傳遞知識,也在通過自身的言行向學生和家長傳遞社會主流價值觀,這直接影響到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家長通過向教師送禮來換取教師對自己孩子的格外關注,一些教師以學生家長是否送禮和所送禮物價值多少來確定該學生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這是違背教育原則的。當然,禁止教師收受學生、家長財物,並不是要切斷師生間的情感聯絡紐帶。學生親手製作的賀卡、給老師寫一封信等真誠的發自內心的祝福,更有利於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孟繁華表示,對於教師收受財物的具體標準,建議可以參照刑法中有關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的裁定辦法,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師收受家長、學生“禮物”價值上限,使得對違規教師的處理有據可依。

    根治有償家教還需保障教師待遇

    在職教師從事有償家教,是應該嚴令禁止,還是“有條件的放開”?這項爭論已持續多年。

    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張爽指出,因為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教育質量有差異,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更好地應對分數導向帶來的激烈競爭,很多家長希望請教師做家教,這種需求也很難回避。但恰恰是這樣的一種看起來合理的需求,造成了有償補課市場的失序發展,甚至學生的課業負擔“越減越重”。尤其有少數失德在職教師為了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或者在課堂上留一手,強制學生參加自己舉辦的課外有償輔導;或者與一些有償輔導機構形成利益鏈條,組織學生參加校外有償補課;或者身為公立學校教師,卻將主要精力放在校外培訓機構授課,以換取更高的經濟報酬上,日常教學工作敷衍了事,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將教師的行為紅線定為“不聽勸阻,組織、要求、誘導學生參加校外有償補課,或者參與校外培訓機構對學生有償補課”,明確針對教師以謀取經濟利益為目的的校外補課活動,以使嚴重干擾學校正常教學秩序,違背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得到有效制止。

    張爽指出,若想從根源上解決有償家教問題,與之相配套的保障性政策也要落實到位。比如確保教師工資、福利待遇的按時、足額發放,並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待遇,提升教師的職業尊嚴感和幸福感,讓教師沒有後顧之憂,能夠真正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公正對待學生是師德底線

    近年來,“綠領巾”“紅校服”“差生在走廊中考試”等現象不斷衝擊公眾視線,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公平、不公正對待學生,個別教師甚至存在歧視或侮辱學生人格尊嚴的現象,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帶來嚴重傷害。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公正的受教育機會是教師應該遵守的原則。”孟繁華指出,教師若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僅依據分數或學生的家庭背景人為地將學生劃分為三六九等然後區別對待,必然會影響大多數青少年受教育體驗以及對學校的認知。教師關心愛護學生,主要就體現在公正對待學生,理解尊重學生,引導學生養成健康志趣,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和人人成才觀念。

    然而,隨著當前校內學生從過去的成績差異轉變成現在成績、家庭經濟背景、社會地位、文化等多重差異,學生間分化愈加明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和學生管理、評價中不公平不公正對待學生的現象時有發生。

    “嚴格制止教師歧視學生的行為,對因此給學生帶來後果的教師依法懲處是規範教師職業行為、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必要措施。”孟繁華説。

教師體罰、騷擾學生或有償補課均將受罰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吳晶、劉奕湛)根據教育部29日公佈的《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教師有體罰或騷擾學生、收禮或有償補課等10種行為的,將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相應處分。

    徵求意見稿列舉了教師受處分的10種行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言行的;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遇突發事件時,不履行保護學生人身安全職責的;在教育教學活動和學生管理、評價中不公平公正對待學生的;在招生、考試、考核評價、職務評審、教研科研中弄虛作假、營私舞弊的;體罰學生的;以侮辱、歧視、孤立等方式變相體罰學生,造成學生身心傷害的;騷擾學生或者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係的;索要或者違反規定收受家長、學生財物的;開展或者組織參與針對學生的經營性活動,或者強制學生訂購教輔資料、報刊等謀取個人利益的;不聽勸阻,組織、要求、誘導學生參加校外有償補課,或者參與校外培訓機構對學生有償補課的。

    記者注意到,徵求意見稿列舉的這些行為全部針對著近年來出現的教師體罰、虐待或性侵學生,“范跑跑”現象,導師帶頭進行學術論文造假等現實案例。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勞凱聲評價説,徵求意見稿在充分考慮合法性和現實性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對當前社會關注度高、嚴重影響教師隊伍整體形象、人們普遍痛恨的敗德行為作出了教師處分規定。

    徵求意見稿對給予教師的處分進行規定,包括警告、記過、降低專業技術職務等級、撤銷專業技術職務或者行政職務、開除。其中,警告期限為6個月,記過期限為12個月,降低專業技術職務等級、撤銷專業技術職務或者行政職務期限為24個月。

    “教師受處分期間暫緩教師資格定期註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四條規定喪失教師資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師資格。”徵求意見稿指出,“教師受降低專業技術職務等級處分期間不能申報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受撤銷專業技術職務處分期間不能重新申報專業技術職務。”

    勞凱聲指出,對違反師德底線行為的依法處理只是師德實施機制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從教師道德規範所包含的實體性內容和程序性內容來看,教師職業道德的實施機制應包括處理、保障和救濟等不同方面,在對教師師德提出規範要求的同時也要強調對教師合法權益的保障。針對此,徵求意見稿要求,學校及學校主管教育部門發現教師可能存在第四條列舉行為的,應當及時組織調查,核實有關事實。作出處分決定前,應當聽取教師的陳述和申辯,也可聽取學生、其他教師、家長委員會或者家長代表意見。必要時,可以組織聽證。

    考慮到近來頻繁發生的教師性侵學生案件,徵求意見稿還強調,處分決定應當在適當範圍內公佈,但涉及未成年人隱私的除外。

    據悉,此次徵求意見稿所稱中小學教師是指幼兒園、特殊教育機構、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少年宮以及地方教研室、電化教育等機構的教師,包括民辦學校教師。徵求意見截止到12月18日。

評論:師德紅線要靠制度架設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吳晶、俞菀)針對近年來出現的一系列師德滑坡現象,教育部29日公佈《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對主要涉及師生關係的10種教師不當或失范行為劃清處置界限,對教師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提出了具體的行為要求。

    教師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從社會期望來看,教師教書育人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社會責任要遠重於其他職業。世界各國都對教師的職業行為都提出更高的倫理道德要求,設定師德紅線也是許多重視教育的國家採取的必要措施。

    近年來,我國的師德建設問題備受關注。特別是教師收禮、有償補課甚至教師性侵學生等現象嚴重損害了教師整體形象,玷污了原本潔凈的師生關係。此次出臺的《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廣泛徵詢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意見,是從國家層面出臺的統一規定,將有利於教師職業行為的進一步規範。

    師德是一項軟環境建設,任重而道遠。對於量大面廣、發展不均衡的中國教育而言,要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從根本上提升師德,必須建立一套與師德要求相適應的制度。一方面給教師相應的保障,提升教師的職業尊嚴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也要切實建立優勝劣汰的職業準入和退出機制,強化師德監督和評價體系,讓教師自覺自願地遵守師德準則、履行職業使命。

 
 
 相關鏈結
· 《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徵求意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