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李崢巍、張舵)隨著首都産業發展瞄準高端,曾經被稱為“電子一條街”的中關村西區正逐漸告別熙熙攘攘的“大賣場”時代,向“創新創業街區”悄然轉型。
上世紀90年代,電腦在我國興起。在北京西北角、中關村大街西側的近百公頃範圍內,涌現出多家電子元器件、電腦産品批發零售市場。1999年,鼎好、海龍等幾家大型賣場開門營業,一時讓中關村西區“電子一條街”聲名遠揚。
“那時每個中關村電子賣場都生意火暴,每天客流量很大。”孫秀蓮2001年入駐鼎好大廈,租了幾平方米的櫃臺銷售投影儀設備,有一年曾賺過上百萬元。
然而,隨著競爭加劇,那裏的電子産品零售業開始面臨惡性競爭、投訴增多、糾紛頻發等;同時,電商發展迅猛,給傳統銷售方式帶來巨大衝擊。
“下一步該怎麼走?”成為孫秀蓮和眾多商戶心中的隱憂。2009年,中關村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讓中關村西區業態升級提上日程。2011年,相關政府部門出臺扶持政策,旨在壓縮該區域的批發零售空間,增大高端産業入駐的寫字樓空間。
就在那年,經歷了幾番痛苦抉擇後,孫秀蓮決定轉型,在鼎好大廈租用2000余平方米展示區創立顯示技術解決方案企業,後參與了眾多國家級項目,2013年合同額將突破2億元。
與此同時,中關村西區也步入新的發展階段。數據顯示,在中關村西區32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裏,商業面積從2010年的92.6萬平方米縮減到2013年的57.26萬平方米,佔建築總面積比重縮減近30%;區域內批發零售業佔總體法人單位比重也從66%縮減為41%。並且,創新要素載體建設的力度同步加大,天使投資大道、創新創業孵化一條街等特色區域正在形成聲勢。
走進天使投資大道路口的一個叫3W的咖啡館,能看到幾十位年輕創業者在尋求創意、資金和成長。咖啡館運營總監關磊説,咖啡館搭建了一個社交平臺和孵化器,目前已有超過3萬人參與到創業沙龍中來。關磊説:“我們想提升‘中國矽谷’的創業氛圍,向國際看齊。”
中關村西區如今創新氣息濃厚。中關村西區協調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田一川説,區域內目前已吸引了包括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中關村夢想實驗室、創新工場等一批高端創新創業要素,入駐“海歸”人數較三年前提升了23%以上。
另一統計顯示,“電子一條街”轉型幾年來,在西區新增的3000余家單位中,93%是高技術服務業、文化創意産業、科技金融業等業態;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在西區佔比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
田一川説,匯聚高端産業是中關村西區的應有之義,一個創新要素匯聚的新“中國矽谷”正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