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維護《開羅宣言》開啟的東亞及亞太秩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2月01日 11時0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新華社記者 徐劍梅)70年前的今天,在重慶、華盛頓和倫敦,在二戰的連綿烽火中,中美英發表了此前三國領導人在埃及胡夫金字塔下共同擬定的《開羅宣言》。

    這份重要的國際法基礎性文件,協調了三國對日作戰的宗旨,為戰後東亞及亞太領土重建進行了安排,是奠定今日東亞及亞太和平秩序的基石。

    正是《開羅宣言》,第一次提出日本無條件投降,要求日本歸還竊取于中國之領土,特別註明包括台灣。釣魚島恰為台灣屬島。

    也正是經由《開羅宣言》,為人類反法西斯正義戰爭作出重大犧牲和貢獻的現代中國,第一次真正參與戰後國際秩序建設,並由此走向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席位。

    一年零八個月後,《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發表,其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顯然,其他小島具體何指,身為侵略者和戰敗國的日本沒有發言權。

    從九一八事變到東京灣受降,中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和終點。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美軍“密蘇裏”號戰艦上,中國作為戰勝國,派代表見證了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接受波茨坦公告全部條款。

    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也是在《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框架下實現的。1972年,日本政府在中日聯合聲明第三條中承諾“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6年後,兩國又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確認聯合聲明所表明的各項原則應予嚴格遵守”;“在相互關係中,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

    歷史邏輯、國際法理和兩國條約的鏈條環環相扣,而《開羅宣言》則是上承歷史邏輯、下續國際法理和兩國條約,構造東亞和平的關鍵一環,開啟了戰後東亞及亞太秩序。

    戰後東亞秩序,雖在時代風雲中歷經演進,有兩個直接源於《開羅宣言》的根本立足點始終未變:第一,在領土重建問題上,聲張了歷史和國際正義,迫使侵略者盡數吐出侵略果實。第二,恢復了受侵略國家的國際地位。這是東亞各國實現和平共處的基礎。

    由此,東亞從戰爭浩劫中艱難走向和解,得以保持總體和平的大局。其間,日本在戰敗廢墟上重建,亞洲四小龍騰飛,中國改革開放,東盟欣欣向榮,地區的蓬勃活力舉世矚目。這一切,都離不開戰後東亞秩序的屏障,而《開羅宣言》及其後一系列國際法文件,一直是沉默而可靠的“守護者”。

    試想,如果無視這些“守護者”,任由昔年侵略者繼續霸佔竊取于他國的領土,戰勝國何以言勝?侵略者何以自省?東亞及亞太秩序如何維續?如何阻止軍國主義舉著新的招魂幡重返?如何能讓地區各國超越歷史恩怨,攜手面向未來?

    中國珍愛和平、需要和平,維護領土主權的意志堅定不移,堅持和平發展的決心毫不動搖。挑起此輪釣魚島之爭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不願平息事端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想要改變現狀進而改變東亞秩序的,不是中國,還是日本。

    不妨首先回頭看看島爭的導火線由誰點燃。釣魚島危機爆發于去年9月10日。這一天,日本政府不顧中國連月來再三交涉和堅決反對,決定將中國領土釣魚島“國有化”。倘若日方遵守《開羅宣言》等國際法文件,島爭還有可能發生嗎?

    再看島爭為何難以平息。一年來,不論中方拿出多少證據,也不管日方當事人屢次出面證實,安倍政府始終否認老一代領導人達成過擱置爭議的默契。試問,連爭議本身的存在都不肯承認,對話如何開展,紛爭又如何平息呢?

    那麼,安倍政府又為何不願遵守國際法呢?這其實正是中日島爭愈演愈烈的根由——安倍政府不僅嚴重誤判中國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而且想以島爭為藉口改變現狀。這個現狀就是:二戰結束迄今,日本因受和平憲法束縛,沒有發動戰爭的權利。但安倍政權無視這些事實,一味利用島爭營造“被威脅”氛圍,推動修憲強軍。

    照説戰爭結束已近70年,當年的侵略國家政府早已應該能知其非,悔其非,改其非,承認歷史上犯下的侵略罪行,與把民眾變成炮灰、把國家帶向深淵的軍國主義思潮徹底決裂。

    可惜,今年以來,從“侵略無定義”到“效倣納粹靜悄悄修憲”,從慰安婦到揚言修改村山談話,從戰敗日無反省到參拜靖國神社問題,安倍政府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對日本侵略罪行的認知,基本上可以用四個字形容:“漠然無感”。

    因此,中日釣魚島之爭,與日本對侵略歷史的認知和修憲強軍目標相關,關係到《開羅宣言》所開啟的戰後東亞秩序,亟需引起珍愛和平的人們高度重視。

    決不能忘記戰爭的凶險苦難!

    《開羅宣言》是受侵略國家民眾用血淚書寫出的正義,它開啟的戰後東亞及亞太秩序不僅是對戰爭災難的警示,對侵略罪惡的懲戒,也是構建地區和平未來的通道。今日拂去歷史的煙塵,重溫《開羅宣言》,現實意義正在於此。

 
 
 相關鏈結
· 專家認為國際社會應加深對《開羅宣言》等的認識
· 歷經70年風雨 《開羅宣言》國際地位不容動搖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