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改革關鍵一招 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述評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樊曦)“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充分表明,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一年多來,國家密集出臺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的系列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從提交資料到辦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等三項審批,只用了10天。要在以往,至少需要55天。”最近,山東中科投資公司切實感受了一把行政審批“瘦身”之後的辦事速度。
“過去跑個項目,一個部門接一個部門,一個公章接一個公章,程序好比馬拉松,企業辦事人員真的要跑斷腿啊!”中科公司辦公室主任尤鑫説,“現在政府搞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將‘馬拉松’變成‘馬上辦’,效率真是提升了不少!”
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今年以來,國家已取消下放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簡政放權成為深化改革的“馬前卒”和宏觀調控的“當頭炮”。
“要進一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簡政放權,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環境,為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務;要完成要素領域的市場化改革,真正放寬準入,破除行政壟斷,實現讓市場配置資源,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説。
在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看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大幅精簡審批事項、轉變政府職能,其本質是通過修改法律取消行政許可、約束和規範政府行為,為社會鬆綁,激發市場活力,實現依法行政。
十八大以來的一年,國家密集出臺一批以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的改革,推進營改增、減免小微企業稅費、盤活財政和貨幣資金存量、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為重點的改革措施,激發了市場活力,在國內經濟發展一度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不斷向前發展,推動實現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12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
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無論出現什麼干擾,都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對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解決的問題十分繁重。”習近平總書記7月在湖北省武漢市主持召開的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上再次強調指出。
今年9月,廣東舉辦第三次面向民間資本投資招標推介會,包括公路、鐵路、機場、港航、能源等多個領域的83個項目,總投資2515億元。在這些項目中,梅汕鐵路項目、廣州至汕尾鐵路等8項鐵路建設工程,投資達到1141.8億元,佔了總投資額近一半。
今年以來,我國圍繞鐵路等重點領域頻繁“出手”,力求從體制上進行突破,實現從政府投資拉動向市場驅動的重大轉變。
5月,國務院批轉發改委《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就鐵路投融資改革進行部署。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放開鐵路建設市場。8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為鐵路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是我國關鍵行業向民間資本開放的重要信號,也將對緩解鐵路建設資金緊張起到積極作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説。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楊濤認為,十八大以來,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成為決策層和各界關注的焦點,它不僅影響著未來的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也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和政府體制創新的核心內容。
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只能靠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辦法解決。
“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難題,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全黨同志對把改革藍圖變成現實要有信心。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無論出現什麼干擾,都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習近平總書記今年11月底在山東考察時強調。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以改革統領全局,把改革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
10月8日,上海自貿區正式受理企業登記註冊申請的第一天。儘管暴雨如注,但當天仍有超過2000名創業者冒雨“搶灘”。截至11月底,約6000家企業等待入駐自貿區,新設企業以貿易類和服務類為主。
“我一直在等這個機會,今天終於實現了。”作為自貿區掛牌後成功辦理業務的“第一人”,溫州商人孫寶華註冊了一家金融服務公司。“我們判斷,自貿區帶來的機會在金融領域會比較多。”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指出,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源頭,今年以來,一系列市場化取向的改革提振了市場信心,重新激起了企業創業投資的熱情,短期看有助於穩住經濟增速,長遠看大大增強了發展的內生動力。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面向未來,中國已經確定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如何實現這一偉大目標?答案就在改革開放中。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遲福林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有城鎮化紅利、內需紅利和改革開放紅利這三大紅利,而改革開放紅利最具根本性。用好改革開放紅利才能全面釋放中國發展潛力,支撐全面小康的實現。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勝利閉幕,軍令狀已經下達,集合號已經吹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改革藍圖有了,現在的關鍵是把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習近平總書記11月底在山東考察時強調。
面向未來,中國改革的航船將繼續乘風破浪,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