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全球連線:嫦娥登廣寒 探月新視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2月15日 07時2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新華社記者)懷抱“玉兔”的嫦娥三號已然降臨月球,華夏千年登月夢成真。面對這一盛況,很多海外航天專家在驚嘆之餘,不約而同地談論他們對中國航天發展的觀察心得,表達對華航天合作的願望。

    聚焦探月利器

    俄羅斯太空自動導航專家謝爾蓋·馬爾採夫對新華社記者説,上世紀70年代的蘇聯月球車全靠地球遠程遙控完成每個動作。玉兔月球車能自行安全軋過小障礙,對大坡、坑洼等實現自主避障,這有賴於其自主導航系統,而成功研發該系統得益於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這是玉兔車與蘇聯月球車的最主要區別。

    馬爾採夫還指出,目前在探測器軟著陸技術方面出現一種通過激光掃描輔助避障的趨勢,這在嫦娥三號落月時採用的“激光測距及成像敏感器”上得以體現,它能提高測距、測速和精避障的準確度。俄羅斯正在進行此類研究。

    曾為歐洲航天局研製火星著陸探測器的英國科學家科林·皮林格表示,嫦娥三號的定點登陸技術和月球車自主運行、探測功能都相當先進,有些儀器是首次在月球使用,比如極紫外相機和側月雷達。無論美俄航天機構還是歐航局,都對此類技術非常感興趣。“我相信‘嫦娥’和‘玉兔’會有豐富收穫,為我們帶來更多未知的月球信息”,皮林格説。

    熱議與華合作

    在此次落月探測期間,歐洲航天局積極與中方機構開展了遙測、定位合作。

    歐航局地面設施外部服務部負責人格哈德·比利希介紹説,對外星探測器進行遙測、遙控、跟蹤,可為探測器精確定位,但這需要全球多個站點共同合作,各國都是如此。此次探月過程中,歐航局空間操作中心與中方機構開展了此項合作,雙方已共同完成了“嫦娥奔月”過程中的測控、定位,下一階段工作將在月面考察期間再度展開。

    德國航空航天工業聯合會新聞發言人科內利亞·阿蒙表示,該組織十分關注嫦娥三號探月計劃,這次任務的成果將為月球研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並推動相關研究繼續開展。明年5月柏林將舉辦國際航空航天展,“我們熱切期待中國的強勢參與”。

    巴茲·奧爾德林是世界首批登月的美國宇航員之一。他指出:“嫦娥三號告訴我們,美國現在絕對需要與中國在探月合作方面進行交流,我們是知道如何把外國夥伴納入進來的。”另一位美國登月宇航員尤金·塞爾南則認為,中國將是下一個載人登月的國家,“與中國一同探月是個好想法”。

    共話“嫦娥”作用

    熟悉阿波羅登月飛船的奧爾德林和塞爾南認為,從嫦娥三號的整體任務來看,中國已在有關外星探索的熱控制、系統集成、電氣系統設計、軟體、指揮、控制和推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此外,從體積和重量上看,嫦娥三號就像是縮小版的飛船登月艙的下降級(著陸並永駐月面的組件),將來可在此基礎上加裝內設宇航員座艙的上升級,使之成為載人登月飛船的雛形。

    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教授瀨川至朗對新華社記者説,自上世紀落月探測以來,科學技術取得巨大發展,此次落月的“嫦娥”和“玉兔”無疑會採用尖端自動探測技術。他認為,利用最新科技探月能讓人們領略最新的“科學智慧”,“給我們帶來感動”,並且有機會共享空間探測知識,因此意義特別重大。日本也在進行月球探測,因此開展國際合作尤為重要。

    俄宇航員科瓦廖諾夫則指出,中國汲取前人探月的經驗教訓,走出了一條正確的探月道路。中國探月計劃可以促進、引領其他國家探索月球,使月球最終成為人類向更遙遠太空躍進的跳板。(執筆記者欒海,採訪記者趙嫣、劉石磊、郭洋、林小春、藍建中)

綜述:“嫦娥”讓外媒領略中國“炫”風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新華社記者)連日來,與“嫦娥”、“玉兔”有關的消息無不牽動海外媒體的神經,它們在“嫦娥”一飛沖天、平沙落雁的身影中,持續感受中國的炫目風采。

    值得自豪

    芬蘭最大日報《赫爾辛基新聞》13日用兩個版面登載文章,題為《玉兔為中國帶來自尊》。文章説,對中國而言,探索月球、征服太空是每個中國人值得自豪的事情。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的報道説,“嫦娥”落月是世界航天史上來自一個亞洲大國的首次嘗試。中國在航天領域發展迅速,就像該國許多其他領域一樣。如今距中國首名航天員進入太空僅十年,而幾年後中國就要建設自己的空間站了。

    美國太空網載文稱,“嫦娥”探月計劃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實施如此複雜的項目值得讚揚。

    技術先進

    俄聯邦政府主辦的《俄羅斯報》在“嫦娥”奔月途中曾登載頭版文章,詳細介紹玉兔車所載儀器的技術參數及科研任務,並指出中國月球車與蘇聯、美國月球車的區別在於“玉兔”配備了自主導航系統,這幾乎可以把月球車在行進過程中被卡住的幾率降為零。

    美國《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認為,中國的探月等航天項目是調動、集中資源的一種方式,能夠帶來派生技術。重要的是中國一直在學習如何組織複雜的工程任務,中國在太空領域的各項工作都有助於改進其系統工程。

    芬蘭的《赫爾辛基新聞》則指出,月球是適合中國探索的目標:它距離較近,而且可以針對月球開發出著陸和返航的相關技術,這些技術未來可用於探索火星等更遙遠的天體。

    意義深遠

    “像其他國家一樣,中國正銳意開發航天技術”,《赫爾辛基新聞》報道説,中國航天技術已應用於通信、導航等日常生活。例如,中國已開發出與美國GPS系統功能相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日本《讀賣新聞》登載的《中國加速太空開發》一文説,月球探測對於太空開發項目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外星探測器實施地面操控是走向更遙遠太空的技術基礎。如果此次任務一切順利,中國將有能力在月球開發中發出更多聲音。

    《紐約時報》的報道還認為,探月工程將為中國贏得民族自豪感和更多聲望。中國研發的太空技術還有助於促進該國科學和衛星的發展,為建立有人長期駐守的空間站鋪平道路。(執筆記者欒海,採訪記者郭洋、林小春、趙嫣、戴曉崢、藍建中、徐謙)

 
 
 相關鏈結
· 嫦娥三號成功落月 中國探測器首次登上地外天體
· 嫦娥三號測控系統實現系列技術創新
· 圖表:嫦娥三號成功在月球虹灣軟著陸
· 嫦娥三號:北京飛控中心自主創新突破5項關鍵技術
· 北京飛行控制中心對嫦娥三號實施動力下降控制
· 嫦娥三號平穩落月 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成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