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2月20日電(記者周潤健)12月22日將迎來我國傳統節氣中的“冬至”。自冬至開始,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説的“進九”。專家提示説,冬至到小寒、大寒期間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此時節,公眾要注意防寒保暖,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
天文教育專家趙之珩介紹説,“冬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的節氣之一。時值陽曆12月22日前後,此時太陽黃經為27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十一月(農曆)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冬至這天,正午的太陽高度在一年中最低,北半球迎來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這一天,太陽就會逐漸北移,北半球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因此,中國古代又將冬至稱為“日短”或“日短至”。
自冬至這天開始,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説法。氣象資料顯示,每年冬至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和寒潮出現,造成驟然降溫。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醒説,“進九”後,冷空氣活動頻繁,溫度起伏較大,易發生凍傷,公眾應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頭部和腳部,外出最好戴帽,睡前最好熱水泡腳。另外,還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比如堅持用冷水洗臉、慢跑、打拳等,都可以提高身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此外,在膳食調理上,應多吃些羊肉、雞肉、豬肝、豬肚、帶魚等禦寒食品,使體內多産生一些熱量,可達到禦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