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機制 精準扶貧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解讀扶貧開發熱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林暉)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中,最讓全國人民關注是近1億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之路。近年來,我國扶貧開發取得顯著進展,同時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何精準識別貧困對象?如何更有效地加強扶貧資金監管?貧困縣考核機制如何改革?在25日召開的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全面解讀了扶貧開發熱點問題。
精準扶貧 動態管理
來自國務院扶貧辦的數字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總數為9899萬人。但必須指出的是,全國貧困人口數量是統計部門通過農村住戶抽樣調查推算得出的,抽象的數字尚不能完全和一位位具體的貧困群眾“對上號”。
據了解,國務院扶貧辦明年將推動建立精準扶貧機制。劉永富介紹,這一機制是在各地現有工作的基礎上,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開展到村到戶的貧困狀況調查和建檔立卡工作,國家有關部門提出調查方案和技術標準,各省(區、市)制定實施細則,由省級政府負責、以縣為主組織實施。
“建檔立卡不僅是簡單地登記名字,還要分析是什麼原因致貧的,是因病、因災還是無勞動力、無技能?”劉永富説,貧困人口識別出來、分析出致貧原因後,還要逐戶制定幫扶措施,有針對性的予以扶持,各項扶貧措施要與建檔立卡結果相銜接。
而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還將儘快建立全國農村扶貧信息系統,對貧困人口實行動態管理,“使穩定脫貧的村與戶及時退出,使應該扶持的扶貧對象及時納入。”
扶貧資金——不許觸碰的“高壓線”
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保命錢”和減貧脫貧的“助推劑”,社會各界對如何監管使用扶貧資金高度關注。劉永富表示,由於資金渠道多,投向分散,涉及面廣,監管難度大,加之一些地方、部門執行制度不嚴格,管理不到位,使用管理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建立完善嚴格的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劉永富説,首先要完善內控機制,研究建立縣以上扶貧資金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縣以下扶貧對象、扶貧項目公告公示制度,保證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運行。
其次,要加強外部監管。加大對扶貧資金的審計、監督和檢查力度,建立常態化、多元化的監督檢查機制,積極配合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開展監督檢查工作。進一步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引入第三方監督。還要引導扶貧對象積極主動參與資金項目管理,讓受扶持的扶貧對象成為維護自己權益、監督資金使用和項目建設的重要力量。
此外,地方各級政府要切實承擔起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監管責任,省、市兩級政府要將工作重心轉到強化資金和項目運行的監管上來。
劉永富表示,對各地使用管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出現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要按照國家法律和相關規定嚴厲問責,形成一條任何部門、任何單位、任何人都不允許觸碰的“高壓線”。
改革貧困縣考核機制
目前,貧困地區與其他地區一樣,政績考核偏重於地區生産總值。中共中央組織部日前發出的《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政績考核“不簡單以GDP論英雄”,並強調“對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取消地區生産總值考核,重點考核扶貧開發成效。”
對此,劉永富表示,要研究改進貧困縣的考核機制,引導貧困地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上,研究建立扶貧開發重點縣退出機制。“扶貧辦要從扶貧工作的角度提出修改考核指標的建議,探索利用貧困縣考核結果改進扶貧工作考核,促進簡政放權。”
劉永富説,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將改革創新6大扶貧開發機制,除研究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推動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外,還包括健全幹部駐村幫扶機制、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完善金融服務機制、創新社會參與機制。此外,針對貧困地區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擬組織實施村級道路暢通、飲水安全、電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農業增收、鄉村旅遊、教育扶貧、衛生和計劃生育、文化建設以及貧困村信息化等10項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