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聞分析:我國政府性債務風險有多大?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2月31日 07時23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新華社記者張曉松) 最新審計結果表明,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為20萬億元,此外各級政府還承擔著9萬多億元的或有債務。如何看待這些數據?數據背後的風險究竟有多大?記者30日採訪了審計署有關負責人和一些專家學者。

    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對於政府性債務,不能獨立地看一兩個數據,要從國際通常使用的負債率等風險控制指標來研究。”審計署新聞發言人陳塵肇説。

    政府性債務分為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和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三類。

    審計結果表明,截至去年底,全國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負債率為36.74%,若將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兩類或有債務折算進來,總負債率也不到40%,均低於國際通常使用的60%的參考值;全國政府外債佔GDP的比率為0.91%,遠低於國際通常使用的20%的參考值;全國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債務率為105.66%,如將兩類或有債務折算進來,總債務率為113.41%,處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定的90%到150%的參考值範圍內。此外,三類債務的逾期債務率均處於較低水平。

    專家普遍認為,再考慮到當前我國經濟仍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為債務償還提供了根本保障;地方政府債務資金大多投向了市政建設、土地收儲、交通運輸、保障民生、農林水利、生態建設等基礎性、公益性項目,形成的大量優質資産可作為償債保障,我國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局部風險值得關注

    “我們在看到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的同時,也要警惕債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説。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各類基礎性、公益性項目建設需要大量投入,但由於財稅體制不完善,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往往通過舉債彌補資金缺口,造成部分地方和行業債務增長較快、債務負擔較重。

    2011年,審計署曾對我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債務情況進行過全面審計。兩次審計結果相比較,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增長較快,從2010年底到今年6月底,債務餘額增加近4萬億元,年均增長近20%。

    “一些地方領導幹部政績觀存在偏差,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盲目舉債發展,也使部分地方債務率較高。”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説。

    審計表明,截至去年底,有3個省級、99個市級、195個縣級、3465個鄉鎮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債務率高於100%;從行業看,政府還貸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費政府還貸二級公路債務償還壓力也較大。

    此外,地方政府性債務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程度較高,部分地方和單位還存在違規融資、違規使用政府性債務資金等問題,也容易形成局部風險。

    既要“救火”也要“治本”

    針對當前我國政府性債務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管理現狀,專家普遍認為,應把短期應對措施和長期制度建設結合起來,著力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

    “我們必須儘快提升‘救火’能力。”賈康認為,目前當務之急是針對部分地區和行業存在的債務增長較快、債務負擔較重等問題,抓緊建立債務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防止因資金鏈斷裂導致系統性風險。

    我國政府性債務問題由來已久,情況十分複雜,解決起來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審計署科研所所長崔振龍認為,從體制、機制和源頭上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才是治本之策。他建議,一是通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二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和財權,完善地方稅體系,解決地方政策“沒錢花”的問題。

    “一定要建立規範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王雍君建議,要著力解決當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數量多、管理不規範的問題,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規擔保,切實加強對BT(建設—移交)、墊資施工、融資租賃等融資方式的監管。

    針對當前部分地方領導幹部“以GDP論英雄”的問題,陳塵肇表示,將把政府負債作為評價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和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據,納入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範圍,強化責任追究制度,防止出現以盲目舉債搞“政績工程”、“新官不理舊賬”等問題。

 
 
 相關鏈結
· 審計署新聞發言人就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答問
· 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
· 審計署發佈第32號公告: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解讀
· 審計署新聞發言人解讀《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