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月20日電(記者 潘林青)在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的濰坊焦化集團40萬噸濕法熄焦項目區內,這些天工人們正忙著將設備管網拆除。“濰焦集團是昌樂縣的納稅大戶,已連續10餘年納稅額居全縣第一。但由於這個濕法熄焦項目污染比較嚴重,我們還是決心把它關停。”昌樂縣環保局副局長王安堂説。
昌樂縣關停焦化集團項目並不是“個案”。2013年以來,昌樂縣全面實施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共關停、拆除、停産治理企業157個,企業生産線212處。
昌樂縣是濰坊市以“壯士斷腕”決心打響環保攻堅戰的一個縮影。濰坊市委書記杜昌文説,在生態環保問題上沒有退路,必須要轉變發展理念,寧可發展速度慢一點,也要把環保搞上去。
2013年下半年,濰坊市發起了一場名為“三八六”的環保行動,決定用三年時間,通過強化組織協調、執法監管、倒逼機制、市場運作、自身建設、督查考核六項保障機制,打好消滅污水直排、自備井整治、河道生態修復、推行“煤改氣”、整治空氣異味污染、淘汰黃標車、防控城市揚塵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八大戰役”。
經過一段時間治理,濰坊市環境明顯好轉。據濰坊市環保局統計,自開展“三八六”環保行動以來,濰坊市環境空氣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濃度同比改善5%以上,重點河流水質COD、氨氮濃度綜合改善10%以上,改善率均居山東前列。
環境好轉了,濰坊市經濟發展也沒有落下,通過引進“綠色”項目實現了“騰籠換鳥”、轉型升級。比如,濰坊焦化集團今年又新上了6萬噸PBT工程塑料項目、10萬噸苯加氫項目和4萬噸苯酐項目。3個項目全部達效後,年新增主營業務收入將是拆除的40萬噸濕法熄焦項目收入的2.6倍。
杜昌文説,建設生態文明,首先要轉變發展理念,自覺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既要實現當代人物質上的富裕,又要為後人留下青山、綠水、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