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不與後代爭飯吃——解析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年01月23日 17時21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記者 劉羊旸)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專家們認為,這是中央著眼未來、注重永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此前的農業生産方式,更多依靠化學品的投入,很少考慮到環境影響,沒有把資源環境作為成本。如果農業發展模式不可持續,就會犧牲生態環境,那是在和子孫後代爭飯吃。

    一號文件提出,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強化監督考核和激勵約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産能提高很快,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態環境代價,大量消耗地下水、過度使用農藥化肥、侵佔濕地和湖泊,這是不可持續的。必須對發展農業的手段進行反思和調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追求資源和環境友好型農業,使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有一個提高,要保持生産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平衡。

    “帶血的GDP不能要,帶血的農業同樣不能要,必須實現高産高效與資源生態永續利用協調兼顧。”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表示,農業生産不是一錘子買賣。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資源與環境經濟研究室主任朱立志説,主要生態系統整體功能下降將長期制約農業發展後勁的提升。現在很多濕地消失、草地退化沙化、湖泊減少、地下水超採等,農業是最直接的生態産業,很多農業生産功能依託于生態功能,這些生態惡果將直接影響農業生産。

    一號文件提出,開展農業資源休養生息試點。對此,鄭風田認為,這很關鍵,我國受污染的土地等農業資源,到了必須進行休養生息的階段。要分類治理,採取退耕還林還草等方式。與此同時,政府要採取配套措施,保證農民收入水平不降低。

    李國祥強調,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要靠現代農業技術,要靠資源保護以及生態友好型技術,如節水技術等,來解決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另外,對於已經污染的,資源已經造成破壞的要積極進行修復,重金屬污染的土地要停止耕作,開墾過度、水土流失嚴重地區,要用退耕還林、休耕的辦法。這次對農業發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一個新起點。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啟動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 發展改革委: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 貴州啟動春暉科技幫扶計劃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