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月24日電(記者 張樂)“過去‘審批來回跑,公章蓋不少’,現在‘只進一個門,服務一條龍’。”説到在浙江杭州辦理行政審批手續的變化,公司員工蔣豐感受強烈。
去年以來,杭州市不僅簡化行政審批手續,砍掉了全市超過一半的審批事項,還通過流程再造,進一步提升了審批效率。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服務形式更加貼心週到。
流程再造 服務增效
帶一箱子材料,跑七八個部門,有時幾個月材料還批下不來。辦理審批手續,一度是蔣豐最頭痛的事情之一。可這一次,他卻得到了不一樣的答覆。當他拿著公司的經濟適用房審批項目來到建委的辦事窗口時,工作人員告訴他:“材料留下吧,別的部門也不用跑了,我們會約個時間把相關部門召集起來,協調最佳方案。”
不到一個星期,規劃、綠化、消防、人防等幾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坐到了一張桌子邊,共同審批項目的施工圖紙。集合了各部門意見和建議的施工圖經過修改,很快就通過了聯合審查。
施工圖聯合審查,是杭州投資項目審批流程提速增效的一項創新舉措。為更好地服務企業,去年12月,杭州市宣佈實施投資項目審批全流程再造。方案將投資項目審批流程整合成立項、用地審批、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驗收辦證5個階段,實行“一門受理、抄告相關、集中聯審、現場協調、限時辦結”的審批方式。
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辦公室主任祝永平介紹,試行方案中,杭州市對階段審批做了“限時”,並把審批效率納入單位的目標考評。全流程再造後,投資項目審批環節縮短6個月的審批時間,部分投資項目的行政審批時間縮短到40個工作日。
削減事項 提速瘦身
大到上百億元的民生投資項目,小到開一家公司,辦理房産三證……行政審批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午上班時間,“市民之家”辦事大廳的各個窗口前,排隊等候辦理事務的人卻並不多,而就在2012年,這裡還時常人頭攢動、擁堵不堪。
辦過房産三證的市民都知道,過去至少要跑兩三次窗口,三到五個工作日。可現在,隨著審批流程從多級改為一級審批,相關部門受理審批業務的時間大大縮短。“很多個人業務只需要40分鐘。一個窗口收,立等即可取,大大方便了老百姓。”杭州市房産交易産權登記管理中心負責人丁虹説。
這只是杭州簡化行政審批事項的一個縮影。記者從杭州市有關部門獲悉,針對審批過程中辦事環節多、週期長、效率低等弊端,僅去年一年,杭州市就削減審批事項455項,一刀砍掉全市超過一半的審批事項。
瘦身的同時,不少機構還進一步下放權力,並通過擴大服務網點,更好地為公眾服務。
桐廬分水小城市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辦事員汪敏,不久前就近在分水工商所拿到了新申辦的公司營業執照。原來至少要10個工作日才能辦結的證明、環評、驗資等審批事項,現在不用跑到30多公里外的縣城,只用5個工作日就能在家門口全部辦妥。
據統計,去年以來,杭州市先後兩次清理削減行政審批事項,清理減少的事項佔原審批事項的52.1%。不僅如此,全市承擔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也由原來的38個減少為36個,承擔審批職能的處室由原來的201個減少到51個。
三權分離 陽光監督
為配合簡化審批和流程再造,杭州市不僅將原本分散在各個處室的審批權限統一由審批處承擔,還積極推出窗口首席代表制,啟用審批專用章,大大加快了審批流程。以杭州市國土資源局為例,將分散在10個處室、單位的31個審批服務事項,全部集中到一個處室,由15人辦理。審批事項平均提速約18%,審批管理成本下降近50%。僅授權“首席代表”直接審批一項,原由副局長審批的事項可直接減少1.5個工作日,由副局長、局長審批的事項可減少3個工作日。
有些人認為,在簡政過程中,主管部門放了權,犧牲了部門利益。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楊柳春不這麼看:“改革肯定有利益衝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促使我們改變思路,將更多的精力用於一線監管。”他認為,政府適當讓渡權力,實行市場主體管理的寬進嚴管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為加強對審批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不少機關單位還探索建立了執行權、政策權、監督權“三權分離”的審批運行新機制。行政審批處行使審批的執行權,其他業務處室行使審批的政策權、監督權,紀檢監察部門負責審批監督和督查。杭州市國土資源局黨委書記儲根榮説,這一新機制的形成,實現了審批的執行權、政策權、監督權在內部的相對分離,使權力更好地在陽光下運行。
“杭州的目標是:成為浙江省‘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的城市。”杭州市市長張鴻銘説,下一步,杭州還要在“審批時間上做減法,速度上做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