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人民時評:權利先行才能破解“人在證途”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年02月26日 07時25分   來源:人民日報

    證件不僅對應權力,更對應著權利。用權力服務、以權利為本,才是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日前,廣州市一位政協委員公開展示了一幅《“人在證途”圖》,長達3.8米,包括常用的103種證件,並感嘆:中國人不是在辦證,就是在去辦證的路上。“人生不滿百,要辦百個證”,這一現象引來眾人的感嘆乃至吐槽。

    反過來想想,作為確認個人身份、資質的憑據,證件也是法治社會的必需。在計劃經濟年代,多數人是單位人,結婚、生子,外出、上學,都需要單位開證明,否則寸步難行。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流動性、自由度大增,更多人成為社會人,即便沒有固定單位和住所,揣著身份證、學歷證,就可以闖天下、謀生活、幹事業。在這個角度上,從“認人兒”到“認證兒”是一種進步。

    身份證、學歷證、駕駛證,各有效用,代表著人們的能力和權益。人們抱怨“人在證途”,並非希望所有的證件從生活中消失,不滿的只是一些不必要的證件疊床架屋——比如,身份證能顯示年齡信息,為什麼還要個老年證?不滿的是一些職能機構人為地製造出一些證件來——比如,有了社保卡,醫保卡、公積金卡究竟為什麼存在?更不滿的,是程序繁瑣、手續複雜的辦證難——比如,辦個準生證,為什麼要蓋40多個章?

    證件多、辦證難,背後是權力運行的問題。對於職能部門,辦證是一種權力,每個證件背後都站著一個或幾個單位,可能有明面上的收費創收,也可能有暗地裏的利益交換。這可是一些單位的“核心利益”!也正因此,行政管理部門之間更容易産生“業務壁壘”,有意無意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導致各自為“證”,難以有效整合。

    實際上,證件不僅對應權力,更對應權利。權力本身是為權利服務的,有關部門辦理證件,落腳點應是方便管理、更好服務。如果為了證件背後的權力而不願放手,顯然是本末倒置,更會忽略了證件的服務功能,漠視了證件背後的權益保障。而現實也證明,管得過多過細過死往往管不好,以證“拴”人的僵化體制,不僅無益於權利保障,反會成為實現權利的絆腳石。

    理順公眾在證件問題上的心結,需要把權利排序在前。一方面,改掉造成辦證難的作風病、機關病。試想,即便有了“一站式大廳”,如果不能以人為本優化流程,如果依然臉難看、話難聽,哪怕只辦一個證,也會帶來投訴。另一方面,治理上的畫地為界假如不逐步清除,證件附著的權益也有可能難以落實,成了空頭支票。比如,跨地域的醫保結算、社保轉入,就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完善。

    全面深化改革,政府管理領域的重點就是簡政放權。前不久,國務院公開了所屬部門行政審批事項的“權力清單”,進一步表明了堅決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一種權力對權利的尊重。比如,減少企業進入的坎兒,少些對市場的無謂干預,正是讓企業能走得出來、活得下去。在社會治理上,同樣需要秉持這樣的態度,用權力服務、以權利為本,才是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人在證途”的現象説明,在更大範圍、更多層級上,還有很多政務需要簡化、很多權力需要清理。不管是政協委員的建言,還是媒體網絡的吐槽,都是一種倒逼的力量。以此為契機創新社會管理,讓“有限證件”為群眾“無限服務”,才能得到更多信任和支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