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海口2月27日電(記者 傅勇濤、趙葉蘋)“沒想到我們頭一天反映的種植難事,第二天市裏的幹部就到地裏現場辦公幫助解決。”海南萬寧市後安鎮七星村村民文小峰感慨,幹部為老百姓辦實事的效率提高了。海南省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我為農民增收辦實事”主題活動,實施半年以來,全省農民人均收入同比增加860元。
海南是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年均氣溫23至26℃,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發展熱帶高效農業的條件十分優越,然而,農民人均收入卻長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為此,海南省委要求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真抓實幹發展熱帶高效農業,為農民多渠道增收做實事。
文小鋒説,村裏成立了檸檬專業合作社,大夥種了兩萬多株檸檬樹,近期,農藥和種苗購買難,銷售渠道不暢、種植技術落後的問題成了老大難,大家盼望能夠給予一些扶持。
對於村民們提出的意見,萬寧市很快將把通往檸檬種植園的道路拓寬,組織農技人員直接在種植園裏辦班培訓,幹部和村民一起外出推銷“萬寧檸檬”。
像這樣幹部投真情、出實招為農民增收辦實事已在海南蔚然成風。4天3夜,跨越7省市,行程6000多裏,海南省委農辦幹部肖路和省物價局價格成本調查隊副隊長洪偉平去年8月從海南一路跟車到北京,“無縫隙”調研農産品運銷情況,為促進農民增收尋找對策。
肖路説,我們和貨車司機同吃同住,實地了解香蕉、芒果、火龍果等熱帶水果産銷差價、燃油費用、過路收費等情況,摸準農産品流通各個環節存在諸多問題和政策性障礙,向省委寫了農産品流通體系建設專題調研報告。
此外,增收項目的資金保障也是農民收入提高的“助力器”。海南省委啟動新一輪(2013年-2016年)中部農民增收計劃,省財政安排中部地區農業發展專項資金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59%,重點支持畜牧和南藥兩大産業十大項目,其中,65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鄉鎮道路、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邊境一級重點村寨的村內道路硬化等便民工程。
“土路改為青石板路,建了垃圾池、污水不能隨便排,村裏難聞的氣味沒有了。”瓊海市嘉積鎮文山園村村民陳夏霞告訴記者,村裏的垃圾車、清洗水車、垃圾桶,以及由村民組成的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隊都受益於相關資金及時到位。
記者在基層採訪了解到,一些地方將特色産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多措並舉抓出成效。東方市黃砂岩土質適宜珍貴樹種黃花梨的生長,市政府無償為農民提供花梨木種苗,鼓勵農民房前屋後種植。
東方市東河鎮南浪村聚居著178戶黎族同胞,全村共種植花梨樹20多萬株,戶均種植花梨樹1000多株。村黨支部書記張永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保守估計,10年後一株長“格”的花梨可賣1萬元,即使最“懶”的人家也將有價值上千萬元的資産。
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措施,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贏得了農民的肯定。“現在幹部們進家門問困難,問得特別實,也不會一刀切地搞攤派,硬性規定幹什麼,能坐下來和我們慢慢談,細細説。農民願意和他們交朋友,説心裏話,這樣的幹部作風要保持。” 71歲的樂東縣鶯歌海鎮鶯二社區居民符帝炳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