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領導活動
 
陳至立在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10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堅定信心 振奮精神
  努力開創“十一五”期間教育工作新局面

  ——陳至立國務委員在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05年12月25日)

  教育部2006年度工作會議,是在我國改革和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周濟同志昨天對“十五”期間教育工作的成績、經驗作了系統總結,對“十一五”期間特別是2006年的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和動員。剛才,8位教育廳長做了很好的發言,我聽了很受啟發,也很受鼓舞。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正確認識和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

  即將過去的“十五”時期,是我國教育事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不平凡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教育系統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圓滿完成了“十五”計劃提出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各項任務。廣大教育工作者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奮力拼搏、開拓創新,為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教育戰線涌現出殷雪梅、徐精彩、孟二冬等先進模範人物,他們是千千萬萬教師的優秀代表,是教育戰線的驕傲。在這裡,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並致以節日的問候!

  “十五”期間,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成就顯著,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強農村教育。中央下了很大的決心,不斷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到了農村,廣大農村中小學面貌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取得了較好的進展,“兩基”人口覆蓋率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大大緩解了貧困家庭學生上學難的矛盾,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有效解決廣大農村地區教育教學資源匱乏、師資短缺問題,為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創造了有利條件。職業教育得到高度重視,規模持續擴大,辦學的指導思想、模式和機制正在朝著以就業為導向方向轉變,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高等教育著力提高質量,世紀之交改革的成果進一步顯現。實施“211工程”和“985工程”,有力推進了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的建設和高層次人才的集聚,進一步增強了高校的科研實力、創新能力和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素質教育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進展順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中小學生德育工作進一步加強。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長,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逐步改善,辦學效益顯著提高。教師待遇得到較大改善,拖欠教師工資問題基本解決,教師已經成為人們羨慕的職業。教育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與自身發展的需要。教育法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法律體系初步形成。

  目前,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達到8.3年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1%,全民族素質明顯提高,有力地促進了我國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的提升,為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為“十一五”及今後更長一段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更好更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引起了國際教育界的高度關注。如上所述,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設,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都得到了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肯定和讚譽。這些都是有的國家多年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情。有許多發展中國家,甚至一些發達國家都重視學習和借鑒我們的經驗和做法。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創新能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生機活力。

  在充分肯定已有成績的同時,還要清醒地看到,我國教育發展總體水平依然不高,結構不盡合理,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教育投入不足特別是農村教育投入不足,引發不少矛盾;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發展的差距還在拉大,農村教育薄弱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素質教育尚未得到真正落實,教育觀念、教育內容和人才培養模式還不能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需要;社會轉型期出現的諸多矛盾反映到教育領域中來,使得教育承載著較大的壓力;教育系統內部的管理亟待加強,各種不正之風、亂收費等現象還有待進一步遏制等等。教育是一個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領域,與國家的發展、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對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議論是不可避免的。對此,我們要歷史地、辨證地看待,既要充分肯定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巨大成就,又要正視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迎難而上,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我們還要以寬廣的視野,充分認識教育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當今世界,人力資源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格局中的關鍵性、戰略性資源,教育水平的高低越來越成為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在知識經濟興起和新技術革命浪潮推動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全民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正在逐步形成與完善,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了教育觀念、體制、模式、技術及手段的巨大變化。在這樣的新形勢下,世界各國都把教育擺到21世紀國家發展戰略的優先位置,更加重視教育的發展。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隨著“十五”計劃各項目標的提前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步伐加快。這些都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創造了堅實的基礎、良好的環境和有利的機遇。

  二、充分認識教育肩負的歷史使命,努力完成“十一五”期間教育的重要任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這對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努力完成好十六屆五中全會所提出的“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三大任務,促進“十一五”時期教育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緊密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提高國民素質的戰略要求,堅持把農村義務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高質量、高水平地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和發展教育事業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奠基工程,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始終居於教育事業“重中之重”的地位。中央“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藍圖,把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目標。我們要立足於新的發展起點,大力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工作水平。

  第一,進一步深化農村義務教育投入體制改革,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中央決定,從2006年開始,用兩年時間在全國農村地區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和寄宿生活費補助。為此,中央財政將大幅度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地方財政也將同步加大投入。我們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提高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的保障水平,建立危房改造的長效機制,保障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逐步將農村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這次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央拿大頭,地方各級政府特別是省級財政也要進一步調整支出結構,加大投入,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第二,落實“兩基”攻堅各項資金和政策,認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加強監督檢查,真正把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建成“精品工程”和人民群眾滿意的“放心工程”,按時保質實現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目標。

  第三,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大力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特別要努力使農村學校成為教育設施齊全、校園安全整潔、校園文化積極向上的合格學校,不斷鞏固普及義務教育成果,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第四,花大力氣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和農村義務教育質量。要探索建立提高農村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新機制、新辦法,將城鎮學校和教師支援農村學校作為提高農村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切實解決農村師資水平不高、力量不足的問題。

  第五,繼續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擴大現代遠程教育的覆蓋面,實現城鄉優質教育資源的開放與共享。要充分用好、用足現代遠程教育設備,使遠程教育在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中發揮更大作用。

  (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加快發展職業教育。

  發展職業教育對於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就業再就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至關重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建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十一五”期間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前不久,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下發了《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的精神,把職業教育的發展擺到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戰略位置上。今後一個時期,發展職業教育要著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合理調整教育結構,重點加強職業教育。“十一五”期間,要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使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和普通高中大體相當。

  第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形成多元化辦學格局。面向市場,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充分發揮企業、行業和社會力量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形成公辦民辦共同發展的新格局。要進一步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推動公辦職業院校辦學體制改革與創新,走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辦學的新路子,加強規劃和協調管理,辦好一批起骨幹示範作用的職業院校。

  第三,深化改革,加大投入,以就業為導向,提高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和質量。要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使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教材、學習安排等適應企業和社會需求,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建立半工半讀制度。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大力提高辦學水平。“十一五”期間要繼續實施“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劃”,在現代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建成一批裝備水平較高、優質資源共享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第四,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提高廣大農民的職業技能和轉移就業能力。要制訂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計劃,擴大招生和培訓規模,注重多樣化、靈活性和實用性。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廣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加強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建設,繼續實施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

  第五,大力宣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觀念,端正教育思想,努力形成尊重知識、尊重技術、尊重技能、尊重勞動、尊重服務的新風尚和社會價值觀念。

  (三)著眼于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培養創新人才的能力。

  高等學校是培養和造就數以千萬計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要指出的是,在新的形勢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對培養創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要深刻思考高等教育的使命和任務,冷靜估計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外部條件,繼續貫徹“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把握好發展節奏,做到深化改革、科學定位、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把精力集中到培養急需人才和創新人才上來。

  第一,繼續實施“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是關係到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大問題,是中央經過深謀遠慮作出的具有長遠戰略意義的重大決策。我們要堅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推動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努力使一批高等學校的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一批重點學科儘快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充分發揮這批學校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在知識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培養創新人才必須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要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要以質量建設為核心,切實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強化教學管理,促進教師精心教學,健全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

  第三,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要採取切實措施,保證能源、資源、農林、交通等急需和艱苦專業的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第四,加強高等學校的科技工作,堅持産學研結合。發揮優勢,整合資源,切實加強基礎性研究和高技術前沿領域的原始性創新研究。大力推進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企業的全面合作,為加快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作出貢獻。

  第五,積極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與繁榮。深入研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實施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高質量編寫和推廣使用“兩課”新教材和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教材,加強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和高等學校中的指導地位。

  總之,在“十一五”期間,教育要更加緊密融合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更加積極主動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形成教育主動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全局服務、全黨全社會大力支持教育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統一思想認識,堅持正確的政策導向和辦學方向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一五”規劃建議最鮮明的特點。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我們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到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全過程,堅持正確的政策導向和辦學方向,推動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切實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再一次強調,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要有可靠的體制和機制來加以保障。要堅持把教育的發展作為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強化政府保障教育發展的責任,明確改革與發展思路,確保教育優先發展。各級政府要經常研究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關心和幫助解決教育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要把發展教育作為政府負責人的主要職責之一,把重視人才培養、保證教育投入、為教育辦實事作為領導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和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教育行政部門要發揮積極主動精神,為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而不懈努力。

  (二)堅持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在教育工作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保持教育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按照教育規律的要求,做到“四個統籌”:一是要統籌教育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協調發展;二是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三是統籌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協調發展;四是統籌協調教育的改革、發展和穩定。

  教育的和諧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發展,都應該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要避免有的腿長有的腿短;區域間、區域內、城鄉間教育也必須協調發展,力爭縮小差距;教育不僅要培養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數以千萬計的高級專門人才,也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規模宏大的高技能人才隊伍,這樣才能形成和諧的發展局面。

  (三)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推進素質教育。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關係到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關係到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集中體現,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

  素質教育的本質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黨的教育方針強調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等等,違背了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必須高高舉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這面旗幟。這要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和靈魂。

  中央領導同志對推進素質教育工作十分關心,指出要從系統調研入手,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我們要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高度,認識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實施素質教育有其複雜性、長期性和艱巨性,有很多問題必須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解決。推進素質教育,當前要注重突出以下幾點:一要突出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必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有為祖國和人民奉獻的精神,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二要突出以人為本。教育的對像是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才能調動學生和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全面發展。三要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四要改革教育教學評估和考試製度,建立起有利於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評估和考試製度。五要營造推進素質教育的良好外部制度和社會環境。各級政府要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事關全局的一件大事,加強領導,堅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四)堅持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促進教育的公平公正。

  教育的公平公正,是由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所決定的,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平衡,發展教育事業的條件差別較大。我們要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學校之間的差距,推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努力實現教育的公平公正。從目前來看,促進教育公平,當務之急是著力推進區域內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現在,同一區域內公辦學校之間、城鄉學校之間差別太大,造成了一系列矛盾和問題。必須加快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加大對城市薄弱學校投入和改造的力度,努力在區域內實現教育均衡發展。這個問題解決好了,許多問題就可迎刃而解。要高度關注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問題和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使他們共享改革與發展的成果。

  (五)堅持教育的公益性,不能搞“教育産業化”。

  我們歷來不主張“教育産業化”。當前,必須更加強調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則,切實履行好教育的公共服務職能。教育要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要深化改革,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但教育不等同於經濟活動,不能以營利甚至牟取暴利為目的。有人提出“教育産業化”,儘管其促進教育發展的動機是可以理解的,但實踐表明這樣做社會效果並不好,而且會出問題。現在,有的地方把“教育産業化”作為辦教育的指導思想,減少教育投入,造成種種亂收費、高收費,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對這些現象,群眾意見很大,應堅決糾正,決不能任其蔓延。

  在現階段,學前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是非義務教育,其辦學成本由政府和公民合理分擔。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由於教育的公益性特點,政府對非義務教育要加大投入,承擔主要的辦學責任,決不能讓公民教育負擔過重。

  不搞“教育産業化”不等於我們不鼓勵民辦教育的發展。但民辦教育也應核定教育成本,合理收費。我們鼓勵社會各界依法投資辦學,允許合理回報,但堅決反對牟取暴利。教育行政部門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把好關。

  (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謀劃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中國太大,不同區域發展很不平衡,情況千差萬別,很難用一種指標、一種辦法管理全國教育。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規劃和發展教育。地方政府可以有更大的教育管理和規劃的權力,但要做到自我負責、自我約束、自我消化、自我平衡、自我監督。中央要加強對各地的支持、督導和檢查。

  各地要全面準確地、堅定不移地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既要勇於探索、不斷創新,更要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條件和可能來謀劃教育的發展和改革。現在,有的地方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重點保障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鞏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穩步發展高等教育,效果就比較好。

  (七)堅持不斷深化改革,以改革促進教育發展。

  改革是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世紀之交,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根本原因就在於堅持改革不動搖。我們必須進一步總結近十幾年來教育改革的成績和經驗,鞏固各項改革成果,繼續深化改革,堅持以改革促發展。

  要花大力氣深入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時代的發展對教育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和挑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必須沉下心來認真研究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課程教材、教學方法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説,教育自身的改革比推進教育外部的改革更難。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必須通過改革,使我們的教學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模式適應時代進步、科學技術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當前要著重抓好課程教材改革試點和推廣工作。

  深化教育改革,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既要大膽探索,又要尊重教育規律。出臺重大改革措施,要經過深入調研,科學論證,週密謀劃,先試點、後推廣,在具體步驟上要循序漸進,不斷總結完善,防止出現大的偏差。

  (八)堅持從嚴治教,提高教育管理能力。

  加強學校管理,是教育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外部環境的變化,學校管理面臨很多新的情況。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把加強學校管理工作放到極為重要的位置,抓實抓好。要堅持從嚴治教,推進和加強學校管理的制度建設,建立辦學規範、管理有序、監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學校管理新制度。

  當前,特別要抓好幾項工作:第一,要切實加強安全管理工作。孩子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重於泰山,涉及億萬家庭的幸福。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必須下大力氣,抓細、抓深、狠抓落實,有效遏制校園安全事故多發的勢頭。第二,要嚴格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高校財務管理,確保資金安全。要建立高校大額資金流動監控系統,及時了解資金流動情況。合理控制貸款規模,防範貸款風險,加大監督和審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從嚴治校,堅決依法查處各種貪污、受賄、索賄、挪用、私分公款公産和其他違法亂紀行為,決不姑息。第三,要加強招生考試管理,提高國家招生考試的公信度和群眾滿意度。實施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完善公開透明的招生工作體系。嚴格執行招生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嚴格規範高校招生行為。第四,要堅決治理教育亂收費。要加大教育投入,反對擠佔、挪用教育經費,反對向學校攤派、搭車收費。要堅決制止一些學校受利益驅動亂收費。教育系統一定要加強行業自律,堅持不懈地予以治理,從制度上、管理上、源頭上根治教育亂收費,維護教育事業的良好形象。最後,再強調一下學校穩定的問題。十幾年來高校雖總體保持了穩定,但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我們始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紮實工作,確保高等學校的穩定,為維護社會穩定大局作出貢獻。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開拓創新,以更加飽滿、更加向上的精神狀態,開創“十一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