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馬尼拉1月16日電(記者劉東凱 黃興偉 吳強)1月的菲律賓已是農忙季節。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下榻的飯店裏,種類繁多的雜交水稻種子、飽滿金黃的雜交玉米、沉甸甸的高粱穗、上下游動的深海白鯧魚、香氣四溢的熱帶水果,纍纍碩果笑迎貴賓。16日上午,溫家寶在正式訪問菲律賓的緊張行程中,專門抽出時間來參加中菲農業合作情況交流會。
能容納近百人的世紀公園飯店卡奇納廳裏群英薈萃。中菲兩國政府農業部的負責人來了,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袁隆平來了,中菲兩國農業技術專家來了,中菲兩國農業企業的代表來了。他們從各自角度探討同一個話題:糧食安全。
“在人口較多而耕地有限的情況下,靠什麼來養活人們?”溫家寶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兩國共同面臨的問題。
溫家寶一進會場就興致勃勃地觀看了中菲農業合作的圖片和實物展示。中菲農業合作歷史悠久。早在400多年前,中國就曾從菲律賓引種番薯,緩解糧食短缺。如今,在菲律賓努力實現糧食自給自足的過程中,中國的農業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的雜交水稻在菲律賓種植達到單産每公頃10.8噸的高産水平,比當地品種高出30%以上。用中國技術培育出的雜交水稻品種已佔菲律賓雜交水稻播種面積的一半以上,使菲律賓農業經濟年增長率從2%提高到4%以上。在人口自然增長率達到2.2%的菲律賓,這一轉變是“歷史性的”。
溫家寶邊看邊聽中國農業專家“算賬”:按每公頃雜交水稻增産2噸稻穀計算,在菲律賓推廣種植100萬公頃雜交水稻,就可增産200萬噸稻穀,足以彌補菲律賓每年約100萬噸大米的缺口。
溫家寶拿起雜交玉米,臉上笑容綻放。據介紹,中菲雙方已簽署了53萬公頃土地使用協議,用來推廣雜交玉米種植,預計今後幾年年産量將逐步達到742萬噸。
隨後,溫家寶聽取了中菲農業部負責人和袁隆平所作的情況介紹。
近年來,中菲農業技術合作深入發展,農業專業人員交流不斷擴大,漁業合作取得新進展,合作機制不斷完善,農産品貿易迅速增長。由中國政府無償援助500萬美元建立的中菲農業技術中心已成為兩國開展長期有效的農業合作的平臺。去年1月至11月,中菲農産品貿易額同比增長46%。菲律賓農業部長黃嚴輝説,農業合作不僅是增進菲中人民友誼的載體,也是促進東盟與中國戰略夥伴關係的重點領域之一。
“我非常關心關係兩國民生的合作,其中包括農業合作,”溫家寶專注地看著屏幕,聽著介紹,不時做筆記。他看得如此仔細,仿佛看到了菲律賓農民臉上豐收的喜悅。他聽得如此認真,仿佛聽到了犁鏵掀開泥土的聲音。他在前一天與菲律賓總統阿羅約會談時承諾,中方將繼續支持菲律賓農業現代化建設。他訪菲期間,中菲雙方簽署了多個農業合作文件。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吃飯這件事比天還大,”溫家寶對兩國農業官員和專家説出肺腑之言。這位曾經無數次深入田間地頭、時刻掛念著農民疾苦的中國總理,深深懂得糧食安全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意味著什麼。中國政府一向高度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通過政策支持、增加投入和科技進步成功實現了糧食自給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讓某些西方學者“中國糧食危機”的預言不攻自破。這不僅是13億中國人民的福音,也是對世界的巨大貢獻。
溫家寶説:“這次我點名讓袁隆平作為特邀專家隨團訪問菲律賓,袁隆平的言行反映了中國人民和廣大農業科技人員的心聲。”
袁隆平已是第30次到菲律賓來指導和研究雜交水稻技術的推廣。這位使中國每年增産的大米可多養活7000萬人的科學家,把“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理想。他和中國農業專家的足跡遍及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緬甸、泰國、孟加拉國、菲律賓、斯裏蘭卡、老撾和柬埔寨等發展中國家。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中國雜交水稻已在佔世界水稻總産量90%以上的東亞、東南亞、南亞許多國家推廣應用,在拉美、非洲等地的示範種植也取得了優異成績。中國政府承諾,今後3年在非洲建立10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
據國際專家預測,隨著雜交水稻不斷走向世界,2020年左右,全球每年增收的稻穀將可多養活2億到3億人,同時還可帶動相關産業和經濟的發展。其意義並不亞於中國歷史上四大發明對世界産生的巨大影響。溫家寶説:“這是人類種植業的重大突破。”
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總理,溫家寶深知加強國際農業合作的重要性。他用高度概括的語言為擴大中菲農業合作指明了方向:“政府主導,技術支撐,市場運作”。他把良種培育、灌溉技術、農業機械、農産品儲運列為今後中菲農業合作的重點領域。
馬尼拉灣裏浪花歡歌,帕西格河邊野花含笑。溫家寶真摯深情的話語博得了在場兩國人士的熱烈掌聲。“中菲兩國是友好鄰邦,是朋友,也是親戚。”“我們一定要説到做到,以此來增進中菲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