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回良玉
 
回良玉在國務院召開的防沙治沙大會上的講話全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12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按:2007年3月26日至27日上午,國務院召開全國防沙治沙大會,溫家寶總理接見與會代表併發表了重要講話,回良玉副總理出席會議並做了重要講話。現將溫家寶總理、回良玉副總理的講話印發各地區、各部門,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回良玉副總理的講話
(2007年3月26日)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高度關注沙區經濟社會發展,高度關切廣大群眾的民生民意。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大事,一定要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全民動員,年復一年地抓下去,為子孫後代多留一片綠蔭。溫家寶總理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防沙治沙工作,今天又親切接見了治沙英模及會議代表,做了重要講話,對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努力把防沙治沙事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這次會議是建國以來國務院召開的第五次全國性的防沙治沙工作會議,距第四次會議已有14年。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回顧總結防沙治沙的進展情況,深入分析研究土地沙化面臨的嚴峻形勢,全面部署安排“十一五”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防沙治沙工作。長期以來,奮戰在防沙治沙第一線的廣大幹部群眾,在環境十分惡劣、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知難而進,頑強抗爭,沙害不除,戰鬥不止,團結協作,勇於創新”,取得了防沙治沙的一個又一個勝利。他們的先進事跡可歌可泣、令人欽佩,是當前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生動教材;他們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是新時期推動防沙治沙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今天表彰的治沙英雄王有德以及60多位先進個人,昔日的治沙英模石光銀、牛玉琴、王果香等,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在此,我代表國務院,再次向受到表彰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奮戰在防沙治沙一線的廣大幹部群眾和科技工作者致以親切的問候,向所有關心和支持防沙治沙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充分肯定成績,認真總結防沙治沙工作的基本經驗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始終將防沙治沙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建國伊始,就在沙區組織開展了農田防護林和防風固沙林建設。改革開放之初,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上個世紀90年代初,啟動了全國防沙治沙工程,首次對全國防沙治沙工作進行專門部署。世紀之交,開展了一系列重大生態建設工程,防沙治沙事業進入工程帶動、政策拉動、科技驅動和法制推動的新階段。經過幾十年、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防沙治沙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土地沙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隨著保護和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土地沙化總體上實現了從擴展到縮減的歷史性轉變,沙進人退的局面初步得到遏制。據第三次全國荒漠化沙化監測,我國土地沙化狀況發生了三個重大變化:一是沙化面積縮減。從2000年到2004年,全國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6416平方公里,由上世紀90年代後期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二是沙化程度減輕。沙區植被明顯增加,流動沙地、半固定沙地面積逐年減少,在沙化土地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36.1%下降到2004年的33.9%。三是擴展區域減少。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全國有19個省份沙化面積減少,這次監測,全國已有27個省份沙化面積實現縮減。這是重大的歷史性轉變。

    第二,防沙治沙重點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多年來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相繼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四期、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草原保護、小流域綜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對重點地區和薄弱環節進行集中治理,推動了全國生態狀況的持續好轉。五年來,各類工程累計完成有效治理面積4.8萬多平方公里,年均有效治理面積近百萬公頃,全國已有20%的沙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重點治理區林草植被蓋度增加20個百分點以上,一些地方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近年來大江大河泥沙淤積逐年減少。這是來之不易的重大變化。

    第三,沙區特色産業發展取得重大成效。防沙治沙改善了沙區生態狀況和生産生活條件,促進了生産方式轉變和産業結構調整。特色種植、養殖、加工和生態旅遊等支柱産業不斷發展,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初步形成,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日益拓展,農民脫貧致富步伐明顯加快。一些地方開始呈現生態與經濟相互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喜人局面。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區有1600多萬農牧民直接受益,2005年與2000年相比,工程區農民人均收入增幅近50%。特別是,我國沙化土地主要分佈在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防沙治沙和特色産業發展促進了興邊富民,增進了民族團結,維護了社會和諧與穩定。這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們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沙治沙工作機制。一是構建了防沙治沙的政策框架。國家在財政投入、信貸支持、稅費減免、權益保護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呈現出國家、社會和個人共同參與防沙治沙的新局面。二是建立了防沙治沙的科技體系。開展科技攻關,推廣了一大批先進適用技術和成功模式,增強了科學防沙治沙的能力,提高了防沙治沙的質量和效益。三是健全了防沙治沙的法律制度。國家公佈實施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的專門法律,形成了以防沙治沙法為主體的防沙治沙法律法規體系,奠定了防治治沙的法律基礎。四是搭建了防沙治沙的國際合作平臺。我國作為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國,編制並實施了《中國防治荒漠化國家行動方案》,先後成功承辦了一些重要國際會議,成立了荒漠化公約國際培訓中心。我國在防治荒漠化領域積極負責的態度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在長期的防沙治沙實踐中,我們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為進一步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是堅持生態優先,實行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始終把改善生態狀況作為防沙治沙的首要任務,大力推進生態建設,並注重群眾生計和地方經濟發展。二是堅持依靠群眾,實行國家扶持與農民自力更生相結合。加大防沙治沙投入力度,依靠和組織發動群眾,通過自己艱苦奮鬥建設美好家園。三是堅持預防為主,實行保護與治理相結合。遵循自然規律,做到自然力與人力並舉,封育與治理並重,喬灌草有機結合,農林牧協調發展。四是堅持工程帶動,實行重點突破和面上治理相結合。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全面推進。加強生態脆弱地區和薄弱環節,以重點工程帶動面上治理。五是堅持依靠科技,實行現代技術與傳統經驗相結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既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作用,又注重總結推廣基層的有效經驗和做法。六是堅持依法治沙,實行依靠法制與自覺參與相結合。加強法制建設和普法宣傳,倡導生態道德觀念,營造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的氛圍,增強防沙治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黨和政府領導人民開展防沙治沙的幾十年,書寫了我國土地沙化治理史上的燦爛篇章,鑄就了除害興利、造福人民的巍巍豐碑。這幾十年,是廣大沙區人民群眾開始擺脫貧困、邁向小康的發展史,是保護環境、改造自然、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實踐史,是閃耀著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偉大精神的奮鬥史。只要我們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防沙治沙事業就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果。

    二、清醒認識形勢,進一步增強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緊迫感

    我國防沙治沙事業,業績令人鼓舞,成就催人奮進。但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們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面臨的任務十分繁重和艱巨。目前,我國土地沙化問題還相當嚴重,是生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集中表現為“五個依然”:

    一是沙化危害依然突出。目前全國沙化土地面積高達174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8.1%。土地沙化吞噬著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制約著沙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衝擊著工農業正常生産和交通安全運營,影響著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去年春季我國出現了18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沙塵暴和強沙塵暴過程11次,影響範圍廣,危害程度大,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凸顯了土地沙化形勢的嚴峻性。

    二是局部擴展依然嚴重。雖然全國土地沙化趨勢總體上得到遏制,但局部地區土地沙化仍在繼續擴展。青藏高原、黃河首曲、石羊河下游、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等地區土地沙化面積仍在增加,致使當地生態狀況持續惡化,且日益嚴重地威脅到全國的生態安全。另外,全國還有近32萬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顯沙化趨勢,如果利用不當,極易成為新的沙化土地。

    三是治理難度依然很大。在全國現有的沙化土地中,具備治理條件的還有50多萬平方公里。如果按現有的治理速度,需要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成治理。特別是下一步需要重點治理的沙化土地,沙化程度更重,自然條件更差,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四是治理成果依然脆弱。一些已治理的地區,植被剛開始恢復,穩定性差,如果得不到有效鞏固,土地沙化極易反彈,就會前功盡棄。一些地方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後,後續産業沒有發展起來,如果不能有效解決農民的長遠生計問題,就會導致毀林開荒、毀草種糧回潮,再次造成土地沙化。

    五是人為隱患依然較多。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對生態的要求日益提高。沙區生産方式落後,濫樵採、濫開墾、濫放牧、水資源不合理利用等問題較為嚴重,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相當突出。另外,一些地方防沙治沙工作存在著薄弱環節,措施不力,執法不嚴,破壞生態的行為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特別值得重視和警惕的是,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重大影響,給我們防沙治沙工作增添的更大壓力。過去100年,全球氣溫持續升高。受此影響,我國西北地區蒸發和乾燥度呈增長趨勢,冰川面積持續減少,草原退化速度加快,絕大多數湖泊水量入不敷出,正向萎縮方向發展,有的甚至乾涸消亡,成為新的沙塵源。未來100年,全球氣溫仍將持續變暖。這不僅可能導致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增大,而且可能使乾旱區範圍擴大、荒漠化加重。持續乾旱將威脅現有植被的存活,也增加恢復植被的難度。這表明,今後我們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將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更加複雜的局面、更加繁重的任務。

    同時,我們要看到,防沙治沙工作也面臨寶貴機遇和有利條件。從宏觀環境看,全國上下對防沙治沙工作更加重視。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加強生態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基本的治國方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已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各級政府加強生態建設的責任感不斷增強,社會公眾改善生態環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各方面更加關心和支持防沙治沙事業。從經濟條件看,我們有能力增加對防沙治沙的投入。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多年平穩較快發展,財政收入不斷增長,我們可以拿出更多的財政資金用於防沙治沙。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社會各界參與公益事業日趨踴躍,可以動員更多的民間資金投入防沙治沙。從工作基礎看,防沙治沙站在了新的起點上。科研部門研究推廣了一批先進適用的防沙治沙技術,各地也探索出不少適合當地特點的治理模式,沙區群眾在實踐中積累了許多防沙治沙的成功經驗,國家已經制定並將逐步完善防沙治沙的政策法規。

    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既十分必要,也非常緊迫。第一,這是保障國土生態安全的迫切需要。土地沙化是我國國土生態安全的主要威脅和重大隱患。只有把土地沙化問題解決好,國家的生態安全狀況才能好轉,中華民族的生存和長遠發展才有保障。第二,這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加強防沙治沙,有利於發展特色産業,促進生産發展,因地制宜地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有利於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有利於綠化美化農村環境,實現村容整潔,改善農村的生活條件。第三,這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沙區國土面積廣闊,人口數量眾多,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滯後。只有儘快改善沙區生態狀況,加快沙區經濟發展,才能增進沙區人民福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第四,這是我國履行國際公約的應盡義務。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是我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樹立我國對國際事務高度負責的大國形象,進一步鞏固我國的國際地位,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必須加強防沙治沙。

    總之,我們要充分認識防沙治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切實增強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把治理土地沙化、減輕風沙危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大事來謀劃,作為加強生態建設的要事來部署,作為解決沙區民生問題的實事來推進。要始終不渝地擔負起防沙治沙重任,不失時機地加大工作力度,持之以恒地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只要我們尊重自然規律,堅持科學態度,知難而進,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戰勝沙害,就一定能夠開創防沙治沙新局面。

    三、把握重點任務,認真做好新形勢下的防沙治沙工作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加強防沙治沙、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鞏固防沙治沙成果、進一步縮小沙化土地面積的關鍵時期。2005年,國務院做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和批准的《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05-2010年)》,對防沙治沙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導防沙治沙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防沙治沙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防沙治沙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針,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實行全國動員、全民盡責、全社會參與,以重點工程為依託,以科技為支撐,以法律為保障,注重改善生態與促進農民增收相結合,注重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注重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建立和鞏固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的沙區生態安全體系,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牧民增加收入,加快沙區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防沙治沙工作的總體目標是:採取綜合措施全面保護和增加林草植被,儘快使仍在擴展地區的土地沙化趨勢得到遏制,儘快使已治理地區的建設成果得到鞏固,儘快使廣大沙區的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到2010年,通過劃定封禁保護區實現封育保護面積3.72萬平方公里,完成治理任務13萬平方公里,重點治理地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力爭到2020年,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力爭到本世紀中葉,全國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切實抓好防沙治沙,如期實現規劃目標,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封禁保護,發揮自然修復作用。這是遏制沙化土地繼續擴展最有效的措施,也是預防發生土地沙化最經濟的途徑。對依法劃定的封禁保護區,要禁止一切破壞植被的活動,通過大自然的自我修復,逐步形成穩定的天然荒漠生態系統。在牧區要推行草原劃區輪牧、季節性休牧和圍封禁牧制度,推行舍飼圈養和退牧還草,保護和恢復沙化草原草地植被。在生態狀況極其惡劣,缺乏基本生活條件的地方,要積極穩妥地進行生態移民。實行封禁保護,關鍵是要妥善安排好受影響群眾的生産生活,使他們退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二)轉變生産方式,嚴格沙化源頭控制。土地沙化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氣候變化的因素,也有人為破壞的原因。防沙治沙要控制源頭,綜合治理,狠抓沙區産業結構調整和生産方式轉變,以調促防,以轉促治。要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發展沙區設施農業,切實改變一些地方濫開亂墾、粗放經營的做法。調整沙區能源結構,扶持發展太陽能和風能,加強沼氣等生物質能源建設,減輕沙區生活用能對植被資源的依賴,防止因濫樵濫採破壞沙區植被。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調配和管理,處理好上下游之間的水資源分配關係,科學合理安排生活、生産、生態用水,積極發展旱作節水農業,著力建設節水型社會。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程治理步伐。防沙治沙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中央和地方都要採取有效措施,以治理工程為依託,切實增加投入。針對一些地區土地沙化仍在擴展的實際,要儘快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點治理工程,加大對青藏高原等沙化擴展地區以及東北西部荒漠化地區的治理力度,著力改善這些地區的生態狀況,儘快遏制沙化擴展和土地退化。要繼續抓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四期、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草原沙化防治和小流域治理等國家重點工程,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保障投入,強化措施,精心組織,穩步推進。要扶持建設一批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探索不同沙化類型區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和技術模式,以點帶面,推動全國防沙治沙工作。搞好工程治理,必須堅持質量第一,嚴格執行技術規程和標準,加強項目資金管理。

    (四)發展特色産業,增加沙區農民收入。這是推進沙區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沙治沙的一項重要任務。沙化土地既帶來危害,但也是一種寶貴資源,治理好了可變害為寶。防沙治沙工作要堅持把生態改善與産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嚴格保護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沙區光、熱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沙區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精深加工業。具備條件的地方還可以發展沙區旅遊業及其他産業。特別要扶持發展資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沙産業項目。通過政策扶持,積極培育一批競爭力強、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帶動沙區調整産業結構、發展産業化經營、促進農牧民增收。

    (五)強化科技支撐,提高防沙治沙成效。沙區自然條件惡劣,保護和增加植被極為困難,必鬚髮揮科技的支撐作用。要鼓勵科技人員發揚創新精神,針對防沙治沙的關鍵性技術難題,開展多部門、多學科、多層次的聯合攻關。大力推廣適宜不同類型沙區生長的抗旱、抗寒、抗鹼、抗病蟲害植物良種,以及先進適用的造林種草技術和治理模式。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建設一批科技示範區、示範點。加強對基層技術人員特別是農牧民群眾的技術培訓,使廣大農牧民群眾掌握防沙治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六)堅持嚴格執法,規範防沙治沙行為。防沙治沙,必須嚴格執行法律法規。要儘快制定和完善防沙治沙法的配套法規,健全防沙治沙法律體系。加強防沙治沙執法能力建設,充實執法監管力量,明確執法責任,健全監督機制。加大對破壞沙區植被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非法徵佔用沙化土地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適時開展集中專項執法行動。對於造成嚴重沙化的典型案例,要予以重點查處和曝光。要加強相關法制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保護沙區植被的意識和履行治沙義務的自覺性。

    (七)創新體制機制,增強防沙治沙活力。推動防沙治沙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從根本上講要靠深化改革、激發活力。要積極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我國國情,能夠有效調動全社會參與防沙治沙積極性的體制機制。要繼續實行“誰治理、誰管護、誰受益”的政策,延長沙化土地承包和租賃期,將生態治理任務和管護責任承包到戶、落實到人。要認真執行好現行防沙治沙稅收優惠政策,繼續通過財政貼息等途徑加大對防沙治沙的信貸支持。要保障治理者合法權益,治理後的沙化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繼承和流轉,納入公益林管理的沙區森林資源要給予投資治理者合理補償,治理後的沙化土地被徵佔用或劃定為自然保護區、封禁保護區的應予以經濟補償。研究探索由政府出資收購沙區各種社會主體營造的非國有公益林的相關政策。

    (八)搞好監測預警,提高防治決策水平。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土地沙化的動態及成因,是科學決策的基礎。要健全土地沙化監測體系,制訂監測技術規範,增強監測裝備實力,提高監測能力和水平,加強監測結果的分析研究,為防沙治沙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做好重大沙塵暴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完善應急預案,最大限度地防災減災。定期組織開展全國土地沙化監測,掌握土地沙化動態變化情況,定期發佈監測結果,為評價工程建設成果、檢驗各地防治成效提供客觀依據。沙區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完善防治措施。

    四、切實加強領導,努力提高防沙治沙工作水平

    防沙治沙的指導思想、奮鬥目標、方針政策和重點任務都已明確,關鍵在於加強組織領導,狠抓措施落實。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真正重視防沙治沙,大力支持防沙治沙,切實把這件關係全局的大事抓出成效。

    一要認真落實地方政府負責制。國務院已經明確,防沙治沙工作實行政府負責制,沙區地方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防沙治沙工作負總責。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防沙治沙放在突出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思想認識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力度到位。沙區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要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報告防沙治沙工作,自覺接受監督。要把防沙治沙工作納入沙區地方各級政府政績考核範圍,嚴格落實行政領導責任,嚴格獎懲制度,形成守土有責、有功者獎、有過者罰的機制。各地要根據全國防沙治沙規劃,抓緊編制本地區的防沙治沙規劃,明確建設目標、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並將規劃任務分解到年度、細化到項目、落實到地塊。這次會上,國家林業局將代表國務院與防沙治沙任務重的省、自治區政府簽訂防沙治沙目標責任書,有關地區要按照責任書的要求,建立健全責任制,逐級分解任務、落實責任,確保完成。

    二要加強各部門的協調配合。防沙治沙具有長期性、日常性、複雜性的特點,涉及多個部門、多個方面,容易出現部門之間工作脫節等問題,所以加強協調配合尤為重要。各有關部門既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又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推進防沙治沙的工作合力。要重視發揮防治荒漠化協調小組的作用,認真執行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適時召開會議,及時研究問題、通報情況、督促工作。林業部門要切實做好全國防沙治沙的組織、協調、指導工作。

    三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防沙治沙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這項工作。要切實加強國土沙化的警示教育,大力開展防沙治沙宣傳,增強全民的生態保護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防沙治沙參與意識。要充分發揮沙區群眾的主體作用,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群眾性防沙治沙的新機制、新辦法,引導沙區群眾積極參與防沙治沙。同時,要充分發揮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和其他社會團體的重要作用。要大力營造激勵全社會積極參與防沙治沙的濃厚氛圍,對在防沙治沙事業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做出突出貢獻的還要予以重獎。

    四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搞好防沙治沙,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要認真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切實承擔起應盡的各項義務。同時,要根據我國國情和防沙治沙實際,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努力開拓防沙治沙國際合作新領域,不斷提高防沙治沙水平。

    防沙治沙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一定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開創防沙治沙新局面,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鏈結
· 全國防沙治沙大會舉行 回良玉出席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