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馬凱:存史資鑒 認真編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02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存史資鑒 認真編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
——馬凱國務委員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
編纂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2008年11月6日)

    今天召開《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編纂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會議,標誌著《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編纂工作正式啟動。從今天起,編委會全體成員就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投入到這項工作之中,共同努力完成好這項重要的工作任務。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做好編纂工作的重要意義

    今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涉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災害。地震災害發生後,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直接指揮下,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迅速展開了一場我國歷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動員範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鬥爭。經過100多個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抗震救災鬥爭取得了重大勝利。這次特大地震是“驚天動地”的,這場抗震救災鬥爭又是“感天動地”的,是人類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值得記載的重要一頁。我國歷來有修史編志、存史資鑒的優良傳統。編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以志書的形式全面、客觀、系統地記述這場特大地震災害和抗震救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編纂抗震救災志,是增強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需要。

    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磨難,同時又促使人類更加自覺地去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增強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進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發展史,從某種意義上説,也是5000年不屈不撓抗擊自然災害的歷史。這次特大地震,從它的發生、發展以及引發的各類次生災害,都留下了內容十分豐富的“地震遺産”,是認識地震規律、發展地震科學的難得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當代人和後代人深入研究。在這場抗震救災鬥爭中,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建立了上下貫通、軍地協調、全民動員、區域協作的工作機制,迅速組織各方救援力量趕赴災區,緊急調運大量物資運往災區,精心部署受災群眾安置工作,及時制定法規、規劃、政策推動災後重建,舉全國之力抗震救災,積累了應對突發事件、抗擊特大自然災害的寶貴經驗,也需要我們認真總結。編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就是要全面系統客觀地記錄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全方位地深刻認識這次地震及其引發的各類次生災害發生的規律,全景式地展示黨中央、國務院帶領全國人民沉著應對特大地震災害、奪取抗震救災鬥爭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勝利的歷史過程,總結我們在抗震救災鬥爭中積累的成功經驗,以便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自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推進人類文明進步。

    其次,編纂抗震救災志,是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在這場抗震救災鬥爭中,中國人民所表現出來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和新的發展,值得大力弘揚和傳承;所涌現出來的無數可歌可泣、感天動地的英雄事跡,值得永載史冊。黨和政府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科學,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和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關愛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在全國哀悼日裏,13億人共同為遇難的同胞默哀,體現了全民族對人的生命的尊重。我們編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就是要全面展示抗震救災過程中中華民族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勇氣,展示中華兒女團結一致、共赴時艱、創造歷史的偉大力量,展示黨和政府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理念,並使之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進一步增強民族凝聚力,轉化為艱苦奮鬥、勇於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支柱,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不竭動力,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第三,編纂抗震救災志,是傳承修志優秀文化傳統、記載重大歷史事件的需要。

    我國有重視自然災害記載的傳統,尤其是在方志中的記載堪稱蔚為大觀。無論是元明清三朝中央政府組織編纂的國家一統志,還是當時各級地方政府組織編纂的府、州、廳、縣誌,都有包括地震在內的各種自然災害豐富的實況記錄,有許多防災、救災的經驗記載。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價值,成為後世可資汲取的不竭源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志書編纂工作,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志書編纂事業空前繁榮興盛。2006年5月18日,國務院公佈施行了《地方誌工作條例》,依法保障這項事業代代相續、永不斷章。志書編纂成績顯著,已經編纂出版了5900多種省市縣三級地方誌書,完成了數萬種各級各類專志,蒐集、搶救、發掘了上千億字的地情資料。這筆寶貴、豐厚的資源,已經在我國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次汶川特大地震,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罕見的自然災害,應當把這次抗震救災鬥爭以志書的形式記載下來。目前,抗震救災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正在開展恢復重建工作,抓緊開展志書編纂工作,有很多有利條件。特別是有大量的文字、圖片、實物資料和鮮活的人物事跡,有多年積累的修志經驗和專家隊伍,有各地區各部門領導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我們一定能夠把這項工作做好,對中華民族和全人類做出貢獻。

    二、高標準、高質量做好志書編纂工作

    國務院批准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編纂工作實施方案,對編纂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是指導編纂工作的重要文件。各有關地區和部門要認真學習,準確掌握方案要求和工作步驟,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抓好貫徹落實,確保編纂工作高質量有序進行。

    一是明確指導思想。編纂工作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本著存史資鑒的原則,既要尊重事實,又要反映時代精神;既要遵循志書編纂工作規律,又要進行學術創新。要通過編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用直觀、鮮活、翔實的文字和圖片,全面、真實、完整地記錄汶川地震全過程。同時,要善於總結歸納,去粗取精,提煉昇華有關抗震救災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探索抵禦自然災害的規律,自覺地為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服務,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服務,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服務,為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服務。

    二是堅持質量第一。《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由國家層面組織、針對特大自然災害而編纂的志書,社會關注度高,歷史影響久遠。各有關地區和部門要始終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按照《地方誌工作條例》關於志書編纂質量的規定,高度重視質量,力求把志書編纂成為一部高水平的精品佳志。要把好“四關”:一要把好政治關。全面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避免出現政治性和科學性差錯。二要把好內容關。志稿篇章結構、章節內容務求翔實、準確。三要把好文字關。志稿文字表述務求嚴謹、生動。四要把好體例關。要密切聯絡抗震救災工作,同時確保符合志書的編纂體例和規範要求。總之,要通過我們的努力,使這部志書成為高質量的傳世之作,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三是確保工作進度。按照實施方案,2011年《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11卷將全部面世。編纂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參與編纂工作的單位,僅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各工作組成員單位即達47家,再加上需要協助提供資料的省份、部門、單位等,數量多達上百家。這之中,大家承擔的任務有輕有重,但都相互聯絡、相互影響,任何一個部門或單位的工作如果不能按計劃推進,都有可能影響全志的如期出版。各有關單位務必要樹立全局觀念,按照實施方案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務,倒計時安排相關工作,確保編纂工作按計劃總體同步推進。

    三、強化保障,確保編纂工作順利進行

    編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的部門多、專業性強、工作量大,必須加強領導,強化保障,確保編纂工作能如期推進和完成。

    一是落實組織,加強領導。全志編委會今天正式成立,從現在起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和具體指導,定期檢查工作。11個分卷的編委會目前還沒有成立,會後要立即組建,儘快開展工作。從地方修志的經驗看,任何志書的編纂,都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強有力領導,必鬚髮動所有與志書記述內容有關的部門和單位承擔編纂任務,動員有關知情人和資料擁有者提供資料。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視《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編纂工作,及時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做到領導到位、人員到位、辦公條件到位。

    二是落實責任,搞好協調。《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卷帙浩繁,涉及的單位數量多,必須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編委會要做好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工作,研究解決編纂和出版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及時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精心組織實施;編委會辦公室要深入各單位調查研究,了解工作進展情況,並從實際出發,加強分類指導,做好協調服務;各承編牽頭單位要強化責任,把編纂工作納入本單位重要工作內容;其他成員單位要按照編委會的部署,圍繞編纂工作總體目標,認真完成好本單位承擔的編纂任務。編纂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要及時向編委會及其辦公室報告。其他各有關地方和部門雖然不是編委會成員單位,但也有義務配合做好編纂工作。國務院辦公廳要對該項工作給予必要的支持,督促有關部門和地方做好相關配合工作。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各分卷牽頭承編單位責任重大,不僅要完成本單位承擔的編纂任務,同時要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推動其他承編單位的編纂工作同步進行。其他承編單位要樹立大局意識和合作意識,積極支持牽頭單位做好工作。

    三是落實人員,保障經費。志書有其特殊的編纂體例,修志工作有其專業化的相關要求。從各地修志的實踐看,要編纂一部高水平的志書,不僅需要一支專業過硬的修志隊伍,也離不開必要的經費保障。一要根據編纂工作的需要,把那些對汶川特大地震及抗震救災情況熟、政策水平高、文字功底好的同志選調到編纂工作隊伍中來。特別是各承編牽頭單位和承編單位,要注意選配好總纂、副總纂,抓緊組織配備一支德才兼備、有高度職業素養和責任感的修志隊伍,做到集中辦公,重點攻堅。二要發揮專家作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涉及地震災害、抗震救災、恢復重建等多個學科門類,必須注意吸收各個領域、不同方面的專家學者參與這項工作,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學術專長,做到專家修志。三要加強培訓。參加這次編纂工作的同志,有些可能是第一次參加修志工作。全志編委會和各分卷編委會要通過舉辦培訓班、研討班、專業人員指導等多種形式,使全體參與編纂人員儘快熟悉、掌握相關政策、業務知識,掌握志書的編纂方法,爭取儘快進入角色。四要堅持修志、育人並舉,注意發揮老同志的傳幫帶作用,爭取在編纂過程中培養一批優秀的年輕修志專家。五要保障編纂工作必需經費。

    四是保障資料,保守秘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屬國家級權威史料,編纂過程中需要收集、使用大量資料,哪些內容可以入志,哪些內容不能入志,要有一個科學、明確的界定。總的原則是,能公開的儘量公開,有一些文件資料雖然定了密級,但內容已過保密期限或從內容上看可以公開的,應及時解密,為編纂工作所用。當然,編纂工作也要自始至終做好資料保管工作,遵守保密紀律,各承編單位保密委員會要切實負起保密審查責任。

    編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是黨和人民託付給我們的重任,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修志工作規律,弘揚抗震救災精神,提高工作質量效率,團結協作、共同努力,高水平地圓滿完成這部志書的編纂工作,向歷史和後人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最新|活動|出訪|會議|論述|圖片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成立汶川特大地震
抗震救災志編纂委員會的通知

國辦發〔2008〕12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做好《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編纂工作,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編纂委員會(以下簡稱編委會)。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詳細內容》》》

 
 
 相關鏈結
· 馬凱出席全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並致辭
· 馬凱出席省部級領導幹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專題研討班結業式
· 馬凱: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應急管理工作
· 馬凱:改革創新 推動我國MBA教育更好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