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全體大會舉行 賈慶林出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1月08日   來源:新華社

兩岸舉行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 
賈慶林、宋楚瑜出席全體會議並致詞

 

    11月8日,由海峽兩岸10個民間團體聯合舉辦的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全體會議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出席會議並致詞。這是賈慶林在致詞。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新華社寧波11月8日電(記者 陳鍵興 趙博 顧瑞珍)由海峽兩岸10個民間團體聯合舉辦的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全體會議8日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出席會議並致詞。

    賈慶林對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説,此次交流會是今年兩岸關係中一次很有意義的交流活動。兩岸農業、漁業、水利等領域的代表性人士和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商農漁水利合作、防災減災等民生大計,對於進一步深化兩岸相關領域的交流合作,對於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都將産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賈慶林指出,促進兩岸農漁業加強交流合作,是全面推動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多年來,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農漁業交流合作取得長足發展,為雙方進一步密切交流、深化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當前,大陸正致力於推進新農村建設這一戰略性的宏偉工程。台灣也在積極打造精緻農業,推動農村再生、海岸新生。兩岸共同面臨著深化漁業合作、加強台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等重要課題。兩岸農漁業互補優勢明顯,合作潛力巨大。兩岸全面雙向直接“三通”的實現,進一步為兩岸農漁業加強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條件。兩岸農漁業發揮各自優勢,擴大交流合作,必將有利於優化生産要素的配置和雙方優勢的整合,有利於提高兩岸農漁業的生産力和競爭力,有利於增進兩岸農民和漁民的福祉,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兩岸就防治水災、水資源配置和管理、河海整治、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等開展交流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賈慶林表示,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事件增多,重大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深刻影響著人類生存發展的環境。海峽兩岸隔海相望,許多自然災害相互伴生。如何有效防禦自然災害,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兩岸同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去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今年8月,台灣中南部一些縣市遭受歷史罕見的颱風災害。在人民生命財産蒙受重大損失之際,兩岸同胞相互關愛,彼此扶持,共渡難關,充分體現了血濃于水、患難與共的骨肉親情。當前,台灣受災地區的災後重建工作正在加緊進行,大陸各界十分關心,並真誠希望繼續提供協助,幫助台灣受災同胞早日重建家園。我們衷心祝願災區重建工作順利完成,災區民眾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安居樂業。在當前新形勢下,兩岸有關方面完全有條件積極採取措施,努力構建兩岸防災治災的交流平臺和合作體系,共同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造福兩岸民眾。

    賈慶林強調,去年5月以來,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步入和平發展軌道。兩岸雙方在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形成良性互動。兩岸同胞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互蒙其利,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國際社會普遍歡迎和支持兩岸關係實現和平發展。實踐證明,排除一切人為干擾,不斷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歷史前進的正確方向。衷心希望兩岸雙方、社會各界倍加珍惜並共同維護兩岸關係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和發展勢頭,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不斷深化互信,密切交流合作,增進同胞感情,厚植共同利益,促進共同發展,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致詞中表示,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兩岸未來尋求建立和平架構的重要前提,更是維持臺海和平的不二法門。“台獨”主張不僅不利兩岸發展正常的互利關係,並將嚴重破壞臺海及亞太的安全與穩定。只有反對“台獨”,兩岸才能建立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兩岸不僅要和平,更要進一步合作。兩岸應構建“合作機制”,讓兩岸人民不但可以“共患難”,更能“共富貴”,最終形成“共同體”不但在現實上唇齒相依,更要在情感上休戚與共。大陸心繫台灣,台灣關心大陸,這種兄弟之情、同胞之愛,才是兩岸分不開、離不了的根本連結。同時,兩岸應取長補短,結合技術、人力與資金,通力合作,迎頭趕上,形成值得中華民族自豪的綠能産業。

    中共中央臺辦主任王毅、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新黨主席鬱慕明、中國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吳挽瀾、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秘書長秦金生,以及中央臺辦特邀嘉賓、兩岸農漁水利界代表和專家學者共220余人出席了交流會全體會議。

    全體會議前,11月5日至7日,出席交流會的台灣代表分兩路參觀了上海、浙江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農漁水利設施以及新農村建設情況,並在當地舉行了座談會。

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與會代表提出共同倡議

    新華社寧波11月8日電

    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與會代表8日下午提出共同倡議,全文如下:

    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于2009年11月5日至8日,分兩階段在上海和浙江舉行。會議在中共中央臺辦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和親民黨政策研究中心指導下,由大陸的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促進工作委員會與台灣省農會、台灣農業旅遊發展協會、台灣省漁會、台灣農田水利會、中華消防及減災學會、台灣水利環境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台灣農業工程學會、維謙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共同主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出席會議並致詞。中國國民黨、新黨派代表參加會議。大陸有關主管部門負責人以中央臺辦特邀嘉賓和專家的名義、兩岸農漁水利界代表和專家學者共220余人與會。與會人士圍繞“兩岸自然災害預防及災後重建合作”、“兩岸農業技術及産業合作”、“兩岸漁業合作發展趨勢”及“兩岸水利合作願景”四項議題進行參訪、交流和研討。

    會議高度評價去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持續改善和發展取得的重要成果,高度評價兩岸民眾在四川汶川地震和台灣“八八水災”中展現出彼此關愛、相互支援的同胞手足之情。認為應進一步積極推動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以利增進兩岸民眾共同利益,密切兩岸同胞感情,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會各界人士充分肯定多年來兩岸農漁水利交流合作取得的積極成果,並就新形勢下加強與深化相關領域的交流合作提出以下共同倡議:

    1、積極拓展和豐富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的渠道與方式。兩岸應充分利用大陸的土地資源、市場潛力與台灣的農業技術及經營管理經驗,優勢互補,促進兩岸新型農業的發展。鼓勵兩岸業界合作發展農業生物科技産業。推動建立兩岸農業合作的常態性協商機制。共同弘揚中華民族的農業文化。

    2、推動兩岸農漁村、農漁民交流,繁榮農漁村經濟。加強兩岸休閒農業、休閒漁業的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岸農漁民福祉。

    3、促進擴大台灣農産品在大陸銷售,並完善銷售協調機制和建立穩定通道。拓寬台灣農産品在大陸展銷和加工渠道,促進兩岸農産品貿易良性發展。加強兩岸農産品生産及流通領域行業組織的直接溝通與對口合作,推動兩岸就農産品通關、檢驗檢疫等技術性議題進行協商並儘早取得共識。繼續支持大陸相關機構組織農産品採購團赴臺採購,並在台灣農産品滯銷時啟動兩岸協調機制,維護台灣農産品市場的穩定。繼續研擬直接嘉惠台灣農民的政策舉措。

    4、支持建立兩岸農産品質量安全信息通報機制。積極推進兩岸在農産品檢驗檢疫方面的合作,採取必要措施,防止兩岸動植物疫情疫病的傳播擴散,確保兩岸農産品的質量和安全。

    5、促進兩岸農業領域知識産權交流與合作。支持兩岸依法加強保護各自註冊的對方企業在農業科技方面的商標及專利。加強對台資涉農企業知識産權的保護。

    6、積極促進在浙江、湖南、四川和黑龍江省設立新的台灣農民創業園。親民黨方面將率先與浙江省有關方面合作,共同積極推動建設台灣農民創業園。

    7、推動兩岸漁業資源合作,促進台灣海峽漁場資源永續發展。促請兩岸有關方面儘快協商建立台灣海峽資源養護機制,共同養護漁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鼓勵兩岸漁業界在台灣海峽共同舉辦漁業資源增殖活動。研擬在適當時機,檢討增加進口台灣漁産品零關稅項目。推動合作發展遠洋漁業,共創兩岸漁業經濟榮景。

    8、確保兩岸漁業船員勞務合作規範、有序、良性發展。推動建立兩岸漁業勞務合作對口磋商、突發事件處理及定期通報等管理機制,保障兩岸漁業船員正當權益。

    9、加強合作,為兩岸漁民海上安全作業創造良好條件。建立兩岸漁業信息交換和漁業作業安全機制。繼續加強兩岸在海難救助方面的合作。創造條件,相互為對方漁船提供補給。建立兩岸漁事糾紛協調處理機制,公正、合理地解決兩岸漁船海上作業糾紛,保障兩岸漁民合法權益。

    10、支持推動兩岸水利事業交流合作。鼓勵開展考察、研討和交流,積極探索兩岸水利交流與合作的途徑,促進兩岸在農田水利建設、節水灌溉技術、灌區管理和保護農業生態系統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

    11、促進兩岸共同節能減排,合作發展綠色能源産業。鼓勵兩岸專家學者展開學術交流,促進節能減排科研成果的開發與利用,推動建立兩岸綠色能源産業促進平臺,協助兩岸産業界共同拓展兩岸及全球市場。

    12、加強兩岸在重大自然災害的監測、預測、預警、防範、救援、重建等領域的合作。共同促進兩岸本著人道善意、自願互助、相互尊重、便捷高效的原則,加強在水旱、氣象、地震、地質等自然災害及次生災害的監測、預測、預警、防禦、緊急救援及災後衛生應急等方面的業務交流與合作,推動建立兩岸共同的救難標誌、氣象資訊研究交流及救災互助平臺,增強兩岸共同防禦和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能力,保障兩岸人民生命和財産安全。

新聞背景:兩岸農漁合作展現良好發展態勢

    新華社寧波11月8日電(記者趙博)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海峽兩岸農漁業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已成為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近年來,大陸方面持續推出惠臺措施,更加有力地促進了兩岸農漁業交流與合作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2005年以來,大陸有關方面不斷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擴大台灣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迄今已對22種台灣水果實行檢驗檢疫準入,對34種台灣蔬菜、水果和水産品實施進口零關稅措施,併為台灣農産品進入大陸市場提供了通關、檢驗檢疫和物流等便利。

    幾年來,台灣農産品輸入大陸的數量倍增。1995年,台灣輸入大陸的農産品總值不足600萬美元;到2008年,據臺方統計,這一數值已達4.36億美元。兩岸“三通”基本實現後,大陸進口台灣農産品的數量、貨值和關稅優惠更大幅增長。台灣當局經濟主管機構表示,大陸(包括香港)已取代日本,成為台灣農産品的最大出口市場。

    此外,大陸方面還多次緊急採購台灣豐産滯銷水果,並展開專項行動,查處危害台灣農産品經營者權益的不法行為,維護了台灣農民的正當權益。

    在漁業交流合作方面,兩岸自2006年以來,在漁業資源養護、海洋防災減災和養殖病害預防、漁事糾紛調解等多領域開展合作,攜手促進台灣海峽漁業資源的恢復和可持續發展。

    為向廣大台灣農民提供投資創業的平臺,2006年以來,大陸方面先後在14個省份設立了9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15個台灣農民創業園,目前已形成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相互銜接的試驗區和創業園系統,覆蓋面積超過台灣本土面積的8倍,適於農業生産面積超過台灣適於農業生産面積的20倍。截至去年底,進入園區的台資農企已逾4800家,實際利用台資55億美元。

    兩岸農漁業交流合作的可喜進展還表現在平臺培育和建設方面。近年來,為推動台灣優質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大陸方面在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山西等地舉辦了各種類型的展銷、展示會。

    同時,有關兩岸農業合作的論壇、座談會等交流活動也日益熱絡,內容廣泛而深入,尤其是農業技術合作已成為兩岸農業界深化對話溝通的熱點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兩岸農業合作交流不斷創造新形式,拓展新渠道、構建新平臺,包括建設台灣農産品集散基地,建立兩岸基層鄉村定期對話交流平臺,以及此次兩岸農漁水利領域的民間團體共同主辦的合作交流會,將溝通議題延伸到水利以及防災等攸關農漁業發展的方面。

“新形勢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與發展”研討會召開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和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聯合主辦的“新形勢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政策顧問團團長萬寶瑞主持了開幕式。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在作《加強兩岸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 推動農業與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主題報告時説,科技作為新時期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動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環境下,成為推動兩岸農業共同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元素。 >>>詳細

兩岸首次攜手開展魚苗增殖放流促進漁業資源恢復

    9月18日,海峽兩岸海洋與漁業界人士及環保志願者在向台灣海峽海域投放魚苗。當日,海峽兩岸海洋與漁業界人士首次聯合開展魚苗增殖放流活動,分別向福州馬尾閩江口海域和福州黃岐至馬祖海域投放各類魚苗70萬尾,這是兩岸首次在漁業資源保護方面開展的實質性合作。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兩岸海洋與漁業界人士在福建閩江入海口至台灣海峽海域開展魚苗增殖放流,這是兩岸首次在漁業資源養護方面開展的實質性合作,也是兩岸攜手促進台灣海峽漁業資源的恢復和可持續發展所邁出的第一步。台灣高雄市海洋漁業主管部門、台灣水産協會以及來自馬祖等地的有關負責人18日受福建方面邀請,共同參加了以“共護海峽漁業資源、增進兩岸同胞情誼”為主題的漁業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烏鯔魚等魚苗70萬尾,其中,在福州馬尾閩江口海域投放60萬尾,在福州黃岐至馬祖海域投放10萬尾。 >>>詳細

 
 
 相關鏈結
· 賈慶林7日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鬱慕明
· 賈慶林出席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建設者表彰大會
· 賈慶林會見出席兩岸工會論壇的台灣工會界代表
· 賈慶林:把握《孫子兵法》精髓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 賈慶林會見江丙坤率領的台灣海基會新聞交流團
· 賈慶林27日在京會見巴基斯坦參議院副主席賈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