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春在廣東調研時強調
堅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
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步伐
新華社廣州5月16日電(記者 賴少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近日在廣東調研時強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根本出路在自主創新。他希望廣東認真貫徹中央關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核心,把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作為調結構、促轉變的重要抓手,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走出一條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路。
5月13日至16日,李長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陪同下,先後來到廣州、陽江、深圳等地,深入企業、宣傳文化單位和第16屆亞運會場館建設工地,就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等進行調研。
李長春對廣東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情況十分關心。在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雅圖數字視頻技術有限公司,他詳細了解企業研發和生産情況,勉勵企業苦練內功,狠抓研發,積極打造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不斷提高産品的競爭力。廣州增城市是李長春參加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聯絡點,他來到增城“綠道”網,考察生態建設情況。李長春希望廣東充分發揚勇於爭先、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充分發揮改革開放前沿地區的先行優勢,緊緊抓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個中心環節,抓住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這個主攻方向,抓住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這個重要突破口,推動廣東經濟走上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後勁。
第16屆亞運會和首屆亞殘運會將於今年11月和12月在廣州舉行。李長春來到珠江新城廣場、獵德涌截污工程現場,實地察看亞運會開閉幕式場地建設和城市環境治理情況,對廣州城市面貌“十年大變樣”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希望廣州在重視城市環境等硬體建設的同時,更加重視軟環境建設,以舉辦亞運會為契機,積極開展“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創平安”活動,把籌辦亞運會的過程作為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過程,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城市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解決文明禮儀、公共秩序、社會治安、城鄉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努力形成群眾參與、群眾監督、群眾評價、群眾共享的生動局面,為舉辦一屆和諧、綠色、文明的高水平亞運會創造良好條件。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是李長春此次調研的一個重點。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他詳細了解“南海1號”宋代沉船打撈過程和文物發掘、保護、展示情況;在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大劇院等地,他深入了解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運行情況。他希望廣東堅持一手抓標誌性重大文化工程建設,一手抓群眾性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積極推進公共文化單位管理和服務方式創新,最大限度地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廣東木偶藝術劇院有限公司、羊城創意産業園、A8音樂集團公司,李長春仔細了解文化産業發展情況。他指出,創意産業是文化産業的龍頭,能夠帶動其他相關産業的創新發展,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創業和就業,要積極推動文化與市場和科技相結合,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把豐厚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産業優勢。在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舞臺藝術演出交易會展區、深圳文化産權交易所,李長春認真聽取文化産品和産權交易情況介紹,他強調,要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體系,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文化資産評估、産權交易、風險投資平臺,完善文化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吸引更多社會資金進入文化産業領域。在深圳會展中心第六屆深圳文博會展館,李長春饒有興致地觀看展覽,不時詢問有關情況,他希望主辦單位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提高辦展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努力把文博會打造成為展示文化體制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引領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為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作出貢獻。
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在廣州開幕 李長春致信祝賀
新華社廣州5月10日電(記者 周瑋、賴少芬)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第九屆中國藝術節10日晚在廣東省廣州市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致信祝賀,向參加藝術節的文藝工作者和海內外藝術家致以親切問候,預祝本屆藝術節圓滿成功。
李長春在賀信中説,中國藝術節作為高水平、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自1987年創辦以來,已經成為優秀文藝作品爭奇鬥艷的重要園地和藝術家展示才華的重要舞臺,對促進我國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希望中國藝術節堅持正確方向,進一步突出辦節特色,創新工作機制,推出更多優秀作品和優秀人才,成為具有中國水準、世界影響、群眾廣泛參與的文化藝術盛會,為繁榮發展文藝事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更大貢獻。>>>詳細內容
朝鮮歌劇《紅樓夢》在北京演出 李長春出席觀看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李忠發)朝鮮歌劇《紅樓夢》7日晚在北京電視臺劇場舉行訪華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出席觀看,並親切會見主要演職人員,他稱讚這部歌劇詞曲優美,場景生動,表演細膩,相信在華演出一定會獲得圓滿成功,為鞏固和發展中朝傳統友誼作出貢獻。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