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胡錦濤在中科院工程院兩院院士大會上講話(全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6月0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
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2010年6月7日)
胡錦濤

    6月7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各位院士,同志們:

    中國科學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今天隆重開幕了,這是全國科技界的一次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兩院院士和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黨的十七大強調,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進程中,我國科技界肩負著重大使命。這次大會,對動員兩院院士和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勇挑重擔、建功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下面,我想就這個問題講幾點意見,同大家一起討論。

    一、深刻認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性更加凸顯出來。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走出國際金融危機最困難的時期並出現復蘇,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依然存在,各種全球性問題相互交織,影響世界經濟全面復蘇的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尤其是主要大國都在對自身經濟發展進行戰略籌劃,紛紛把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節能環保、低碳技術、綠色經濟等作為新一輪産業發展的重點,加大投入,著力推進。世界範圍內生産力、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搶佔國際經濟科技制高點已經成為世界發展大趨勢,科技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從國內看,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我們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努力化挑戰為機遇,迅速採取一系列重大應對措施,統籌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實現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作出重要貢獻。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儘管我國經濟總量已列世界前茅,但生産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産業結構不合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同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矛盾日趨突出,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總體上經濟發展技術含量不高,很多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先導性戰略高技術領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産業對外技術依賴程度仍然較高。為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後勁和國際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我們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下大氣力解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我們要從國際國內經濟、科技發展大勢來認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未來幾十年,世界上包括我國13億人口在內的20億至30億人將逐步進入現代化行列,能源資源需求和生態環境壓力將大幅上升,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地球有限承載能力的矛盾將日益尖銳。作為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人口大國,我國面臨的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矛盾尤為突出,推動可持續發展任務尤為艱巨。全球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創新經濟發展方式。從科技發展和知識創新的角度看,世界範圍經濟發展方式正呈現出以下一些重要特點。

    第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深刻改變著經濟發展方式,創新成為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資源、生態環境、自然災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問題的重要途徑,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經濟發展方式從資源依賴型、投資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為主轉變,以知識為基礎的産業快速發展。經濟發展方式將加速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向轉變,推動可持續發展成為各國共同面臨的任務和挑戰。

    第二,知識是發展永恒的重要資源,知識創新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知識生産和消費成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乃至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知識增長越快、普及越廣、應用面越寬,就越能為人類發展進步不斷提供智力保障。

    第三,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正在引發社會生産方式的深刻變革。信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不斷推動生産方式發生變化,柔性製造、網絡製造、綠色製造、智慧製造、全球製造日益成為生産方式變革的方向,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知識服務、智慧服務的快速發展為個性化製造和服務創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環境,人依靠機器生産産品變成機器圍繞人生産産品成為可能,個性化製造和規模化協同創新有機結合將成為重要的生産方式。

    第四,激發人的創造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充滿發展活力的重要前提。科技創新將不斷創造新的知識資源和知識需求,創造以知識為基礎的新工藝、新服務、新産業、新市場,推動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為促進社會和諧充實物質基礎。科技創新將不斷深化人們對自然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系統認知,將不斷豐富促進社會和諧的文化基礎,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確立科學的發展理念,有效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意識和全民的創新興趣,推動形成科學理性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

    實踐充分證明,科學技術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進步都與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關。科學技術作為人類智慧的偉大結晶,推動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當今世界,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産力的作用日益突出,科學技術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和原動力的作用日益凸顯,科學技術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深刻地決定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人類社會是在認識、利用、適應自然的過程中不斷發展進步的,永不停息的科技進步和創新使人類認識、利用、適應自然的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當前,人和自然的關係日益密切和複雜,尋求科學的發展理念和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我們必須把握機遇,審時度勢,科學謀劃,順勢而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使我國發展質量越來越高、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二、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日益突出的全球性問題,科學技術體系的內在演進,都在孕育重大科技突破。科技知識創新、傳播、應用的規模和速度不斷提高,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産業發展、社會進步相互促進和一體化發展趨勢更加明顯,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正在深刻改變世界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態。

    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積極追求綠色、智慧、可持續的發展。綠色發展,就是要發展環境友好型産業,降低能耗和物耗,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使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相協調。智慧發展,就是要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市場、新的就業形態,提高社會運行效率,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智慧處理、協同工作。可持續發展,就是要解決好經濟社會發展的能源資源約束,有效保證發展對能源資源的需求,不僅要造福當代人,而且要使子孫後代永續發展。發展的目的,就是要不斷降低産品和服務成本,不斷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和創業機會,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實現廣大群眾安居樂業、富裕幸福。

    一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決定了其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前途。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新形勢新趨勢,我們必須準確判斷並牢牢把握,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切實推動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堅定不移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我們要緊緊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戰略任務,在組織實施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重點産業調整振興規劃、重大科技專項的基礎上,前瞻部署,持續攻關,全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深刻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以及所面臨問題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深刻認識和正確運用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切實把科學技術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戰略基點,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大力增強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升知識、技術轉移轉化和規模産業化能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技術,構建完整的創新體系,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

    我們必須把科技進步與國家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站到科技和産業發展前沿,選擇對國家長遠發展具有帶動作用的先導性戰略高技術領域進行部署,推動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産業發展有效結合,推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有效結合,推動科學前沿高新技術融合創新,推動産業技術創新,下大氣力解決影響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科學和關鍵技術問題,重點突破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著力突破制約我國産業升級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推動産業從規模優勢向技術優勢轉變,搶佔未來發展先機。

    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大力發展與民生相關的科學技術,按照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的要求,把科技進步和創新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提高人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緊密結合起來,著力解決關係民生的重大科技問題,不斷強化公共服務、改善民生環境、保障民生安全。

    當前,要重點在推動以下科技發展上作出努力,爭取儘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第一,大力發展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科學技術。要堅持系統謀劃、節能優先、創新替代、循環利用、綠色低碳、安全持續,加強對我國能源資源問題的研究,制定我國可持續發展路線圖。要發展資源勘探開發和高效利用技術,積極發展大陸架和地球深部能源資源勘查和開發,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安全、清潔替代能源,形成可持續的能源資源體系,切實保障我國能源資源有效供給和高效利用,使我國能源資源産業具有國際競爭力。要發展節能建築、軌道交通、電動汽車技術,加強煤的清潔高效綜合利用、煤轉天然氣、煤制重要化學品技術研發,構建覆蓋城鄉的智慧、高效、可靠的電網體系。

    第二,大力發展新材料和先進製造科學技術。要重視材料的環境友好性、可再生循環性、製備使役全過程的節能減排特性,加快推進材料産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先進結構材料和複合材料、功能材料等,積極發展電子信息材料、器件和系統技術。要促進我國製造業結構升級和戰略調整,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推進製造業綠色化、智慧化,實現製造系統智慧運行,形成先進材料和綠色、智慧、網絡製造和服務體系,保障先進材料和先進裝備有效供給和高效清潔循環利用,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大力發展信息網絡科學技術。要抓住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發展的機遇,創新信息産業技術,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和普及互聯網技術,加快發展物聯網技術,重視網絡計算和信息存儲技術開發,加快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研發和建設新一代互聯網,改變我國信息資源行業分隔、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促進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要積極發展智慧寬帶無線網絡、先進傳感和顯示、先進可靠軟體技術,建設由傳感網絡、通信設施、網絡超算、智慧軟體構成的智慧基礎設施,按照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構建泛在的信息網絡體系,使基於數據和知識的産業成為重要新興支柱産業,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

    第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科學技術。要發展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和相關生物産業,保障糧食和主要農産品安全,實現農産品優質化、營養化、功能化,推進農業信息化、數字化、精準化,構建我國生態高值農業和生物産業體系,建成農業高值轉化的産業體系,形成生態系統持續良性循環、景觀優美、功能多樣、城鄉一體的新型農業。要發展先進育種技術,提高農産品質量、産量和抗逆性,研發推廣節約資源、減少面源污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技術,提高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第五,大力發展健康科學技術。要建設世界先進水平的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健康營養生活方式的科技保障系統,建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生物防範網絡和系統,構建以創新藥物研發和先進醫療設備製造為龍頭的規模化醫藥研發産業鏈,提高生物醫藥産業水平,為基本公共衛生保健普惠化、個性化發展提供先進可靠並可共同分享的技術支持,提高疾病預防、早期診斷、治療康復能力,提高健康科學和健康服務水平。要全面實施食品安全工程、國民健康工程等,不斷提升消費品和公共産品科技含量和質量,讓廣大群眾吃得更放心、住得更舒適、出行更便捷、身心更健康、生活更幸福。

    第六,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科學技術。要系統認知環境演變規律,提升生態環境監測、保護、修復能力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提高自然災害預測預報和防災減災能力,發展相關技術、方法、手段,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保育發展體系,實現典型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和污染環境修復,有效遏制我國生態環境退化趨勢,實現環境優美、生態良好。要注重源頭治理,發展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關鍵技術,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技術體系和生産體系。

    第七,大力發展空間和海洋科學技術。要提高空間探測能力、對地觀測能力、信息應用能力,在空間科學技術研究及其應用方面取得原創性重大突破,保證我國有效和平利用空間。要提高海洋探測及應用研究能力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使我國海洋科技水平進入世界前列,增強我國海洋能力拓展,支撐我國海洋事業發展,保護和利用海洋。

    第八,大力發展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學技術。要加快發展空間安全、海洋安全、生物安全、信息網絡安全技術,提高對傳統和非傳統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監測、預警、應對、管理能力,加強安全生産技術研究和推廣,構建先進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體系,有效防範對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的生物威脅,維護信息和網絡空間安全,維護國家利益,捍衛國家主權,保障社會穩定。

    三、切實加強和改進科技工作

    為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科技工作。

    第一,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為加快科技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證。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和支持,堅持把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積極營造支持科技事業發展的法律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認真聽取科技專家意見,把握科技發展趨勢,制定和採取有效措施,推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涉及的重大科技問題。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加強科技投入,提高科技經費使用效益,組織重大科技攻關,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和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要注重推動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前沿探索,重視可能發生革命性變革的科技方向,重視交叉綜合性科技領域和新興前沿方向的前瞻佈局,積極推動主流學科走到世界前列、重要戰略高技術領域實現跨越,加快實現前沿跟蹤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歷史性轉變。

    第二,加強人才工作,為科技進步和創新提供強大人才支持。要堅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佈局,以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優化、佈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要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評價人才,加強全球範圍拔尖人才引進工作,大力培養造就具有世界科研前沿水平的高級專家、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要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優化教育結構,推進素質教育,突出培養具有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的人才。要充分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積極性,提高全社會創新意識,積極營造誠信、寬鬆、和諧的學術環境,鼓勵自主探索,保護知識産權,發揚學術民主,提倡學術爭鳴,使一切創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創新舉措得到支持、一切創新才能得到發揮、一切創新成果得到肯定。

    第三,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體制保障。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建立健全國家科技決策機制和宏觀協調機制,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促進科研佈局和結構調整。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全面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要加快構建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支持從事基礎研究、前沿高技術研究、産業共性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的科研機構,集中力量形成若干優勢學科領域、研究基地、創新團隊。要加快構建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軍民科技資源的集成,形成軍民高技術共享和相互轉移的良好格局。要加快構建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加快構建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仲介服務體系,提高全社會創新效率,促進知識成果傳播、轉化、應用。

    各位院士、同志們!

    科學精神是科學技術的靈魂。在探索自然、改造世界的長期實踐中,人類不斷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不僅從物質層面改變了世界,而且在精神層面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歷史表明,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發生和發展都伴隨著科學精神的發揚光大,科學精神又為科技進步和創新提供強大精神動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大力弘揚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代表著我國科學和工程技術界的最高學術水平,肩負著黨和人民重托,享有崇高榮譽,受到全社會廣泛尊重。長期以來,兩院院士作為全國科技戰線的領軍人物,孜孜以求,敬業奉獻,為黨和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希望同志們自覺弘揚科學精神,以科教興國為己任,堅持科技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服務,把自己的事業抱負、科技專長同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更加緊密地聯絡起來,把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持作為重要目標,勇於探索,敢為人先,努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悉心培養和提攜優秀青年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鏈結
· 胡錦濤出席中科院工程院兩院院士大會併發表講話
· 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開幕 胡錦濤出席會議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