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中俄關於全面深化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全面深化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邀請,俄羅斯聯邦總統梅德韋傑夫2010年9月26日至28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兩國元首舉行了大、小範圍會談,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吳邦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分別會見梅德韋傑夫總統。

    訪問期間,梅德韋傑夫總統還在大連市拜謁二戰蘇軍烈士墓,出席上海世博會俄羅斯國家館日活動。俄方高度評價並支持中方舉辦上海世博會,中方向俄方表示感謝,強調願同各方共同努力,將上海世博會辦成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盛會,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交流、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兩國元首回顧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發展狀況,高度評價近年來兩國各領域合作取得的重大進展。雙方滿意地指出,近年來中俄政治互信不斷增強,務實合作穩步擴大,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密切溝通和協調,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不斷鞏固。中俄關係具有戰略性和長期性,成為當今國際關係中的重要穩定因素。

    兩國元首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大發展之中,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平和發展的潮流更加強勁,國與國相互依存更加緊密,多邊主義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深入人心,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原則成為國際社會多數成員共識。雙方願繼續加強各領域合作,在選擇各自發展道路和維護彼此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民主的國際秩序等方面加強相互支持。

    為此,兩國元首聲明如下:

    一

    (一)雙方將繼續保持密切的高層及其他各級別的交往,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不斷增進中俄戰略互信。

    (二)雙方認為,在涉及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等兩國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是中俄戰略協作的重要內容。俄方重申堅定支持中方在台灣、涉藏、涉疆等問題上的原則立場,支持中方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中方重申支持俄方為維護本國核心利益和促進整個高加索地區乃至獨聯體的和平穩定所作的努力。

    雙方重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論不容改變,反對篡改二戰歷史、美化納粹和軍國主義分子及其幫兇、抹黑解放者的圖謀。

    (三)雙方認為,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為中俄合作應對這些威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有效履行該協定並完善兩國在應對其他現實威脅與挑戰方面的合作,雙方應加強中俄反恐工作組活動,將其職能擴展至應對所有新威脅和新挑戰,並定期召開工作組會議。

    (四)雙方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兩國經貿合作實現回升。兩國將根據各自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戰略需要,完善雙邊貿易結構,規範和轉變雙邊貿易增長方式,擴大機電産品和高科技産品貿易,建設現代化物流和貿易平臺,加強在建立經濟特區、保護知識産權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加快實施雙邊大型合作項目,為中俄經貿合作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五)雙方肯定去年6月兩國元首批准《中俄投資合作規劃綱要》後雙方企業在機械製造、通信技術、電信、銀行、保險、創新與應用科學開發、化工、林業、採礦、地方合作等領域開展的合作,希望進一步發揮中俄投資促進會議機制的作用,改善投資環境,採取更加務實、靈活的方式推動重大投資合作項目,不斷提高中俄投資合作的質量和水平。

    (六)雙方肯定中俄能源談判機制的重要作用和效率,高度評價兩國在能源領域簽署的各項合作協議落實情況。雙方指出,中俄原油管道竣工是兩國能源合作的重大成果,有利於促進中俄兩國的經濟發展。雙方決定繼續積極開展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核能、能效及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合作,儘快就開工修建中俄天然氣管道達成一致,促進煤礦綜合開發,包括鐵路、港口建設,進一步開展在電力貿易及電網改造等領域的合作。

    (七)雙方將繼續積極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年)》,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及其他地區合作大項目,全面支持利用雙方確定的合作機制開展兩國地方合作。

    (八)雙方對兩國科技和創新領域合作持續發展表示滿意,認為應進一步開展基礎性和高科技關鍵領域及前沿技術的聯合研究,積極推動研究成果産業化。雙方認為有必要利用專項貸款支持科學研究和高技術研發領域的合作項目,共同實施大型科技創新項目。

    (九)雙方表示將積極推動擴大雙邊金融合作,進一步發展本國金融市場,優化投資環境。雙方支持人民幣和盧布在雙方銀行間外匯市場掛牌交易,為開展雙邊本幣結算創造有利條件,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增長。

    (十)雙方認為,兩國在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環保分委會框架內開展的環保合作為中俄合作樹立了典範。雙方在污染防治和環境災害應急聯絡、跨界水體水質監測與保護、跨界自然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的合作取得積極成果。雙方聯合監測表明,中俄跨界水體水質明顯改善。聯合監測已成為雙方在合理利用和保護跨界水領域開展雙邊合作的牢固基礎。兩國中央和地方全面協作、上下聯動,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中俄環保合作模式。

    (十一)雙方高度評價中俄互辦“語言年”對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信任和友誼、鞏固中俄關係社會基礎發揮的重要作用。雙方決定進一步加強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旅遊、媒體、電影、檔案等領域的合作,尤其是搞好俄羅斯“漢語年”各項活動,辦好中俄“國家年”人文領域的機制化項目等。雙方指出,2010年暑期首批500名俄羅斯中小學生赴華夏令營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將精心組織好2011年第二批俄羅斯中小學生赴華夏令營活動。

    (十二)雙方表示願繼續通過互辦文化節等方式擴大兩國文化交流與合作。雙方認為,中俄互設文化中心對加強兩國人文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兩國政府將對文化中心的運作予以支持。

    (十三)雙方商定互辦旅遊年,責成兩國有關部門制定具體活動清單並確定舉辦日期。

    (十四)雙方商定推動擴大組織電視頻道在對方落地方面的合作。

    二

    (一)雙方表示將與國際社會攜手努力,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維護國際法準則,積極倡導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民主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為推動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而不懈努力。

    (二)雙方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出現整體復蘇勢頭,但主要矛盾並沒有完全消除。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復蘇基礎仍不牢固。

    雙方主張各國應推行協調、連續和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在確保本國金融體系穩定的同時根據各國國情繼續堅持刺激經濟的舉措,進一步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推動建立完善、均衡、普惠、共贏的多邊貿易體制。

    (三)雙方認為,國際安全形勢總體良好,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國際和地區問題此起彼伏。傳統安全問題有新發展,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兩者相互交織,給世界和平與穩定帶來嚴峻挑戰。雙方倡導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主張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國際爭端。

    雙方認為,維護歐洲-大西洋地區和歐亞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不僅對地區國家,而且對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中方積極評價俄方為應對新安全威脅和挑戰,秉承安全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原則,團結各方力量推動制定《歐洲安全條約》,反對擴張軍事聯盟。

    (四)雙方指出,聯合國具有普遍性特點,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國際合作方面發揮著核心協調作用。雙方支持對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改革,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效率,使其更具代表性。雙方主張聯合國會員國應通過最廣泛的民主協商,爭取就改革問題達成一致。

    (五)雙方積極評價G20在應對國際金融經濟危機和促進世界經濟復蘇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支持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繼續關注世界經濟、金融和發展等重大問題。雙方認為G20機制應體現代表性、平等性和實效性,應進一步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和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促進全球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G20應確保在首爾峰會前完成匹茲堡峰會確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目標,保證如期實現財政穩定,推進金融監管改革,反對各種形式保護主義,加大對發展問題的關注。雙方將在G20框架內就經濟可持續增長框架、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等主要金融經濟問題加強溝通和協調。

    (六)雙方表示高度重視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及其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雙方願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成果基礎上,與各方一道努力推進國際談判進程,為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作出積極貢獻。

    (七)雙方決心加強在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擴散方面的合作。

    雙方重申支持建立無核武器世界的目標。為實現這一長遠目標,各國應攜手努力,維護全球穩定、國際和地區和平,在恪守各國安全平等和不可分原則的前提下,推動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進程。

    雙方強調,防止核武器擴散對維護國際與地區和平與安全至關重要。《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基石。

    雙方歡迎2010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取得的積極成果,願共同努力,繼續平衡推進該條約的三大目標,即核不擴散、核裁軍、和平利用核能,同時不斷鞏固和加強條約的普遍性、權威性和有效性。雙方強調,有效的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體系對防止核武器擴散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至關重要。俄美簽訂的《關於進一步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措施的條約》,是在執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第六條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雙方支持《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早日生效,儘快啟動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關於“禁止生産核武器用裂變材料條約”的談判,推動包括首先是中東地區在內的地區無核化進程。

    雙方決定繼續在雙邊和六國框架內就伊朗核問題開展建設性合作,重申該問題應在各方恪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基礎上,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雙方強調,應達成全面、長期的談判解決方案,以恢複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僅用於和平目的的信心。為此,應積極採取切實措施,儘快重啟伊朗和六國之間的談判進程,同時努力落實伊朗德黑蘭研究堆燃料供應安排。這一安排是一項增進各方信任的重要舉措,對促進伊朗核問題其他環節取得進展具有積極意義。

    雙方認為,加強核安全對促進核能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防範核恐怖主義,鞏固國際和平與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符合各國共同利益。雙方支持國際社會在這方面加強合作。

    雙方高度重視中俄就反導問題開展坦誠對話,強調應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兼顧各方利益,確保各國平等安全。雙方重申將積極致力於在日內瓦裁談會推動防止外空軍備競賽的國際努力。雙方將在反導和外空問題上繼續加強溝通與合作。

    (八)雙方指出,亞太地區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增多,需要地區各國在維護本地區安全穩定方面作出進一步努力。雙方決定共同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主張根據國際法和不結盟原則,照顧各方合法利益,致力於在亞太地區建立開放、透明和平等的安全與合作格局。強調地區各國摒棄對抗、相互合作不針對第三方的重要性。

    雙方呼籲亞太地區所有國家在發展雙、多邊安全合作時,遵循以下國際公認的基本原則:

    尊重彼此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

    重申堅持平等和不可分割的安全原則;

    堅持防禦性國防政策;

    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不採取、不支持任何旨在顛覆別國政府或破壞別國穩定的行動;

    本著相互理解、相互妥協的原則,通過政治外交手段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分歧;

    在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方面加強合作;

    開展不針對第三國的雙邊和多邊軍事合作;

    發展邊境地區合作,加強人員交往。

    雙方指出,在亞太地區多邊組織間建立夥伴聯絡,有助於推動落實上述保障安全的原則和措施。

    (九)雙方表示,上海合作組織在維護全球和地區安全、深化成員國睦鄰互信和務實合作以及推動國際關係進一步民主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上海合作組織的快速發展壯大及其威望的提高,符合全體成員國的根本利益。雙方將進一步加強戰略協作,努力鞏固上海合作組織在維護地區安全、應對共同威脅和挑戰、促進經濟人文合作方面的作用。

    雙方重申,堅持上海合作組織憲章所規定的開放性原則是進一步提升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威望的關鍵因素之一。雙方將共同努力完善上海合作組織接收新成員的法律基礎。

    (十)雙方表示,在維護上海合作組織地區,包括中亞地區和平與穩定方面持一致立場。雙方將繼續根據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國情,促進成員國可持續發展,加強同成員國在政治、經貿和人文領域的合作,重點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毒品走私和跨國有組織犯罪,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促進本地區各國經濟發展與繁榮。

    (十一)雙方對朝鮮半島局勢表示關切,主張有關各方應通過對話和接觸改善關係,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雙方認為,應儘快推動六方會談重啟,全面落實“9·19”共同聲明。

    (十二)雙方強調,“金磚四國”開展對話與合作,符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有利於在多邊主義、全球治理民主原則基礎上建立更加和諧的新型國際體系。雙方決定本著循序漸進,務實創新、開放對話精神,繼續全面發展四國間各領域務實合作。俄方對中方決定舉辦2011年“金磚四國”領導人第三次正式會晤表示歡迎,並將積極向中方提供協助。

    (十三)雙方將繼續加強中俄印三方對話,共同致力於營造良好的亞太和國際環境。雙方願推動三方在救災、農業、衛生等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加強三方學術界、工商界之間的交流,促進多邊合作和國際關係民主化。

    (十四)雙方重申,要堅定不移地在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基礎上,遵循馬德里原則、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土地換和平”原則和“阿拉伯和平倡議”,致力於實現阿以衝突的全面、公正和持久解決。雙方歡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于2010年9月2日重啟直接談判,希望有關談判取得積極進展。

    (十五)雙方重申阿富汗應成為一個和平穩定、獨立自主、發展進步、友善中立、遠離恐怖主義和毒品犯罪的國家,總體積極評價阿富汗和平重建取得的進展,表示將繼續積極參與這一重建進程。雙方支持國際社會在發揮聯合國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向阿富汗重建提供援助,在尊重阿富汗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前提下共同促進阿富汗及其周邊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兩國元首會晤在友好、互信、合作的氣氛中舉行,取得重要實際成果。雙方對會晤結果表示滿意。

    俄羅斯聯邦總統梅德韋傑夫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在2011年方便的時候訪問俄羅斯。胡錦濤主席愉快地接受了邀請。訪問具體日期將通過外交途徑商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俄羅斯聯邦總統
                                    胡錦濤         德·阿·梅德韋傑夫

                                    二0一0年九月二十七日于北京

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會談

 

    9月27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儀式歡迎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訪華。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記者 李忠發 廖雷)國家主席胡錦濤27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同俄羅斯聯邦總統梅德韋傑夫舉行會談。兩國元首一致表示,並肩攜手,開拓進取,努力把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提高到新的水平。

    胡錦濤説,近年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各領域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中俄兩國地緣相鄰,經濟互補,合作潛力巨大,進一步擴大雙方務實合作,對加快兩國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中方一貫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來看待和發展兩國關係,不斷鞏固和加強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方針。 >>>詳細閱讀

國家主席胡錦濤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通電話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  國家主席胡錦濤17日下午應約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通電話。

    梅德韋傑夫首先對中國甘肅省甘南自治州舟曲縣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表示誠摯的慰問,表示相信中國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戰勝災害,希望受傷群眾早日康復、受災地區早日重建家園。俄方願意向中方提供援助和支持。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胡錦濤與梅德韋傑夫出席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竣工儀式
· 中俄深化能源合作正式動工興建千萬噸級煉油項目
· 中俄等國政府和工商界人士商討建設歐亞交通走廊
· 中俄舉行新一輪航空會談就擴大航權安排達成一致
· 中俄就科技合作現狀前景問題交換意見並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