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溫家寶在第六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上的演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6月2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柏林出席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開幕式並講話。 新華社記者丁林攝

    新華社柏林6月28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8日在第六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做共同發展的好夥伴》的演講。演講全文如下:

做共同發展的好夥伴
——在第六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上的演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
(2011年6月28日,柏林)

    尊敬的默克爾總理,

    女士們,先生們:

    很高興出席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論壇作為兩國經濟界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對促進中德經濟技術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我謹對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長期致力於中德友好的朋友們表示崇高敬意。

    我擔任總理以來多次訪問德國,每次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嚴謹敬業、勤勞智慧、富於理性的偉大民族。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許多巨擘偉人,他們以無與倫比的智慧與創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德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中德建交以後,兩國關係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2004年我訪德期間,兩國宣佈在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框架內建立具有全球責任的夥伴關係。2010年,兩國發表《中德關於全面推進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公報》,商定建立中德政府磋商機制。密切的經濟合作是中德關係的重要支柱。在兩國經濟界共同努力下,中德經濟技術合作取得了纍纍碩果,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中德是緊密的經貿夥伴。去年,兩國貿易額超過1400億美元,佔中國與歐盟貿易總額的近三分之一。德國累計在中國設立7000多家企業,實際投入超過170億美元,在歐盟國家中居首位。德國還是中國自歐洲引進技術最多的國家。雙方累計簽署技術引進合同超過1.5萬項,合同金額超過500億美元。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兩國密切溝通、協調行動,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德經濟互補性強,經濟都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雙邊經貿合作完全可以再上新臺階。我這次訪問德國,帶來了陣容龐大的政府代表團和企業家代表團,就是要全面深化雙方的務實合作。我們不僅期待與德方企業簽署更多的經貿合作協議,而且希望與德國政府建立政府磋商協調機制,使雙方的磋商常態化、機制化。為了更好地推動雙方務實合作,我們要在以下方面共同努力。

    ——擴大雙邊貿易規模。要深入挖掘兩國貿易的增長潛力,採取更多貿易便利化措施,爭取未來5年雙邊貿易額再翻一番。中方願意增加對德國優勢産品的進口,也希望德國早日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為雙方貿易健康發展掃除障礙。中方致力於建立開放的政府採購制度,對各類企業一視同仁。2010年,中國機電産品國際招標中,德國企業名列中標額第一位。中國正在積極申請加入世貿組織《政府採購協定》,希望有關成員採取靈活務實的態度,降低要價,使中國早日加入這一協定。

    ——鼓勵雙向投資合作。中方歡迎更多德國企業來華投資,願意儘快結束雙方合資合同示範條款談判,建立中德投資諮詢熱線,解決企業遇到的各種難題,並將擴大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我願重申,所有在中國依法設立的外資企業都享受國民待遇,各類企業的知識産權都將得到有效保護。也希望德方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支持中國企業赴德投資。

    ——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德國企業的技術優勢與中國的勞動力資源和市場優勢相結合,有利於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也有利於提升德國企業和産品的國際競爭力,是互利共贏的。中方願與德方加強在先進裝備製造、交通、能源、石化與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制藥、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技術合作,中方願在重大項目合作中加強技術交流,但決不強制轉讓技術。歐盟對華出口管制政策限制了德國高新技術産品對華出口,極大地制約了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力。我們希望德方推動歐盟放寬出口管制,提升高新技術産品在雙邊貿易中的比重。

    ——拓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合作。兩國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提高能效等領域合作大有可為。去年兩國已簽署共同建立生態園合作協議,擬在中國青島建立首個中德生態園,歡迎德方企業積極參與規劃和建設。我們願意充分發揮雙邊財政合作的示範作用,重點支持雙方在節能減排、綠色信貸及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合作。我們還期待雙方企業在新能源交通、建築節能和低碳生態城市建設等方面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

    ——密切兩國中小企業合作。中方不僅重視與德國大型跨國公司合作,也重視推動雙方中小企業合作。中方決定設立一項總額為20億歐元的專項貸款,支持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在資金、技術、研發、人才、市場等方面的互補優勢,促進共同成長。

    ——廣泛開展人文領域的交流。這不僅能促進經貿合作,也有利於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中方建議依託中德職業教育示範基地,設立由政府、企業、院校三方參與的“中德職教聯盟”,提升中德職教合作水平。建議把生命科學作為未來合作的優先領域,通過共同建設創新平臺,促進雙方科研機構和企業間的研發合作。中方願與德方加強醫院管理合作,利用德國的先進經驗,幫助中國提升醫院綜合管理水平。

    女士們、先生們:

    德國是歐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也是中歐友好合作的重要推動力量。今天中歐關係的良好局面,與德國的支持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高度重視發展與歐盟的關係。中歐建交以來,我們始終把中歐關係作為對外關係的戰略重點,始終希望同歐盟做攜手共進、互利共贏的好夥伴。儘管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但中國對中歐關係的戰略定位不會改變,對中歐互利合作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對中歐長期友好的信念和決心不會改變。

    從政治上看,中歐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沒有懸而未決的歷史問題,這是中歐友好合作的重要基礎。中歐都主張世界多極化,支持經濟全球化,維護文明多樣性,是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戰略力量。中歐在應對氣候變化、打擊恐怖主義、消除貧困等全球性問題上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中歐團結合作不僅有益於雙方,也有益於世界。

    從經濟上看,雙方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互補性很強,發展中歐關係符合雙方的利益。歐盟可以為中國提供先進的技術、設備、管理經驗和優質産品,中國可以為歐洲的資本、商品、技術、專利提供廣闊市場。中歐之間有競爭,但合作的前景更廣闊。

    從文化上看,中歐文化博大精深、各具特色,在許多方面可以互學互鑒。中歐文明都是由多個民族、多種文化交流融合的産物,都具備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優秀品格。中歐文明幾千年的交往,對彼此都是一種豐富。“東學西漸”為歐洲啟蒙運動送去了靈感,“西學東漸”也對中國和東方國家的文明産生了積極影響。“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中歐文明應繼續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從中歐的地位看,作為兩支處於上升中的重要力量,雙方加強合作具有戰略意義。歐盟是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聯合體,是世界上獨立的一極。隨著《裏斯本條約》生效,歐盟的整體實力將更加強大。儘管目前部分歐盟國家經濟面臨一些困難,但這是暫時的。歐盟擁有強大的實體經濟、雄厚的科技力量、堅實的人才基礎,完全有能力應對當前面臨的挑戰,我們對歐盟的發展充滿信心。

    由於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不同,中歐之間也存在一些分歧,這是正常的。關鍵是要用積極的、發展的、辨證的眼光看中國、看歐盟、看中歐關係。為了推動中歐關係沿著成熟、穩定、健康的軌道發展,必須始終把握好以下幾點:

    相互尊重。中歐社會制度、文化背景和歷史遭遇各不相同,相互尊重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相互尊重,雙方才能超越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差異,發展平等的夥伴關係。中方尊重歐盟各國人民選擇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也希望歐方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中國人民的自主選擇,共同推動中歐關係持續健康向前發展。

    相互信任。中歐之間存在的很多問題,根源在於缺乏理解和信任。我們希望歐方能真正相信中國的發展對歐盟各國是機遇而不是挑戰,這樣才能把互信的基礎打得更深厚。我們之所以要求軍售解禁和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實質上也是相互信任的問題,希望歐方早日做出正確的政治決斷。

    平等協商。中歐之間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一致。只要平等協商,求同存異,分歧就不難處理。目前,中歐對話和磋商機制達230多個,完全可以把我們合作中的問題處理得很好。即使一時解決不了的,也可以從長計議。

    互利共贏。中歐關係中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前進中的問題。只要全面深化互利合作,擴大雙方利益匯合點,不斷豐富和充實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內涵,就能把問題解決好,就能獲得雙贏的結果。

    女士們、先生們:

    明年是中德建交40週年。按照中國人的説法,“四十而不惑”,這就是説中德關係已經到了成熟的階段。發展中德關係,對雙方有利、對歐盟有利、對世界有利。德國啟蒙思想家萊布尼茨在《中國近事》一書中説,“我們雙方都各自具備通過相互交流使對方受益的技能”。中國的鄧小平先生也曾説過:“歐洲和亞洲實際是一個大陸,你們在西邊,我們在東邊,把我們聯絡在一起的因素比人們想象的要多得多。”只要我們始終抱定互利友好的決心和信心不動搖,潛心耕耘中歐友好這片沃土,我們播下的友誼種子就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我們的互利合作就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謝謝大家!

最新|活動|出訪|會議|論述|圖片

 
 
 相關鏈結
· 溫家寶與默克爾共同會見記者
· 溫家寶出席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開幕式
· 溫家寶與默克爾主持首輪中德政府磋商
· 溫家寶出席德國總理舉行的歡迎儀式
·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德總理默克爾舉行小範圍會談
· 溫家寶出席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的小範圍宴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