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東在全國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
加大教育投入 加強經費管理
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科學發展
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北京出席全國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並講話。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在全國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教育投入促進教育優先發展的部署,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渠道,確保到2012年實現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達到4%的目標,不斷開創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新局面。
劉延東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物質保障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2006年至2010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年均增長23.2%,高於同期財政支出年均22%的增幅,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到2012年實現4%目標,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對於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推進科學發展、保障與改善民生和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要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嚴格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確保用於教育的預算內基建投資明顯增加,切實提高財政教育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要把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渠道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並確保資金按規定全部用於支持教育事業發展。
劉延東強調,加大財政教育投入與加強經費使用管理同等重要。各級政府要優化支出結構,科學配置、合理使用教育經費,處理好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的關係,促進城鄉、區域之間以及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要突出重點,保障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10個重大項目順利實施,推動在教育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上取得突破。要以人為本,經費安排重點向困難群體以及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著力促進教育公平。要全面推行教育經費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經費監管機制,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績效考核,不斷提高教育經費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劉延東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把增加教育投入與完善體制機制結合起來,支持引導改革,為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成員,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等在主會場出席會議。各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部分市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等在分會場出席會議。
最新|活動|出訪|會議|論述|圖片
劉延東:發展職教 為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提供支撐
新華社天津6月27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27日出席“2011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閉幕式時強調,要認真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切實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構建適應需求、有機銜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準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技能型人才隊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張榕明以及中央有關部門和天津市的負責人出席閉幕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宣讀了獲獎選手名單。
劉延東指出,職業教育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養能力,對國家産業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具有基礎性、關鍵性作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創新取得可喜成績。當前,要圍繞國家“十二五”總體部署,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産業體系建設需求,統籌協調中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構建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溝通銜接的“立交橋”。 >>>詳細閱讀
劉延東:推進教育公平 促進"老少邊窮"地區教育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近日在寧夏調研時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精神,將更多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和“老少邊窮”地區傾斜,促進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農村各級各類教育質量,推動教育事業均衡發展、科學發展。
劉延東來到寧夏條件最艱苦的西海固地區看望農村中小學和幼兒園師生,與回漢各族小朋友共慶“六·一”兒童節,並向全國少年兒童祝賀節日。她指出,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精心組織推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設計實施好農村學前教育發展項目,充分利用農村閒置校舍發展學前教育,積極開展巡迴支教試點,推動公辦、民辦幼兒園共同發展,按幼兒成長規律辦好學前教育。要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力度,關愛留守兒童,改進薄弱學校教學條件,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統籌發展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探索辦學體制機制和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採取切實措施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食堂建設,通過多種方式改善學生營養狀況,保證每天鍛鍊一小時,不斷提高農村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要吸引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加強農村教師培養培訓,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造就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