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雅加達4月28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27日在印度尼西亞大學發表題為《加強友好交往 共創美好明天》的演講。演講全文如下:
加強友好交往 共創美好明天
——在印尼大學的演講
(2012年4月27日,雅加達)
李長春
尊敬的索曼特裏校長,
女士們、先生們、青年朋友們!
今天,我和我的同事們應邀來到美麗的印尼大學,與各位老師、同學以及各界朋友歡聚一堂,共話友情,感到格外高興。印尼大學是印尼歷史最為悠久的高等學府,是印尼重要的人才搖籃。如果説美麗的“千島之國”印尼是“太平洋上的翡翠”,那麼印尼大學就是鑲嵌在這塊“翡翠”上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明珠。長期以來,貴校秉承“真理、正直、正義”的校訓和包容、開放的理念,為印尼國家建設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也為推動中國和印尼人文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此,我謹向印尼大學的全體師生,向長期致力於促進中印尼友好交流與合作的各界朋友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衷心祝願印尼大學培養出更多的精英才俊,為印尼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印尼歷史悠久、人民勤勞,風光秀麗、物産豐饒。近年來,在國際和地區環境日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印尼依然保持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地區和國際影響力日益上升。我和我的同事們兩天來的所見所聞,也進一步加深了這些印象。作為友好鄰邦,我們為印尼的發展成就感到由衷的高興。
中國和印尼同為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國度,日惹的婆羅浮屠塔與中國的萬里長城都是古代東方文明的奇跡。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兩國文化都體現出兼容並蓄、博採眾長的胸襟和融多元于一體的魅力,如中國的“和而不同”與印尼的“殊途同歸”都是追求和諧、和睦的文化理念,中國的“友愛互助”和印尼的“互助精神”都倡導著人心向善的美德。今天,我們兩國都在致力於實現自身的現代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改革、開放、包容、創新,成了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共同特點。
中國唐代的著名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正是中國和印尼友好關係的生動寫照。我們雖然隔著茫茫大海,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早在公元132年,中國漢朝的漢順帝就接待過到訪的爪哇使者。公元4世紀,中國佛教高僧法顯也曾到印尼的爪哇、蘇門答臘居住和學習。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海上絲綢之路”將我們兩國緊緊聯絡在一起。600年前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中途多次駐足印尼。至今,印尼的三寶壟還流傳著鄭和船隊與當地居民友好交往的佳話。
近代以來,中國和印尼又有著非常相似的歷史遭遇,都曾遭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欺侮。在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艱苦鬥爭中,兩國人民彼此同情、相互支持,結下了深厚友誼。新中國成立後,印尼是最早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在上世紀50年代萬隆會議上,中印尼與其他亞非國家一道,倡導了歷久彌新的“萬隆精神”,在中印尼和國際關係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之後,中印尼關係雖經歷曲折,但發展友好關係始終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進入新世紀,在兩國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有力推動下,中印尼關係取得快速發展。特別是胡錦濤主席與蘇西洛總統2005年共同宣佈兩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以來,中印尼關係呈現全面迅猛發展的良好勢頭。去年雙邊貿易額超過6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尼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之一。雙方在文化、教育、科技、旅遊等各領域合作不斷推進,在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推動全球治理結構改革等方面保持著良好的協調與配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對方遭受重大自然災害時,兩國人民感同身受、守望相助;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兩國風雨同舟、共克時艱。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印尼友好關係正不斷增添新的內涵,煥發新的光彩。
回顧兩國交往的歷史,相似的歷史遭遇增進了我們的相互理解,長期的互利合作加深了我們的真誠友誼,和平友好的信念已經牢牢地熔鑄于兩國歷史文化之中,深深地根植于兩國人民心田上。鞏固和發展雙方的和平友好關係,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我們堅信,通過兩國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國和印尼一定能夠成為不同文明之間和諧共處、共謀發展的典範!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亞洲特別是東亞已成為全球最富有活力的地區。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印尼是東盟最大的國家,兩國都是本地區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擴大和深化中印尼全方位友好合作,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利益,有利於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有利於促進發展中國家團結進步。中國願同印尼一道,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不斷密切兩國戰略合作,深化戰略夥伴關係,促進共同發展,為維護亞洲的和平與繁榮,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發揮更大作用。為此,我願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增強政治互信,深化傳統友誼。我們要繼承兩國友好傳統,弘揚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萬隆精神”,堅定不移地做和平、友好、合作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我們願進一步加強雙方高層密切往來,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及時交換意見,不斷深化政治和戰略互信。更好地發揮現有對話機制和交往平臺的作用,通過增進兩國政府、政黨、立法機構等渠道的交流對話,推動雙邊關係全面健康發展,不斷鞏固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的政治基礎。
第二,深化經貿合作,促進互利共贏。當前,中國正在實施“十二五”規劃,印尼也制定了2011-2025年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兩國經貿合作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中方鼓勵有實力、信譽好的中國企業擴大在印尼的投資,積極參與印尼六大經濟走廊建設,也歡迎印尼企業到中國投資興業。當前,雙方可在農業及油氣、礦産、電力等領域加強合作,並在互補互利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産業優勢,優化貿易結構,推動雙邊貿易全面平衡發展,爭取提前實現到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800億美元的目標,讓經貿合作的豐碩成果更好地惠及兩國和兩國人民,不斷強化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的經濟紐帶。
第三,擴大人文交流,夯實友好基礎。2011年兩國人員往來已突破百萬人次,呈現出可喜的勢頭,但與我們兩國的人口規模相比,雙方人員交往的潛力仍然很大,特別是在文化、教育、媒體、青年、旅遊等領域可以進一步擴大交流合作。我們願意與印尼方共同努力,推動雙方高校之間的交流,歡迎更多印尼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促進青年一代相互了解、加深友誼。我們雙方還將舉辦更多類似“中印尼友好年”等交流活動。通過這些努力,使中印尼友好關係深入人心、代代相傳,不斷構建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的人文環境。
第四,加強溝通協調,密切多邊合作。中國和印尼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中方重視並樂見印尼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願同印尼加強在東盟、東亞、二十國集團、聯合國等多邊框架機制下的協調與配合,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糧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戰和地區熱點問題,促進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不斷拓展戰略夥伴關係的新領域。
中國經濟總量雖排名世界第二位,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人均國內生産總值不到5500美元,仍排在世界100位左右,農村扶貧對象還有1億5千萬人,城鄉差距、地區差距仍然很大,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高,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中國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讓13億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還需要幾代人甚至更長時間的艱苦努力。
“睦鄰友好”、“協和萬邦”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是中國在對外交往中始終秉承的理念。1949年以前的100多年中,中國人民曾飽受列強的侵略和欺淩,深知和平之可貴。中國人民從親身的經歷和世界發展的經驗教訓中深刻認識到: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應該通過和平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發展,只有通過和平方式實現的發展才是持久可靠的發展,也才是既有利於本國人民、也有利於世界各國人民的發展。中國今天取得的發展進步,就是得益於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未來要實現更大發展,仍然要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先生1974年出席聯合國大會時講過:“中國永遠不稱霸。”這是中國始終不變的堅定承諾和堅強決心。
女士們、先生們、青年朋友們!
青年如初升的太陽,象徵著前途和光明,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來到你們中間,感受你們身上洋溢的青春氣息,我自己也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時代。特別是我看到你們穿著鮮艷的黃色校服,如同冉冉升起的太陽。借此機會,衷心祝願每一位青年朋友都擁有美好的未來,都能夠為本國的繁榮發展和人類的文明進步發出自己的光和熱。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寄望于青年一代。青年是中印尼友好事業的生力軍,中國和印尼和平友好的未來要靠兩國青年共同開創。加強中印尼青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工程。正如不久前蘇西洛總統與我在北京共同會見100名印尼各界青年代表時所説的那樣,“印尼和中國青年加強交流是一項長遠投資,是兩國建設持久和睦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尼和中國的青年不僅決定著兩國和兩國關係的未來,也決定著亞洲和世界的未來”。衷心希望中印尼兩國青年通過更加緊密的交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增進了解、加深友誼,培養友好、合作、共贏的精神,增強服務國家、服務中印尼友好、服務亞洲的意識和本領,為兩國和兩國友好關係發展及本地區的和平與繁榮作出積極貢獻。中方願與印尼方一道,努力為兩國青年加強多方面的交流和對話創造條件、搭建平臺、開闢渠道,推動兩國青年交往不斷躍上新的臺階,進一步夯實兩國友好的基礎,使中印尼的友好之樹在兩國青年手中,綻放更加絢麗的花朵、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深化和平友好,實現繁榮共贏,我們面臨著難得的良好機遇。鞏固傳統友誼,加強互利合作,是我們共同的歷史責任。我堅信,只要中國人民和印尼人民特別是兩國青年一代攜起手來,我們兩國和兩國關係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亞洲與世界和平發展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願我們共同努力,願我們兩國的青年共同努力。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