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春在河北張家口調研時強調
加強優秀傳統文化遺産保護傳承 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10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河北張家口調研。這是10月9日,李長春在泥河灣博物館考察。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 攝
新華社河北張家口10月10日電(記者 吳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近日在河北張家口調研時強調,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要認真做好重要文物的發掘保護和利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開發,努力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10月8日至10日,李長春先後到張家口市涿鹿、蔚縣、陽原、懷來等地,深入農村、企業、重要文化遺址和文物保護單位,就做好文物發掘保護利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開發等進行調研。
泥河灣遺址群是研究早期東方人類起源和活動的重要區域,在這裡發現了200萬年前人類活動的遺跡,出土了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大量古人類化石、動物化石和石器。李長春來到位於泥河灣遺址下層、距今136萬年的陽原縣小長梁遺址,實地了解考古發掘整理情況;走進泥河灣博物館,參觀各個歷史時期人類活動遺存,與專家學者深入座談。他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規劃立項,整合資源、增加投入,加大考古發掘力度,為探索東方人類起源作出積極貢獻。在涿鹿故城,李長春參觀紀念遠古時期黃帝、炎帝、蚩尤在此征戰融合的中華三祖堂和黃帝城遺址,希望當地把遺址發掘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結合起來,進一步深化科學研究和考證工作,為早期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提供有力佐證。懷來縣雞鳴驛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古代驛站,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長春來到這裡,實地察看保護維修情況,希望有關部門按照修舊如故的原則,加強文物維修保護利用,滿足群眾鑒賞和歷史考證的需要。
河北蔚縣是全國剪紙藝術之鄉,近年來積極通過市場化、商業化、産業化途徑推動剪紙藝術創新,既開闢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新途徑,又帶動了當地群眾致富。李長春來到蔚縣博物館和剪紙博物館,詳細了解剪紙藝術研究、收藏和創作情況,參觀歷史文物展陳。在蔚縣傾力打造的“中國剪紙第一街”,他走進街邊店舖仔細詢問經銷情況。在有著“中國剪紙第一村”美譽的南張莊村,李長春走進農戶家中了解剪紙生産流程,與民間工藝傳承人親切交談,在技師指導下體驗刀刻、染色等工藝操作。他還來到村文化活動中心,與村民促膝談心,了解基層文化活動情況,得知該村剪紙從過去在各家貼窗花自娛自樂發展成為全村的主導産業和群眾致富的重要途徑,富裕了農民群眾,李長春十分高興。他説,中華文化的精神價值是“魂”,剪紙等傳統技藝是“體”,要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做到相輔相成、強魂健體。對於有市場開發前景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要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進入市場,特別是與旅遊業緊密結合,發展特色文化産業,在與産業和市場的結合中實現積極有效的傳承和保護。李長春勉勵蔚縣把剪紙藝術創新與培育知名品牌結合起來,把小商品做成大産業,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向世界,充分發揮文化産業優化經濟結構、擴大群眾消費、增加社會就業、促進跨越式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獨特優勢,為全國創造更多新鮮經驗。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一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