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提高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能力 促進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自然資源部談一季度促進經濟發展情況

2023-04-13 07:53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以來,在嚴守資源安全基礎上,通過優化用地用海用礦審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素保障能力不斷提高。4月12日,自然資源部在京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圍繞一季度自然資源工作促進經濟發展相關情況,自然資源部相關司局負責人進行了介紹。

出臺促進新能源等産業發展支持政策

據自然資源部辦公廳主任謝承祥介紹,今年以來,自然資源部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産業發展的資源保障政策,優化用地用海用礦審批,不斷提高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能力,積極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支持光伏發電産業用地管理政策。在嚴格保護生態前提下,鼓勵利用未利用地和存量建設用地發展光伏産業,鼓勵在沙漠、戈壁等區域選址建設大型光伏發電基地,並建立用地用林用草聯審機制,促進新能源産業發展。”謝承祥介紹,自然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政策,優化沿海和內河港口碼頭改擴建項目用地用海審批,明確不涉及新增用海和改變用海方式的,不再重新辦理用海審批,積極促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加大用地用海用礦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積極支持重大項目的有效投資。據謝承祥介紹,今年一季度,全國批准項目用海373個,批准用海面積約61.5萬畝,同比分別增長20.3%、26.6%,涉及投資額近2000億元,以保障國家重大項目和民生項目用海。其中,自然資源部報國務院批准項目用海9個,批准用海面積約16.6萬畝,涉及投資額約880億元。同時,加大礦業權出讓力度,促進能源和戰略性礦産勘查開發。

今年增加50萬畝土地利用計劃總量

據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司長趙毓芳介紹,今年一季度,全國批准項目用地預審73.9萬畝,同比增加51.7%,交通運輸、水利設施、能源用地佔比分別為72.5%、6.3%、6.6%。其中,自然資源部審批建設項目用地預審49件,涉及用地23.5萬畝,涉及投資約6000億元,為重大建設項目立項投資提供空間支撐。

“我們將跟蹤地方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研究制定進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政策措施,著力提升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能力,積極推動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趙毓芳表示,土地利用計劃的核心是落實國土空間規劃、調控建設用地時序。落實規劃關係到總量問題,總量的規模和配置的規則顯得格外重要。

據她介紹,在總量安排上,考慮到推動“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特別是城市群、都市圈現代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因此自然資源部基於去年600萬畝的基礎,增加了50萬畝的土地利用計劃總量,以支撐和保障今年的建設用地總需求。

“總的來講,我們通過持續探索改進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方式,特別是今年在原有基礎之上探索了基礎指標分配製度、耕地保護激勵制度,來實現國家重大項目的保障,賦予省級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權。”趙毓芳説,一方面省級政府可以研究制定重大項目清單,保障項目用地需求;另一方面,省級政府還可以統籌安排基礎指標分配來調劑餘缺,統籌實施保障,“總體來講,通過總量的安排和五項配置規則,讓我們新增建設用地計劃配置更加精準、有效,也在切實保障用地需求的同時積極有效地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年全國耕地凈增加約130萬畝

本次發佈會同時發佈了《2022年中國自然資源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據自然資源部綜合司司長杜官印介紹,2022年度全國國土變更調查初步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耕地凈增加約130萬畝,這也是繼2021年全國耕地總量凈增加以後第二年實現凈增加。

杜官印介紹,《公報》是2022年度自然資源綜合統計數據首次對外發佈,也是首次對外發佈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初步匯總數據。除了系統發佈2022年自然資源工作重要數據外,《公報》還用圖表形式展示了近5年來的變化情況。《公報》共有10個部分,分別為自然資源概況、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地質災害海洋災害防治、測繪和地理信息、地質調查、自然資源督察執法、自然資源科技人才。

《公報》主要依據自然資源綜合統計數據形成。自2018年以來,自然資源部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自然資源統計調查制度,形成了“1+8”的“綜合+專業”統計調查制度體系。而具體統計數據的獲取,主要通過自然資源調查工作、行政記錄、企事業單位聯網直報獲取,此外,還有少數數據通過逐級上報匯總取得。杜官印説,《公報》反映了2022年自然資源工作的概況,目前發佈的是2022年度初步統計數據,最終校核後的數據將於下半年通過《中國自然資源統計年鑒》對外發佈。這一數據是分省、分類型數據,會更加翔實、豐富,屆時將向全社會公開。(記者 張亞雄 楊舒)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楊鶴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