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佈會

2023-04-18 17:40 來源: 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3年4月18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介紹2023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劉健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進行經濟數據例行發佈,我們請來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2023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

首先,請付淩暉先生作介紹。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 付淩暉: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下面,按照慣例我先通報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情況,然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圖為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徐想 攝)

一季度經濟運行開局良好。

一季度,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生産需求企穩回升,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市場預期明顯改善,經濟運行開局良好。

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28499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2.2%。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11575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産業增加值107947億元,增長3.3%;第三産業增加值165475億元,增長5.4%。

一、農業生産形勢穩定,畜牧業平穩增長

一季度,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冬小麥長勢總體正常,春耕備耕有序推進。據全年種植意向調查顯示,全國小麥、稻穀、玉米意向播種面積基本穩定。一季度,豬牛羊禽肉産量2456萬噸,同比增長2.5%,其中豬肉、牛肉、羊肉、禽肉産量分別增長1.9%、5.1%、5.0%、3.2%;牛奶産量增長8.5%,禽蛋産量增長2.8%。一季度末,生豬存欄43094萬頭,同比增長2.0%;一季度,生豬出欄19899萬頭,增長1.7%。

二、工業生産逐步恢復,企業預期總體改善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比上年四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3.2%,製造業增長2.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增長3.3%。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3%,比1—2月份加快2.5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3.3%;股份制企業增長4.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2.7%;私營企業增長2.0%。分産品看,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産量分別增長53.2%、22.5%。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比1—2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12%。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1.9%,企業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5%。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872億元,同比下降22.9%。

三、服務業明顯回升,接觸型服務業增長較快

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1個百分點。其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6%、11.2%、6.9%、6.0%、5.5%。3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9.2%,比1—2月份加快3.7個百分點。其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生産指數分別增長29.9%、12.0%、11.9%,比1—2月份分別加快18.3、2.7、7.7個百分點。1—2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4%。3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9%,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3.2%。其中,零售、鐵路運輸、道路運輸、航空運輸、租賃及商務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高於60.0%。

四、市場銷售較快恢復,升級類商品大幅增長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922億元,同比增長5.8%,上年四季度為下降2.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9664億元,增長5.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5258億元,增長6.2%。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102786億元,增長4.9%;餐飲收入12136億元,增長13.9%。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良好,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9.0%、7.5%。升級類商品銷售大幅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書報雜誌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3.6%、13.4%。全國網上零售額32863億元,增長8.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7835億元,增長7.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2%。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6%,比1—2月份加快7.1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15%。

五、固定資産投資平穩增長,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較快

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107282億元,同比增長5.1%,與上年全年持平。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8%,製造業投資增長7.0%,房地産開發投資下降5.8%。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29946萬平方米,下降1.8%;商品房銷售額30545億元,增長4.1%。分産業看,第一産業投資增長0.5%,第二産業投資增長8.7%,第三産業投資增長3.6%。民間投資增長0.6%。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16.0%,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5.2%、17.8%。高技術製造業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0.7%、19.9%;高技術服務業中,電子商務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51.5%、51.3%。社會領域投資增長8.3%,其中衛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21.6%、6.2%。3月份,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環比下降0.25%。

六、貨物進出口保持增長,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98877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56484億元,增長8.4%;進口42393億元,增長0.2%。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14090億元。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7.9%,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5.3%,比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4.4%,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2.4%。3月份,進出口總額37094億元,同比增長15.5%。其中,出口21552億元,增長23.4%;進口15542億元,增長6.1%。

七、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産者價格同比下降

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3%。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2.9%,衣著價格上漲0.7%,居住價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2%,交通通信價格上漲0.1%,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1.7%,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9%,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7%。在食品煙酒價格中,鮮果價格上漲11.0%,豬肉價格上漲8.5%,糧食價格上漲2.5%,鮮菜價格下降2.9%。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7%,環比下降0.3%。

一季度,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6%。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2.5%,環比持平。一季度,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0.8%。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1.8%,環比持平。

八、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

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本地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1%;外來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6%,其中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3%。16—24歲、25—59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9.6%、4.3%。25—59歲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學歷、高中學歷、大專學歷、本科及以上學歷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4.8%、4.8%、4.0%、3.1%。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8.7小時。一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18195萬人。

九、居民收入平穩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居民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同比名義增長5.1%,比上年全年加快0.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8%。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8元,同比名義增長4.0%,實際增長2.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同比名義增長6.1%,實際增長4.8%。從收入來源看,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産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分別名義增長5.0%、5.8%、4.1%、5.1%。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8895元,同比名義增長4.6%。

總的來看,一季度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各項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政策舉措靠前發力,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國民經濟企穩回升,開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仍然複雜多變,國內需求不足制約明顯,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牢固。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安排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綜合施策釋放內需潛力,大力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謝謝!

壽小麗:

謝謝付淩暉司長的介紹。下面請記者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深圳衛視記者:

請問一季度的工業生産回升有哪些原因?工業生産運行出現了哪些積極變化?接下來工業生産是否還會繼續加快,您怎麼看?謝謝。

付淩暉:

一季度工業實現平穩增長。今年以來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穩增長政策持續顯效,市場需求回暖,産業鏈供應鏈加快恢復,工業生産出現了幾個積極變化。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增長3.9%,增速比1—2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多數行業保持增長。一季度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3個行業同比保持增長,增長面超過五成。與上年四季度比,20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回升。

二是裝備製造業支撐作用明顯。隨著我國産業升級趨勢加強,裝備製造能力和水平提升,生産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高於規上工業1.3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42.5%。其中電氣機械、鐵路船舶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1%、9.3%。

三是原材料製造業較快增長。隨著經濟穩步恢復,投資平穩增長對原材料行業的拉動增強,相關生産保持了較快增長。一季度原材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高於規上工業1.7個百分點。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分別增長5.9%、6.9%。從産品看,一季度鋼材、十種有色金屬産量分別增長5.8%、9%。

四是小微企業生産改善。一季度規模以上小微型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增速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問卷調查顯示,規下小微工業企業景氣指數比上年四季度提高1.7個百分點,生産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佔比提高1.2個百分點。

此外,企業預期總體向好,製造業PMI連續三個月位於景氣區間,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綠色産品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綠色化轉型態勢持續。

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依然複雜嚴峻,外需增長存在不確定性,國內市場需求制約不足仍然存在,工業産品價格仍在下降,企業效益面臨不少困難。下階段要落實好穩增長各項政策舉措,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推動供需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促進工業的健康發展。

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呈現企穩回升態勢,主要特點有哪些?您如何評價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謝謝。

付淩暉:

大家都非常關注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宏觀政策靠前發力,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生産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生産需求企穩回升,就業物價總體平穩,經營主體預期明顯好轉,積極因素累計增多,經濟運行開局良好,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經濟增長企穩回升。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4.5%,增速比上年四季度高1.6個百分點,環比增長2.2%,比之前的速度在加快。從農業看,保持平穩增長。春耕備耕有序推進,畜牧業生産平穩增長,農業生産保持穩定。一季度,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豬牛羊禽肉産量增長2.5%。從工業看,生産穩步恢復。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從服務業看,增速明顯回升。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高於上年四季度3.1個百分點。前期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回升尤為突出。

二是國內需求逐步擴大。市場銷售由降轉增。隨著消費場景不斷拓展,消費預期改善,帶動市場銷售擴大,服務性消費回升明顯。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上年四季度下降2.7%。從服務零售恢復情況看,回升態勢良好。其中,餐飲收入增長13.9%。投資平穩增長,一季度,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5.1%,與上年全年持平。其中,基礎設施投資、製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8.8%、7%。

三是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就業形勢有所改善,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5.3%,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市場商品和服務供給總體充足,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保持在溫和上漲水平。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和1—2月份持平,保持基本穩定。

四是高水平開放紮實推進。大力推進外貿促穩提質,積極開拓與“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貿易,我國外貿發展韌性持續顯現。一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8%,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進出口的總額同比增長16.8%,保持較快增長。在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的條件下,我國外貿韌性得到彰顯。前兩個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增長6.1%,其中高技術産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2%。

五是轉型升級態勢持續,新動能繼續壯大。一季度,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16%,明顯快於全部投資增速。一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24.2%。綠色低碳産品較快增長。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産量分別增長22.5%、53.2%。消費主導作用明顯。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6.6%,高於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

六是市場活力逐步增強。經營主體預期好轉。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51.9%,連續三個月位於景氣區間,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8.2%,比上個月上升1.9個百分點,為近年來較高水平,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上升至56.9%。人流物流趨於活躍。一季度,貨運量同比增長5%,客運量增長26.3%。其中,鐵路、民航客運量分別增長67.7%和68.9%。小微企業經營改善。一季度,規上小微型企業增加值增長3.1%,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小微企業景氣指數也比上年四季度回升。

在國際環境複雜嚴峻的條件下,取得這樣的成績不容易。還要看到,當前國際環境比較複雜,世界經濟增長趨緩態勢明顯,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向好,但需求不足的制約依然明顯,一些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回升基礎還需要鞏固。下階段,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著力釋放內需潛力,深化改革開放創新,推動經濟持續整體好轉,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謝謝。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記者:

中國3月份出口強勁,數據高於預期,您認為這種強勁勢頭是否可持續?

付淩暉:

謝謝你的提問。今年以來我國進出口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保持持續增長,非常不容易。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增長8.4%,保持了較快增長。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外部不確定性因素較大的情況下,實現這樣的增長非常不容易。下階段來看,我國進出口增長面臨一定壓力,主要表現在:一是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預計增長2.8%,比去年增速明顯回落。根據WTO的最新預測,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增長1.7%,明顯低於去年。二是外部不確定性比較大。今年以來美歐通脹水平比較高,貨幣政策持續收緊,近期美歐一些銀行流動性危機有所暴露,加劇了經濟運行不穩定性。同時地緣政治風險猶存,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抬頭加劇全球經貿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

儘管面臨壓力和挑戰,但是我國外貿韌性強、活力足的特點明顯,在各項穩外貿政策作用下,全年有望實現促穩提質的目標。首先,我國的産業體系比較完整,市場供給能力比較強,能夠適應外需市場變化。二是我國堅持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拓展外貿空間。一季度,我國對“一帶一路”國家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6.8%;對RCEP其他成員國的進出口增長7.3%,其中出口增長20.2%。三是我國外貿新動能的成長對於支撐外貿增長的作用逐步顯現。近期,海關總署發佈會上也提到了一季度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增長66.9%,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增長也比較快。綜合來看,下階段穩外貿政策會持續顯效,有利於實現外貿全年促穩提質的目標。 謝謝。

路透社記者:

生産數據在3月達到喜人的水平,現在生産已經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消費仍低迷,導致經濟復蘇的不平衡,是否會出臺新政策來平衡這一局面?怎樣才能夠説服中國消費者增加消費,而不是將更多錢存進銀行?

付淩暉:

謝謝您的提問。從一季度的情況看,消費增長明顯回升。今年以來,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市場銷售明顯回升,尤其服務性消費改善比較明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明顯增強。之前也談到,一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6%,比去年全年明顯回升,是三大需求中拉動經濟增長最主要因素。從市場銷售來看,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銷售總額同比增長5.8%,去年四季度是下降2.7%,這些都表明消費在逐步回升和改善。

從主要特點看,一是服務性消費回升明顯。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消費場景增加,居民外出、餐飲、娛樂、旅遊等接觸性消費快速增長,一季度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3.9%。從居民人均情況看,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名義增長6.2%,明顯快於全部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水平,佔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二是商品銷售增勢較好。隨著居民消費需求逐步釋放,升級類消費增長加快,基本生活類消費持續增長,支撐商品銷售額穩定回升。一季度,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9%,上年四季度是下降1.7%。限額以上單位18類商品零售額類值中,有近七成商品類值同比增長,其中糧油食品、服裝鞋帽、針紡織品等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7.5%、9%;金銀珠寶類、化粧品類等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3.6%、5.9%。

三是線上線下消費增長加快。隨著市場流通改善,網上消費持續向好。一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3%,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同時,隨著線下消費場景恢復,實體店零售逐步改善。一季度限額以上零售業實體店零售額同比增長3.6%,增速比1—2月份加快3.2個百分點。

四是居民消費傾向有所回升。隨著經濟企穩回升,就業形勢逐步改善,消費場景不斷增加,居民消費信心有所提高,帶動平均消費傾向上升。一季度,全國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為62%,比上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

綜合來看,今年以來消費整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費意願有待進一步提升。下階段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積極增加優質供給,把擴大消費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結合起來,不斷釋放消費潛力,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福祉。謝謝。

日本經濟新聞記者:

關於CPI的問題。3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漲0.7%,雖然防疫措施調整後經濟開始恢復,但核心CPI的同比漲幅還比較低。國家統計局如何看待核心CPI停滯的主要原因?中國經濟有沒有通縮風險?謝謝。

付淩暉:

大家比較關注價格問題。最近對於中國經濟是否會走入通縮的討論比較多。總的來看,當前中國經濟沒有出現通縮,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國際上通貨緊縮的定義是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往往還伴隨著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和經濟衰退。但從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情況看,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保持溫和上漲。從貨幣供應量來看,3月末廣義貨幣M2增長12.7%,保持較快增長。從經濟增長情況看,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4.5%,比上年四季度回升。整體上都不存在通貨緊縮的情況。

確實也看到,今年以來一季度CPI的漲幅在回落。為什麼回落?主要受一些階段性因素影響。

首先是季節性因素。今年春節在1月份,春節後隨著市場需求回落,價格一般都有回落。

二是部分食品價格走低。隨著天氣轉暖,鮮菜上市量增加比較多,環比和同比價格都出現了下降。還有豬肉價格,今年生豬供應充足,節後消費需求有所減少,價格有所下行,這些都帶動CPI回落。

三是能源價格回落。在我國CPI中,能源價格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今年以來世界經濟整體放緩,國際能源市場特別是原油市場價格總體回落,帶動國內能源價格走低。3月份,汽油和柴油價格同比分別下降6.6%、7.3%。

四是汽車價格特別是燃油小汽車價格下降。受汽車優惠補貼政策到期和排放標準調整等因素影響,近期車企降價促銷力度比較大。3月份,燃油小汽車價格同比下降4.5%,這些都會影響價格變化。

五是地緣政治和疫情影響。去年同期價格基數比較高,在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下,導致CPI價格同比漲幅回落。

儘管CPI價格有所回落,但要看到市場供求基本穩定態勢沒有變化。如果看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一季度核心CPI同比上漲0.8%,和1—2月份持平,較去年四季度回升0.2個百分點。從服務價格看,一季度同比上漲0.8%,比去年四季度回升0.3個百分點。從更廣義的價格水平看,CPI主要是衡量居民消費領域價格變化,如果看經濟運行價格變化,還要看GDP縮減指數,今年一季度也是小幅上漲,漲幅比去年四季度回升。綜合這些情況判斷,不存在通貨緊縮的情況。

從下階段來看,物價會穩步恢復,價格帶動會逐步增強,不會出現所謂的通貨緊縮情況。從價格表現來看,由於去年基數較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幅較高,再加上國內受疫情影響供給偏緊,導致去年二季度CPI漲幅都比較高,這樣影響今年二季度CPI漲幅可能保持低位,但這不説明通貨緊縮。隨著下半年影響因素逐步消除,價格會回到一個合理水平。

第一財經記者:

請問您如何評價一季度的投資數據?近一段時間以來,民間投資一直處於低位,一季度僅增長0.6%,原因有哪些?

付淩暉:

投資問題大家比較關注。總的來看,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資本存量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破科技等方面的瓶頸制約,加快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都是需要增加投資的。

今年以來,我國堅持擴大內需,積極發揮投資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投資,積極擴大民生領域投資,有效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投資穩定增長為拉動經濟增長髮揮了積極作用。一季度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5.1%,有力增強了發展後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製造業投資增勢較好。我國製造業規模連續多年位於世界第一,是我國産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具有較強競爭優勢,但是一些關鍵環節還存在短板。尤其是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背景下,製造業改造升級潛力巨大。我國高度重視製造業發展,積極支持製造業創新。今年以來,製造業投資持續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同比增長7%,明顯快於全部投資。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5.2%。

二是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城鄉區域基礎設施條件方面還存在差異,交通、水利、能源領域還存在弱項,需要加快補齊。同時隨著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5G、充電設施、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擴大。今年以來各地積極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效果逐步顯現。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8%,為未來持續發展增強了後勁。

三是社會民生領域投資增加。我國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來不斷加大社會民生領域的投入,促進民生福祉增進。今年以來社會領域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同比增長8.3%,其中衛生投資增長21.6%,將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總的來看,今年以來投資平穩增長,結構持續優化,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助力長遠發展。但是也要看到,投資穩定增長還面臨一些制約因素。下階段要注重提高投資質量,既利當前,更惠長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於你提到的民間投資的問題,影響因素比較多,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房地産市場調整的因素。民間投資中,一季度房地産開發民間投資下降13.8%,下拉民間投資增速5個百分點。當然,民間投資面臨近期企業效益下滑、市場預期不穩等制約因素。總的來看,積極推動完善市場環境、積極增加對民間企業的支持將有利於民間投資逐步回穩。謝謝。

俄通塔斯社記者:

據了解,疫情期間中國的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有所下降。請問,現在情況怎麼樣?國家統計局有什麼樣的預測?謝謝。

付淩暉:

謝謝你的提問。今年以來,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回升。一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6.6%,貢獻率相比去年全年大幅提升。下階段,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有望繼續保持主導。首先,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就業逐步改善,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明顯下降,將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同時,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消退,消費場景不斷拓展,也有利於消費持續增加。從中長期發展來看,中國目前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正處在消費快速升級階段,長期消費前景是看好的。綜合這些因素來看,消費對增長的拉動作用會逐步增強。

謝謝。

日本共同社記者:

二季度經濟前景怎麼樣?預計今年二季度經濟數據是否會變好?如果有風險,主要在哪個方面?

付淩暉:

對於下階段的情況,大家比較關注。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整體呈現恢復向好的態勢,主要指標企穩回升,經營主體活力增強,市場預期明顯改善,為實現全年的發展預期目標奠定了較好基礎。從下階段看,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在逐步增強,宏觀政策顯效發力,經濟運行有望整體好轉。考慮到上年二季度受疫情影響基數比較低,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比一季度明顯加快。三、四季度隨著基數的升高,增速會比二季度有所回落。如果不考慮基數影響,總的來看全年經濟增長有望呈現逐步回升態勢。主要支撐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消費拉動作用逐步增強,今年以來消費回升態勢明顯,對經濟增長拉動在增強。前面談到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比去年全年提升;隨著就業形勢改善、促消費政策發力和消費場景增多等,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有望提升。同時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綠色智慧家電的大宗消費,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加快農村市場提質擴容,這些政策都有利於消費的持續增長,帶動經濟增長。

二是投資穩定增長有望持續。今年以來各地積極推動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投資保持了總體的平穩增長。一季度固定資産投資增長5.1%。下階段,隨著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新興行業創新發展持續,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有利於投資增長。一季度,製造業投資增長7%,快於全部投資增長。下階段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還將積極推動基礎設施投資,也有利於投資擴大。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8%,快於全部投資增長。同時隨著剛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的釋放,房地産銷售出現積極變化,房地産開發投資也有望逐步企穩。

三是産業轉型升級帶動增強。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戰略科技力量,促進産業升級發展,5G網絡、信息、人工智慧等技術快速發展,新産業不斷涌現,一季度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3%,産業技術密集程度穩步提升。同時,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新産品需求擴大,傳統産業節能降耗改造增多,帶動作用也在增強。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産品産量都保持了較快增長。産業的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四是宏觀政策不斷顯效。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政策效果不斷顯現,一季度經濟運行企穩回升。

下階段,隨著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落實落細,政策效應將會進一步顯現,我國經濟發展動力將不斷增強,促進經濟運行恢復向好。

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當前我國PPI連續六個月同比負增長,請問國家統計局如何看待PPI走勢情況?謝謝。

付淩暉:

大家比較關注PPI。今年CPI同比漲幅回落,PPI降幅有所擴大。一季度,PPI同比下降1.6%,其中生産資料價格下降2.3%,是PPI下降的主要因素。PPI同比降幅擴大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市場需求減弱,供給瓶頸制約緩解,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帶動國內石油、有色等相關行業産品價格走低。一季度有色行業價格同比下降5.9%,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下降5.3%。二是上年同期基數較高。去年受地緣政治衝突、疫情因素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漲幅較高,國內受疫情影響供給偏緊,導致去年一季度PPI同比上漲8.7%,基數比較高,也影響今年PPI走勢。

從環比情況來看,今年以來PPI基本平穩。1月份PPI環比下降0.4%,2、3月份環比均持平。主要因素有,一方面國內市場需求回暖,帶動鋼鐵、水泥等投資品價格環比上漲,3月份鋼鐵和水泥價格環比均上漲1.3%。另一方面,國際輸入性傳導影響下,石油開採,有色行業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9%、0.3%。同時受季節性因素影響,用煤需求有所減少,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環比下降1.2%。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PPI環比保持平穩。

從下階段情況看,國內需求總體趨於回暖,對PPI有一定的上拉作用,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輸入性傳導猶存,加上上年同期基數比較高,短期內PPI可能還會處在下降區間。但隨著國內經濟恢復,基數效應逐步減退,PPI會逐步恢復到合理水平。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記者:

今年以來服務業呈現了加快恢復態勢,主要原因您怎麼看待?您怎麼判斷這樣的增長態勢?預計下階段服務業走勢如何?謝謝。

付淩暉:

今年以來,服務業恢復向好是經濟運行中的突出亮點。服務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總量中的佔比超過一半。近年來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服務業增長有所放緩。對於經濟增長和就業都産生了一些不利影響。今年以來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穩增長政策效果加快顯現,生産生活秩序恢復,服務需求特別是接觸型、聚集型的服務需求快速釋放,服務業增長明顯回升,有力支撐了經濟增長,也帶動了就業擴大。

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9.5%,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從結構來看:一是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快速反彈。居民外出就餐、購物、旅遊、住宿明顯增多,帶動相關服務業增長。一季度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5.2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3.6%,上年四季度是下降5.8%。

二是交通運輸業較快恢復。隨著生産生活秩序逐步恢復,物流和人流顯著增多。居民出行和交通運輸相關行業增長加快。一季度,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上年四季度是下降3.9%。

三是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化需求不斷擴大,帶動了信息服務相關行業的快速增長。一季度,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2%,明顯快於全部服務業增速。同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不斷加大,積極滿足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帶動金融業增加值增長。一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

隨著服務業快速回升,服務業企業預期明顯改善。今年以來,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三個月位於擴張區間,其中3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9%,比2月份上升1.3個百分點,表明服務業擴張態勢較好。服務業就業容量比較大,服務業恢復向好對穩定擴大就業將産生積極作用。

但也要看到,目前服務業的回升仍然是初步的、恢復性的,基礎還不牢固,下階段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消費環境,增加優質服務供給,促進服務業健康發展。謝謝。

壽小麗:

時間關係,最後一個提問。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壽小麗邀請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新京報記者:

今年的就業季有兩個數據備受關注,2023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今年北京碩博畢業生首次超過本科畢業生。從一季度數據看,您怎麼評價今年就業市場前景?

付淩暉: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家非常關注。從今年情況看,就業整體形勢是改善的。從監測情況看,今年以來就業市場勞動參與率穩步提升,失業率在3月份下降明顯,總就業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同比、環比都是在增加。隨著經濟恢復,就業市場活躍度逐步提升。從失業率情況看,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是5.3%,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主要特點:

一是就業主體人群失業率明顯下降。隨著經濟恢復向好,企業用工需求增加,市場主體活躍度上升,帶動就業改善。3月份,25—59歲勞動力失業率4.3%,比上個月回落0.5個百分點,低於2019年同期水平。

二是農民工群體就業加快改善。今年以來,全國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繼續增加,在經濟恢復向好、就業幫扶政策共同作用下,農民工就業改善明顯。3月份,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失業率5.3%,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其中,農民工從業較多的建築、批發零售等行業恢復較好,對於農民工就業帶動比較明顯。

三是大城市失業率穩中有降。去年受疫情衝擊,31個大城市失業率處於較高水平。今年以來隨著經濟運行改善,31個大城市失業率在下降。3月份,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降到5.5%。

但也要看到,青年人失業率仍然在走高。3月份,16—24歲青年人失業率19.6%,比上月上升1.5個百分點,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青年人失業率上升主要是由於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開始進入勞動力市場尋找工作所導致的。

從下階段情況看,儘管青年失業率在上升,但隨著經濟恢復,用工需求擴大,青年人失業率會逐步改善。今年在25—59歲的就業主體人群當中,高學歷人群失業率最低,意味著隨著大學畢業生逐漸進入勞動力市場,未來青年失業率會逐步降低,總體會改善。總的來看,就業形勢向好態勢有望持續。當然,對於一些結構性矛盾,如青年人失業率問題,還要關注,繼續加大對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幫扶,促進就業持續向好,尤其要儘快加快産業升級步伐,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

謝謝。

壽小麗:

謝謝付淩暉司長,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裡,大家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