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金融總量穩定增長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從首季金融數據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2023-04-21 09:0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金融總量穩定增長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從首季金融數據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新華社記者 吳雨

今年一季度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信貸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新增信貸投向哪些領域?下階段貨幣政策將如何精準發力?在中國人民銀行20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詳細解析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並回應熱點問題。

金融體系靠前發力支持實體經濟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明顯增強。”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發佈會上介紹,今年一季度我國金融運行總體平穩,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為經濟恢復創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3月份央行降準0.25個百分點,釋放了長期流動性;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

阮健弘介紹,一季度本就是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高峰,過去兩年一季度新增貸款均約佔全年新增貸款的40%,今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也投放較多。由於金融體系靠前發力,加強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派生的貨幣相應增加,M2增速較高。

新增信貸投向了哪些領域?數據顯示,3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41.2%,基礎設施領域中長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2%,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5.2%,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6%。

“從借款主體來看,企(事)業單位是一季度貸款增量的主體。”阮健弘表示,一季度企(事)業單位新增貸款佔全部貸款增量的84.8%,其中新增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2.73萬億元。這表明市場主體的預期有所好轉,信心有所恢復。從行業投向來看,新增貸款主要投向製造業、基礎設施業、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房地産業貸款增長呈上升態勢,貸款的行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信貸結構優化離不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牽引帶動。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透露,截至今年3月末,17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約6.8萬億元,有效引導了金融機構合理投放貸款,促進金融資源向重大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

把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繼續鞏固企穩回升勢頭,要把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一季度住戶貸款增加1.71萬億元,同比多增4490億元;3月末住戶人民幣存款餘額130.23萬億元,較年初增加9.9萬億元。

阮健弘介紹,金融體系有效支持了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的生産經營活動,加之居民消費需求有所回升,住戶經營貸款和短期消費貸款均同比多增明顯。儘管當前住戶存款增加較多,但3月住戶存款多增幅度較前兩個月明顯收窄。

這也從人民銀行近期發佈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得以體現:一季度,傾向於“更多消費”的居民佔23.2%,比上季增加0.5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投資”的居民佔18.8%,比上季增加3.3個百分點;傾向於“更多儲蓄”的居民佔58%,比上季減少3.8個百分點。

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3%,漲幅在回落。“疫情‘傷痕效應’尚未消退,消費意願尤其是大宗消費需求回升需要時間。”鄒瀾表示,當前,貨幣信貸較快增長與物價回落並存,本質上是受時滯影響。

在鄒瀾看來,金融支持穩增長力度持續加大,供給端見效較快;但實體經濟生産、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的效應傳導有一個過程,疫情反復擾動也使企業和居民信心偏弱,需求端存有時滯。隨著金融支持效果進一步顯現,消費需求有望進一步回暖。

“我國經濟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條件合理適度,居民預期穩定,不存在長期通縮或通脹的基礎。”鄒瀾説。

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穩字當頭

近期,美國矽谷銀行風險事件發生以來,利率風險引起了市場廣泛關注。鄒瀾當日在發佈會上表示,我國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利率沒有大起大落,這為金融機構管控好利率風險創造了較好的貨幣環境。

據介紹,去年以來,全球主要央行持續大幅加息,考慮到當時我國經濟總需求疲弱,人民銀行沒有簡單跟隨加息,而是兩次引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累計下行了20個基點,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行了15個基點和35個基點。

“我國是超大型經濟體,必須主要根據國內宏觀經濟和物價形勢進行調節,自主把握貨幣政策。”鄒瀾強調,堅持人民幣匯率由市場供求決定,有彈性的匯率形成機制為提升貨幣政策自主性創造了條件,有助於及時釋放外部壓力,增大了國內貨幣政策以我為主開展調控的空間。

據介紹,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穩字當頭,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確保利率水平合適,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在新的起點上開好局、起好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馬文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