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機構助力穩就業促就業

2023-06-27 12:06 來源: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人力資源服務業是市場化就業服務的重要力量,在幫助勞動者求職就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

一、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事關民生福祉和國家未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李強總理多次作出明確要求。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就業總量壓力加大。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聚焦高校畢業生就業,持續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為畢業生提供大規模求職招聘、專業化就業指導、全方位政策諮詢等服務,有效促進高校畢業生市場化社會化就業。

中智集團:打造高校畢業生就業全鏈條服務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依託招聘、培訓、管理諮詢、人事管理、外包、派遣等全産業鏈優勢,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全流程一站式就業服務。全力加強公益性校園招聘。深化與高校聯動,與近百所高校合作開展專屬校園招聘。舉辦“智領青年”央企網絡招聘直播等52場專項就業活動、227場網絡招聘會。與抖音合作開展兩季《開場白》系列就業季特別直播,直播瀏覽量超過1.4億人次。協同北京、上海、湖北、黑龍江等地舉辦一系列公益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超過200萬個。創新開辦中智“西藏班”。聯合一汽、東風、中鋁等央企,實施西藏籍高校畢業生市場化就業項目,創新開設“西藏班”,實行“訂單式”培養。該項目改變以往“先培訓、後就業”的傳統就業服務,為西藏畢業生先行落實初步就業崗位,再提供“職前培訓-適崗實習-定向就業”的全新服務。目前,近百名西藏畢業生已經通過272學時通識課程、480學時專業技能課程的學習和考核,並均已在各央企見習就業。用心用情開展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依託“中智招聘”平臺,為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集中發佈援助崗位信息,開展送崗位、送政策系列活動,精準提供就業援助輔導、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幫助他們儘快就業、成功就業。

智聯招聘:數據賦能精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北京網聘諮詢有限公司(智聯招聘)充分發揮數據優勢和技術優勢,以覆蓋高校畢業生整個職業生涯為出發點,推出職業測評(我是誰)、招聘(我能幹什麼)、教育培訓(我如何進步)系列産品,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精準服務。數據、技術驅動提升人崗匹配效率和精度。智聯招聘深度應用5G、AI、大數據等技術,以平臺海量的用戶畫像數據、行為數據為基礎,構建數據標簽體系,實現簡歷、崗位智慧篩選,向求職者和用人單位雙向精準推送。創新直播招聘,推動求職招聘“可視化”,讓人崗匹配度更高。嚴選“靠譜企業榜單”保障招聘信息真實有效。通過嚴格的企業篩選和信息審核機制,推出“中國最佳僱主榜”“500強榜”“專精特新榜”“獨角獸榜”等9大榜單,分門別類向高校畢業生推薦靠譜職位。發起“offer守護計劃”維護畢業生合法權益。針對網絡求職詐騙行為特點和典型案例開展公益宣傳,普及遭遇求職詐騙後的自救手段,呼籲使用正規的招聘平臺與渠道進行求職,提高大學生識詐、反詐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創新開展“我在家鄉挺好的”系列城市招聘活動。2022年以來,智聯招聘通過搭建政府、用人單位、勞動者等多方聯動的網絡招聘平臺,陸續在湖北、浙江、江蘇、廣東、雲南、安徽、山東、湖南、廣西等9省份18個城市開展活動,助力畢業生找到家鄉真職位、好企業。

上海外服:職場導師提升高校畢業生求職能力

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賦能青年人求職與職場發展,運用數字技術推出求職導師IP“淩佳佳”,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打造新媒體平臺系列主題短視頻。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發佈《淩佳佳招聘日日播》《淩佳佳求職小妙招》《淩佳佳帶你探名企》《職場專家淩佳佳》,打通短視頻平臺與數字化一站式求職交互平臺,讓青年人實現“邊刷視頻、邊學知識、邊投簡歷”的求職體驗。目前已累計發佈四大系列短視頻1512條、招聘崗位7482個,播放量超5000萬次,賦能以大學生為主體的青年就業與職場發展。精準對接頭部企業和高校畢業生求職者。舉辦上海國資國企校招直播、企業雲招聘、名企校招直播月等多場直播帶崗活動,15590位青年求職者通過直播間進入了上海外服人才庫及後續的招聘推薦流程。職業生涯規劃助力高校畢業生高效求職。組織頭部企業業務負責人、人力資源管理者、青年職場菁英,全方位、多層次展示行業知識、企業模式、主要産品、領先技術、品牌故事,詳細講解求職核心素質要求、面試流程及要點、職業上升通道、薪資福利等,併為畢業生提供面試輔導、職業規劃,幫助高校畢業生了解職場、提升能力。

二、拓寬靈活就業供需匹配渠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為促進新就業形態規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依託互聯網平臺的新就業形態脫穎而出,成為吸納就業、提高勞動參與率、增加勞動者收入的重要渠道。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積極創造條件,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適應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需要,創新應用數字技術,為企業共享用工和勞動者兼職、靈活就業提供優質服務,進行了積極探索。

青糰社:數字技術保障零工就業發展

杭州弧途科技有限公司以數字技術打造青糰社兼職等服務平臺,幫助勞動者收入有保證、權益有保障、企業有效率。數據採集提升人崗匹配效率。通過採集相關數據,形成龐大數據庫。企業可通過定制化招聘標簽,快速圈選人才。求職者可通過“兼職榜單”直觀比較崗位優劣,通過“地圖找工作”,根據遠近挑崗位。電子簽約保障勞動者權益。支持企業在線靈活配置合同模板,線上簽約,節約企業人力成本。靈活就業者在工作前即可收到電子合同推送,通過小程序簽約,操作便捷。數字化辦證實現實時可查。專員跟進靈活就業人員健康證等各類證件辦理,辦理後線上上傳證書。求職者可同步證書信息,企業則可通過接口驗真,方便求職就業和招聘用工。綁定用工場景降低保險操作成本。聯合螞蟻集團推出“靈工保”,通過不同用工場景推薦相應産品並實現線上投保,在兼職上班打卡時自動為勞動者購買保險,出險後可在線申請理賠,理賠狀態實時可查。薪資秒結最大程度保障靈活就業者利益。勞動者兼職打卡下班後,系統會實時計算出當日工資自動發放到賬,並幫助求職者進行個稅代繳,有效提高了員工滿意度。履歷沉澱幫助勞動者職場發展。靈活就業者所有工作信息都會被真實記錄,數據客觀公正,可以有效幫助靈活就業者積累工作經驗,讓優秀員工更具競爭力,獲得更高薪資。

蓋雅工場:雲服務助力勞動者靈活就業

蘇州蓋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雲服務技術打造蓋雅工場,通過勞動力管理和靈活用工雲平臺,助力勞動者靈活就業數字化轉型。全流程實現零工崗位線上對接。蓋雅工場通過技術手段,實現零工管理的全流程數字化,區域內企業按照任務發單並標注崗位技能需求,零工自主匹配搶單,線上一站式完成到崗簽到、實時結算、工作評價等流程。“四流合一”保障零工勞動者權益。平臺支持同一企業各分支機構的零工人員數據即時透明,規則統一,減少不當人為干預,保證安全合規。嚴格執行各項稅收政策,可受委託代徵完稅,實現靈活用工的合同流、票據流、資金流和業務流“四流合一”過程管理。目前平臺已匹配300多家用工企業和4萬多名零工勞動者。科技助力勞動力智慧排班。專注解決企業在勞動用工方面“需要多少人”“實際多少人”“幹得怎麼樣”“怎樣找到人”等核心問題,利用科技手段預測勞動力需求並排班,優化調度勞動力安排並補充靈活勞動力,管理多樣化勞動力隊伍的出勤與時間,幫助大型勞動密集型企業提升勞動生産率,改善勞動者的就業環境和工作體驗。

三、幫扶重點群體就業增收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工作,多次指出要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要增強農民工務工技能,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多途徑增加農民收入;要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支持和鼓勵殘疾人自強不息。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組織實施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助力鄉村振興計劃,深化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東西部協作,支持廣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市場化手段幫扶重點群體就業增收,做出了有益探索。

海峽人才:做深做實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

中國海峽人才市場聚焦鄉村振興,依託中國海峽人才網、海峽人才報、線上線下招聘會、微信服務平臺、直播帶崗等五位一體的招聘求職服務平臺,做深做實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打造15分鐘就業服務圈。在泉州建設規範的公益性零工市場,開發“海峽社聘”小程序,構建以市級零工市場、鎮(街道)黨建鄰里中心為基點,向外輻射3公里的15分鐘就業服務圈。積極開展省際勞務協作。在雲南、貴州、寧夏等勞務輸出地建設46個勞務工作站,與寧夏共同打造“海峽閩寧勞務”品牌,2022年組織省重點企業赴省外開展勞務對接活動近50場,提供崗位2.3萬個。創新培育高素質鄉村人才。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村創業創新青年和産業扶貧帶頭人等對象,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訓班13期,累計培訓農民1000余人,培育了一批聯農帶農緊密的創業創新群體。對農村就業困難群體,開展21種專業的職業技能等級培訓、專項技能培訓和鄉村創業青年經營能力培訓,培訓學員5145人次。主動作為送服務下鄉。結合各地特色産業和幫扶需要,引進鄉村急需緊缺人才,提供精準招聘、服務外包、勞務對接等多樣化人力資源服務。挖掘當地農民就業潛力,入鄉進村開展就業意向登記,定向對接企業並進行線上崗前培訓,幫助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

山東大焊:技能培訓讓農民工就好業

山東大焊服務外包有限公司以促進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為導向,專注焊接細分領域,打造“山東大焊”品牌,提供焊工培訓+製造業技工外包服務。免費培訓打造焊工人才隊伍。開辦焊培中心,開發焊接培訓課程體系,免費向農村勞動力提供就業指導、初級技能提升、定向安置、就業保障一站式服務,年度線下免費培養焊工3000人以上,合格焊工安置率90%以上,助力農村勞動力由普工向技工轉化。“引企入教”實現技能崗位精準直達。聯合用人單位實行訂單式就業培訓,探索8-10人的“小快靈”培訓模式,開展小批量多批次訂單班,年度輸送近2000人。學員通過15天的集中培訓,基本可達到企業用工標準,即培即送,保證企業人員需求的持續供給,無縫銜接培訓到就業的全過程。深入開展脫貧地區培訓幫扶。與十余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合作,在當地設立培訓基地,引進市場主流焊機、打磨機等設備,累計培訓1.2萬餘人,輸送焊工6000人以上,人均年收入8-15萬元,真正實現“培養一個焊工,致富一個家庭”的目標。

金沙人才:用情用心幫扶殘疾人體面就業

四川金沙人才集團有限公司圍繞殘疾人就業創業,打造易企心平臺,提供適崗開發、職業測評、遠程就業等就業服務。大力開發適合殘疾人的新型就業崗位。以“人才數字化管理+共享用工”的運營模式,連接政府、企業、殘疾人三方,聯合各行業龍頭企業共同開發多種互聯網新型普適性崗位,在成都、重慶、德陽等地設立就業服務網絡基地,累計服務殘障人士7000人次,覆蓋全國22個省區市。開辦“吾聲技校”提升殘疾人就業技能。與成都市殘聯等共同打造殘疾人新媒體精英工作室“吾聲技校”,通過“線下+線上”的培訓模式,開展新媒體運營、視頻拍攝剪輯、文案撰寫、電商技能提升等培訓。截至目前已服務4000多人次,推薦1000多人次,成功實現殘疾人就業300多人,幫助殘疾人融入社會。主動承辦殘疾大學生就業招聘活動。在政府舉辦的大學生招聘活動中積極承辦殘疾大學生專場,為殘疾大學生提供就業諮詢、職業測評、崗位推薦等一對一服務,把有需求的殘疾大學生精準輸送到企業。積極吸納殘疾人就業發展。公司會計、設計、招聘、社保專員等多個崗位均由殘疾員工擔任,共安置和派遣殘疾員工超過200人。加強關心關愛,幫助殘疾員工實現從基礎員工到管理崗位的晉陞,獲得與健全人同等成長機會和選擇權利。

四、支持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用工

製造業等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人力資源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快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在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服務實體經濟是人力資源服務業的重要職責,製造業領域的人力資源服務佔全行業服務總量的近40%。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著力點,積極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與製造業等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不斷強化製造業人力資源支持。

紅海集團:共享模式保障製造業用工

廣州紅海人力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創新打造“共享用工”模式。自主研發製造業用工“臨任平臺”。利用數字技術打造紅海臨任平臺,平臺內可實現製造業企業自主發佈工作任務,勞動者自助接單和結算,顯著縮短招聘求職週期,實現企業工作任務靈活化、員工選擇任務自主化。深挖産業鏈共享用工需求。依託規模化優勢,深挖用戶企業所在産業鏈需求,摸清各個行業用工旺淡季交替規律,建立企業供需信息庫和共享員工信息庫,及時發現企業用工緊張或勞動力閒置現象,幫助企業制定共享方案、提供專業諮詢。標準化培訓幫助共享員工快速適應新崗位。梳理研究共享用工崗位的工作內容,理出工作步驟和培訓方式,開展標準化培訓,降低相關人員提升技能知識的障礙,幫助勞動者在短期內迅速適應新的崗位。開展跨區域和上下游産業鏈的員工共享服務。聯合社群運營管理,利用不同企業存在的用工時差,將共享人員進行錯峰調配,增強就業“蓄水池”功能,有效解決製造業企業季節性、階段性、臨時性用工難題,形成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和保障零工就業收入的“雙贏”局面。

重點人力集團:全力保障重點産業鏈人力資源供給

重慶市重點産業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聚焦重點産業鏈用工和勞動者就業需求,不斷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效能,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強化重點産業人力資源供給能力。圍繞重慶市主導産業和重點産業鏈,建成“市場常態保障、蓄水池旺季應急、預備制節點兜底”三條保障線,具備5萬人/年的市場化招工能力,協助産業重點企業年均招工近40萬人,累計服務重點産業企業用工341.2萬人。建設産業鏈人力資源數字化“圖譜”。以33條重點産業鏈為紐帶,通過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算法模型,為重點産業人力資源建立“一人一檔”的電子檔案,實現重慶市內外近30萬重點人力資源入庫,全面掌握全市數字技術相關人才及相關企業分佈情況。創新打造生活性服務業品牌。積極轉化技能大賽成果,打造“渝家人”康養家政服務品牌、“渝麗人”美容美發等服務品牌。建設康養高技能人才基地暨老年養護中心,助力破解老齡化難題。加大研發投入建設數字化服務平臺。成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建設人社西部(重慶)數據實驗室,深入挖掘重點産業用工需求。打造“一站式”服務的數字化招聘平臺,接入科技諮詢、金融支持、生活服務等69項實時服務和智慧化地圖導航,助力建設“智慧人社大腦”。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呂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