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2023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

2024-05-17 21:21 來源: 國家統計局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23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為120698元和68340元;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8096元,其中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198285元,專業技術人員140935元,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89502元,社會生産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75216元,生産製造及有關人員75463元。

一、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

2023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120698元,比上年增加6669元,名義增長[1]5.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5%。

圖1 2014—2023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及增速

注:圖中增速為名義增速,如無特別指出,後續圖表中的增速均為名義增速。

按區域、行業門類、登記註冊統計類別分組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詳見表1、表2、表3。

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

2023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8340元,比上年增加3103元,名義增長4.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5%。

圖2 2014—2023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及增速

按區域、行業門類分組的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詳見表4、表5。

三、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

2023年,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8096元,比上年增加5604元,名義增長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其中,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198285元,增長4.9%;專業技術人員140935元,增長5.8%;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89502元,增長4.2%;社會生産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75216元,增長7.1%;生産製造及有關人員75463元,增長6.1%。

按區域、行業門類、登記註冊統計類別分組的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詳見表6、表7、表8。

注:

[1] 以下如未特殊説明,均為名義增長。

附注

1.指標解釋

(1)單位就業人員:指在本單位工作,並由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的人員。

(2)工資總額:根據《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工資總額是指本單位在報告期內(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就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基金和住房公積金等個人繳納部分以及房費、水電費等。不論是計入成本的還是不計入成本的,不論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均應列入工資總額的計算範圍。

(3)平均工資:是指在報告期內單位發放工資的人均水平。計算公式為:

(4)五類崗位劃分依據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

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指在單位及其職能部門中擔任領導職務並具有決策、管理權的人員。包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高級管理人員(包含同級別及副職)、單位內的一級部門或內設機構的負責人(包含同級別及副職),特大型單位可以包括一級部門內設的管理機構的負責人(包含副職)。

專業技術人員:指專門從事各種科學研究和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從事本類職業工作的人員,一般都要求接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並且按規定的標準條件評聘專業技術職務,以及未聘任專業技術職務,但在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的人員。具體包括科學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農業技術人員,飛機和船舶技術人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經濟和金融專業人員,法律、社會和宗教專業人員,教學人員,文學藝術、體育專業人員,新聞出版、文化專業人員,其他專業技術人員。

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指在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中從事行政業務、行政事務、行政執法、安全保衛和消防等工作的人員。具體包括辦事人員、安全和消防人員、其他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

社會生産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指從事商品批發零售,交通運輸、倉儲、郵政和快遞,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住宿和餐飲,金融,租賃和商務,生態保護,文化、體育和娛樂等社會生産服務與生活服務工作的人員。具體包括批發與零售服務人員,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服務人員,住宿和餐飲服務人員,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人員,金融服務人員,房地産服務人員,租賃和商務服務人員,技術輔助服務人員,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服務人員,居民服務人員,電力、燃氣及水供應服務人員,修理及製作服務人員,文化、體育和娛樂服務人員,健康服務人員,其他社會生産和生活服務人員。

生産製造及有關人員:指從事礦産開採、産品生産製造、工程施工和運輸設備操作的人員及有關人員。具體包括農副食品加工人員,食品、飲料生産加工人員,煙草及其製品加工人員,紡織、針織、印染人員,紡織品、服裝和皮革、毛皮製品加工製作人員,木材加工、傢具與木製品製作人員,紙及紙製品生産加工人員,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人員,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製造人員,石油加工和煉焦、煤化工生産人員,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人員,醫藥製造人員,化學纖維製造人員,橡膠和塑料製品製造人員,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人員,採礦人員,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人員,機械製造基礎加工人員,金屬製品製造人員,通用設備製造人員,專用設備製造人員,汽車製造人員,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製造人員,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人員,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人員,儀器儀錶製造人員,廢棄資源綜合利用人員,電力、熱力、氣體、水生産和輸配人員,建築施工人員,運輸設備和通用工程機械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生産輔助人員,其他生産製造及有關人員。

2.統計範圍

勞動工資統計主要統計法人單位的就業人員和工資情況,個體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等非單位就業人員不在統計範圍內。

城鎮地區私營法人單位(包括統計上認定的視同法人單位的産業活動單位)具體包括:內資企業中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

城鎮地區非私營法人單位(包括統計上認定的視同法人單位的産業活動單位)具體包括:除私營單位以外的內資(包括機關、事業)單位、港澳臺投資和外商投資企業。

規模以上企業具體是指:規模以上工業(含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有資質的建築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有開發經營活動的全部房地産開發經營業,規模以上服務業(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産仲介服務等行業)共16個行業門類的約153.9萬家企業法人單位。

3.調查方法

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企業一套表統計調查制度》和《勞動工資統計報表制度》,對一套表法人單位採用全面調查的方法,對非一套表法人單位採用抽樣調查的方法。

4.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劃分方法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10個省(直轄市)。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個省。

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個省。

5.行業分類標準

勞動工資統計的行業分類標準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執行。

6.登記註冊劃分標準

勞動工資統計自2023年起,按照《關於市場主體統計分類的劃分規定》(國統字[2023]14號)執行新的登記註冊統計類別。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