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消費市場繁榮壯大 商貿流通創新提質——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五

2024-09-11 15:06 來源: 國家統計局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中國成立75年來,伴隨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我國商貿流通和消費領域實現歷史性跨越,市場銷售規模穩步擴大,消費結構優化升級,供給市場逐步完善,流通體系質量效率不斷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積極推出擴大消費需求政策舉措,供需適配性不斷提高,新業態新模式培育發展,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顯。

一、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消費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票證供應,到計劃經濟時期的統購統銷、統購包銷,再到改革開放後的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商貿流通領域發生歷史性變革。商貿流通業規模由小到大,商業業態由單一到多元,商業模式、流通技術由跟隨到創新,一系列的轉變彰顯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成效顯著。

(一)消費市場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商貿流通行業單位數量快速增長

75年來,商貿流通體制改革持續深入,創新創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市場活力充分迸發不斷增強,商貿流通業經營主體成長壯大。2023年末,我國批發和零售業法人單位超過1000萬個,約為1952年的77倍,1953—2023 年年均增速超過6%;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超過70萬個,約為1952年的724倍,年均增速超過9%。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合商業“一統天下”的流通格局被逐步打破,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多种經濟成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商貿流通體系日益完善。1978年,全民所有制企業實現的商品零售額佔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接近60%;到2023年末,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中民營企業數量佔比超過九成,國有企業佔比已不足1%。

(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顯現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為消費市場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國消費市場規模連續邁上新臺階,自2018年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52年的277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1559億元,之後連續攀升,1992年突破1萬億元,2008年突破10萬億元,2012年超過20萬億元,2019年首次站上40萬億元的歷史新臺階。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7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1953—2023年年均增長11%。

(三)消費市場供給豐富多樣,市場供給質量日益提升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生活資料嚴重短缺,農副産品以統購統銷為主,消費品實行調撥分配,市場供給處於緊張狀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供求格局發生根本性改變,商品供應豐富充裕,較好地滿足了居民多樣的消費需求。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統計,2023年,我國登記使用商品條碼的消費品總量已近2億種。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適應消費需求升級趨勢和消費熱點變化,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後推出了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繼續推進“中華老字號”示範創建工程,進一步提升了商品和服務供給體系質量與效率。截至 2024年2月,我國已有中華老字號1455家,平均“年齡”約140 歲,六成以上分佈在食品、餐飲、零售等領域,對促進消費升級、引領文化建設、拓展市場空間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居民服務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服務消費市場快速發展,文化娛樂、休閒旅遊、健康養老等服務市場供給不斷擴大。2023年末,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衛生和社會工作業法人單位數分別超過470萬家、90萬家和30萬家。

(四)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轉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持續增強

隨著消費市場持續較快增長,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驅動力。197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僅為38.7%。進入新時代,除受新冠疫情影響嚴重的2020年和2022年外,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50%;特別是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的2023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2.5%,消費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與消費緊密相關的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明顯增強。1979—2023年,按不變價計算的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9.6%、9.8%,兩個行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6.6%提升至2023年的11.4%。

二、城鄉市場協同發展,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流通發展機制不斷完善,城鄉消費市場同步增長。近年來,區域重大戰略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區域經濟聯動發展帶動消費市場區域協調性不斷增強。

(一)城鎮消費市場穩步增長,鄉村市場活力有效激發

隨著城鎮化逐步推進,城鎮居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商品供給日益豐富,城鎮消費市場保持較快增長。2023 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達到40.7萬億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長12.1%;城鎮消費品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1952年的45.4%提高至2023年的86.4%。

1978年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推行給我國農村帶來深刻變革,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相繼實施,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農村市場流通狀況極大改善,鄉村消費市場發展步伐加快。2023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4萬億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長8.9%。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消費品市場持續較快發展,鄉村市場佔比逐年提高。2013—2023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8.1%,年均增速比城鎮消費品零售額高0.9個百分點;鄉村消費品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2012年的12.5%提高到2023年的13.6%。近年來,縣鄉商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電子商務持續向農村地區延伸覆蓋,鄉村市場供給不斷優化。截至2023年底,全國建成1267個縣級公共寄遞配送中心、28.9萬個村級物流綜合服務站和19萬個村郵站,全國95%以上的建制村實現快遞服務覆蓋[1]

(二)區域市場協調發展,地區結構更趨優化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三線建設”到改革開放的東部率先發展,再到20世紀90年代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引領各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推動消費市場發展平衡性不斷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相繼出臺,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空間佈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2023年,我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消費品零售額分別為 23.8萬億元、11.5萬億元、9.8萬億元和2萬億元,1979—2023 年年均分別增長14.1%、13.6%、13.5%和10.6%。

從各區域佔比情況看,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後發優勢明顯,消費品市場呈現總體均衡發展、區域結構不斷優化的良好態勢。東部地區消費品零售額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1978年的40.7%逐年提升,至2005年達到最大值54.3%,並從“十一五”時期開始回落,到2023年佔比為50.5%。中、西部地區消費市場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市場佔比逐年提升。2023年,中、西部地區消費品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分別達到24.4%和20.8%,比2012年分別提升4.0個和2.7個百分點。

三、消費結構逐步優化,居民消費升級態勢明顯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居民消費以滿足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為主。在收入水平持續提高以及消費觀念轉變的帶動下,居民消費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由滿足物質生活需求的實物消費向體現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務消費轉變,消費需求日益多元,消費升級態勢日趨明顯。

(一)商品結構優化調整,升級類商品需求持續釋放

隨著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居民消費從滿足吃飽穿暖的基本需求轉向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質消費,基本生活類商品消費比重逐步降低。2023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8%,比1978年的 63.9%下降34.1個百分點;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日用品類零售額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的比重分別為16.6%、8.5%和4.6%,佔比明顯降低。汽車、家電等耐用品消費較快增長。2023年末,全國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 49.7輛,是2013年的2.9倍;當年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商品零售額超過4.8萬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約為10%。2023年末,居民平均每百戶擁有的彩色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數量分別為107.8台、103.4台和98.2台;而在1981年,城鎮居民平均每百戶年末擁有的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數量僅分別為0.6台、0.2台和6.3台。

不斷完善的市場供給激發居民多樣化、品質化消費需求,以化粧品、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為代表的升級類消費快速增長。2023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類值中,化粧品類、通訊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分別為4142億元、6814億元和1186億元,分別是2001年的26.9倍、93.6倍和21.1倍。近年來,隨著生態環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綠色低碳商品成為消費新時尚。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零售超過700萬輛,滲透率達到35.7%;限額以上單位高能效家電增速明顯高於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平均水平。

(二)服務消費快速增長,消費需求多元化拓展

伴隨居民收入增長和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居民消費結構發生轉變,服務消費需求不斷釋放。1998—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娛樂支出、醫療保健支出年均分別增長15.1%、11.4%和10.3%,增速高於消費支出總體水平。

服務消費市場熱點紛呈。居民對體驗型和個性化的服務消費需求旺盛,消費熱點層出不窮。在餐飲消費方面,飲食理念變化、飲食行業發展催生出多樣化的餐飲消費需求,帶動餐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餐飲收入規模突破5萬億元,而1952年飲食業零售額僅為14.1億元。在旅遊消費方面,隨著旅遊市場供需匹配性提升,居民出遊熱情高漲。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出遊人數達到48.9億人次,1995—2023年年均增長8%;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4.9萬億元,1995—2023年年均增長14.3%。在文化娛樂消費方面,文化産品供給體系不斷適應群眾文娛需求,居民文娛消費選擇更為豐富。2023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46個、博物館6833個,數量分別是1952年的39倍和220倍。2023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549億元,比1991年增長20倍以上,其中國産影片票房收入460億元、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

四、新業態新模式方興未艾,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進入21世紀,互聯網、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突飛猛進,助力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等新消費業態快速發展,網絡購物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增長點。在新商業模式快速發展的同時,連鎖化經營、商品交易市場等傳統經營模式保持平穩發展,多層次流通網絡體系構建日趨完善,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一)線上消費快速增長,線下業態迭代升級

1999年,我國首家購物網站正式成立,2008年、2012年網購市場交易額先後突破千億元和萬億元。25年間,我國網絡零售市場培育壯大,線上消費已然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增長點和支撐點。2023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92億人,其中網絡購物用戶數量為9.15億人。當年全國網上零售額超15萬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7.6%。2015—2023年,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超過20%。近年來,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線上銷售新模式不斷拓展,直播帶貨交易額保持兩位數增長,對網上零售拉動作用明顯。

自1949年新中國第一家國營百貨商店在上海成立,到1981年我國第一家超市在廣州開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類實體零售業態百花齊放。隨著商品流通體制大變革,實體商貿企業順應居民消費觀念與需求變化,創新運營模式、提升購物體驗、打造消費場景,逐步構建了多元的線下消費渠道。2023年末,在限額以上有店舖零售業態中,滿足品質化消費需求的專業店和品牌專賣店數量分別達到5.7萬家和4.2萬家,提供更加優越消費體驗的購物中心接近7500家;以品質優、體驗佳為代表的倉儲會員店數量比上年翻倍增長,提供戶外休閒消費場景的民宿、露營地單位數量增長超過50%。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2013—2023年,全國便利店門店數量年均增長15.9%;便利店銷售額呈現持續較快增長態勢,2023年全國便利店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0.8%。

(二)多種商業模式共同發展,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

連鎖企業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全國連鎖零售企業門店總數29.7萬個,是2012年的1.5倍;實現商品銷售額3.9萬億元。全國連鎖餐飲企業門店總數4.8萬個,是2012年的2.6倍;實現營業 額2333億元。傳統商品交易市場規模化、高效化發展。2023年,全國共有年成交額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3555個,成交額由 2012年的9.3萬億元提高到11萬億元,平均每個市場成交額由17.9億元提高到30.8億元。2023年末,全國共有城市商業綜合體[2]1819家,全年總客流量達到173.1億人次,實現銷售額(營業額)1.3萬億元。

商貿企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為商貿流通領域變革提供了技術保障,“互聯網 +”商業模式不斷涌現,開展互聯網業務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加。2023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簡稱商貿企業)開展互聯網業務的超過6萬家,佔限上企業的比重為13.2%,比2012年提高7.3個百分點。商貿企業數字化轉型在助力企業銷售增長方面效果明顯。2023年,開展互聯網業務的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銷售額(營業額)比上年增長7%,增速高於全部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銷售額(營業額)2.2個百分點。

(三)商貿流通費用率逐步降低,企業經營效率不斷提高

市場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減稅降費等政策措施持續顯效,推動商貿企業經營費用率降低。2022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費用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4.4%,比2012年降低0.9個百分點;2022年末,企業資産負債率為73%,比2012年末下降0.2個百分點。

信息化水平提高、新技術新模式應用深化等因素在商貿企業決策經營中發揮重要作用,帶動企業經營效率持續提升。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流動資産週轉率從2012年的34.8%提高到2022年的38.2%,存貨週轉率從2012年的14.6%提高到2022年的18.3%。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企業生産效率顯著提高,人均營業收入由2012年的370萬元提高到2022年的824萬元。

75年來,我國消費領域發生歷史性巨變,國內消費市場逐步繁榮壯大,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起到重要作用。展望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隨著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我國消費市場發展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消費市場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率將進一步提升,消費將繼續充分發揮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注:

[1]數據來自國家郵政局。

[2]城市商業綜合體應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1)由企業有計劃地管理運營,有統一的名稱;(2)涵蓋超市、百貨、專業店、專賣店等商品零售業態,正餐、快餐等餐飲業態,以及文化、娛樂、健身、培訓等兩項及以上主要服務業態;(3)營業面積不少於1萬平方米且獨立開展經營活動的商戶不少於50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郝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