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衛生健康為民服務八件實事今年落地

2025-02-14 08:03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擴大兒科服務、推進結果互認、取消門診預交金……
衛生健康為民服務八件實事今年落地

國家衛生健康委決定2025年在全國衛生健康系統組織實施一批為民服務實事項目,用心用情做好8件為民服務健康實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全國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均提供兒科服務。擴大兒科服務供給。結合醫院所在地兒科醫療資源佈局、醫院專科基礎以及兒童就醫需求,有序規劃兒科門急診和病房。在推進兒科設置期間,要通過醫聯體牽頭醫院派員下沉、對口幫扶醫院支持、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等形式,幫助尚未完成兒科設置的醫院不遲于11月底提供兒科服務。增強兒科服務能力。面向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全科、內科等專業醫師積極開展兒科醫師轉崗培訓,經考核合格且符合條件的醫師,按規定增加兒科執業範圍並上崗服務。改善兒科醫療服務。醫院要優化兒科設施環境佈局,結合兒科醫療服務特點,進一步優化就醫流程,利用信息化技術和導診等提升兒科服務便利化、舒適化、智慧化水平,改善就醫體驗。

地市內醫療機構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項目超過200項。穩步推進結果互認。結合實際制定發佈轄區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項目清單、醫療機構清單和“負面”清單,11月底前實現地市內互認項目超過200項。加強臨床檢驗、放射影像、核醫學等相關專業質控工作,實現國家、省、地市質控中心全覆蓋,同時擴大室間質評覆蓋面,推動質控工作向縣(區)延伸。推廣“分佈式檢查、集中式診斷”服務模式,在緊密型醫聯體內實現檢查檢驗同質化管理基礎上,有序擴大互認機構和區域範圍,逐步實現地市內互認。建立互認統計分析及結果反饋機制,對互認項目數量、互認比例明顯低於平均水平的,要查找原因,督促改進。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要積極開展醫師全員培訓,指導接診醫師根據實際診療需要,對因患者生理代謝、病情發展等導致不能互認、需要重新檢查的情形,耐心細緻做好解釋溝通,積極爭取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取消門診預交金,將醫保患者住院預交金額度降至同病種個人自付平均水平。規範預交金管理。原則上不遲于3月底,公立醫療機構停止收取門診預交金,並對存量門診預交金陸續進行清算、退款;公立醫院根據住院患者疾病診斷、治療方式、結算類型等因素,參考同病種前3年度實際發生的次均住院費用和個人自付費用,合理確定住院預交金(俗稱住院押金)額度,使醫保患者住院預交金額度不遲于6月底降至同病種同保障類別個人自付平均水平。醫療機構要通過官網、就醫小程序、電子屏等多種途徑公開常見病種住院預交金收取額度,讓群眾知悉。對個別存在特殊情況需延期執行的醫療機構應向屬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報告並明確執行時間。提升結算便利和效率。公立醫療機構要持續改進內部工作流程,積極探索推進“一次就診一次付費”“診間結算”等便民措施,優化門診收費流程。大力推行“一站式結算”“床旁結算”和“線上結算”等住院結算便利措施,原則上要在患者出院後3個工作日內完成住院費用結算,逐步實現24小時內結算。

衛生健康系統其他為民服務實事項目還包括:每個地市至少有一家醫院提供心理門診、睡眠門診服務;推進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12356的應用;全國舉辦超過5000場次國家和省市級專家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全國新增普惠性托位66萬個。常住人口超過10萬的縣均能提供血液透析服務。推進“血費減免一次都不跑”,便捷獻血者異地辦理血費減免。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20場以上“時令節氣與健康”健康知識發佈會,推進健康知識進萬家。(記者 白劍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沙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