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 | 中部崛起勢正勁

2024-06-20 08:0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記者近日走訪中部地區6省的大同、鄭州、新鄉、武漢、鄂州、衡陽、南昌、景德鎮、合肥等9市,走進企業、農田、實驗室、科創基地等,探尋中部地區創新驅動、區域協同、擴大開放、低碳轉型的脈搏。

“大國糧倉”根基夯得更實,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構建,低碳發展的底色更濃,協同發展之路越走越寬……中部6省正奮發崛起,挺起中部“脊梁”。

記者觀察:“高速飛車”描繪未來交通場景

在位於山西省陽高縣的高速飛車試驗基地,白色的鋼制隧道在田野上綿延兩公里。基地車間內,科研人員正在試驗車輛的轉向架上抓緊調試設備。

“飛車”並非故弄玄虛,它的目標是讓軌道列車以每小時1000公里的速度行駛,北京到上海一個半小時左右即可抵達。

記者觀察:攥緊農業“芯片” 端牢中國飯碗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産業。位於河南新鄉的中原農谷神農種業實驗室,致力於解決生物育種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在這裡,2小時內可以完成花生的基因分析,2個月可以讓小麥在模擬環境下完成一年四季的生長……去年,“花生脂肪含量遺傳解析及高油新品種選育與應用”項目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自成立以來,神農種業實驗室共培育出82個農作物新品種,另有135個新品係正參加各類實驗。

記者觀察:崛起的內陸“空中出海口”

淩晨2點,這座機場迎來了一天最忙碌的時刻。每天淩晨1點至6點,有將近100架次飛機在這裡起降,這就是我國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

呈“工”字形的機場轉運中心是鄂州花湖國際機場的地標,建築面積75萬平方米,內有2.3萬台分揀設備,整套分揀系統高峰每小時可以處理28萬件貨物,最快的一件貨物轉運時間為5分鐘,最慢也只需要28分鐘。

記者觀察:“世界鉛都”向綠而行

千里湘江,有著千年冶煉史。湖南常寧市水口山鎮的鉛鋅産量曾佔全球三分之一,被譽為“世界鉛都”,在贏得種種美譽的同時,污染也在不斷累積。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常寧市先後整治關閉23家重污染企業,淘汰21處落後産能,對歷史遺留的23萬噸危險廢物進行了安全處置。通過産業轉型升級,當地逐步建立起有色金屬冶煉及新型合金産業鏈。曾經“黑乎乎”“灰濛濛”的城市變得“綠油油”“水靈靈”。

記者觀察:“千年瓷都”重振輝煌

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窯史,600多年禦窯史……傳統陶瓷文化的積澱,鑄就了“千年瓷都”景德鎮獨特的魅力與藝術氣息。

如今,傳統陶瓷製作工藝與現代設計創意在這座城市不斷碰撞,帶動陶瓷産品創新,各種創新型産品贏得年輕消費者青睞,“千年瓷都”迸發出新的活力。

近年來,6萬多名“景漂”聚集於此,其中來自美國、法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家的“洋景漂”高峰時達5000多名,再現歷史上“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景象。

記者觀察:引江濟淮 澤被一方

2022年底,引江濟淮工程試通水通航,長江與淮河實現歷史性“牽手”,打通了長三角與中原經濟區之間的水運大動脈,惠及5000多萬人口,成為澤被一方的重大基礎設施和重要民生工程。

長江和淮河在安徽境內平行流過,江淮運河貫通,讓其成為平行于京杭大運河的中國第二條南北水運大通道,在長三角地區形成“井”字形幹線航道主骨架,引領內陸安徽“向海而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