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2023年全年財政收支情況舉行發佈會

2024-02-01 23:00 來源: 國務院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4年2月1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預算司司長王建凡、國庫司司長李先忠、資産管理司司長侯俊明介紹2023年全年財政收支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劉健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先生,為大家介紹2023年全年財政收支情況,並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還有: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先生,國庫司司長李先忠先生,資産管理司司長侯俊明先生。

下面,先請王部長介紹情況。

財政部副部長 王東偉: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財政工作的關心支持。今天我特別高興能來到這裡首先向大家通報2023年的財政收支有關情況。

圖為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徐想 攝)

大家知道,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財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加大財政宏觀調整力度,紮實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2023年全國財政預算執行呈現出五個特點。

一是財政收入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受益於經濟回升向好,加上2022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拉低基數等因素影響,2023年財政收入呈現出恢復性增長。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1萬億元,增長6.4%。就地方來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收入分別增長6.7%、6.9%、10.7%和12%,全國31個省份財政收入全部實現正增長。

二是財政支出持續加力。2023年年初,財政赤字率按3%安排。為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第四季度增發1萬億元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安排給地方。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23年達到27.46萬億元,增長5.4%。重點領域保障有力,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8.9%,教育支出增長4.5%,科技支出增長7.9%,農林水支出增長6.5%,城鄉社區支出增長5.7%。

三是減稅降費政策繼續優化完善。2023年年初及早就明確了延續和優化部分稅費政策,下半年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再延續、優化、完善了一批到期稅費政策,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的稅費負擔,精準支持製造業等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的資金規模超過2.2萬億元。

四是專項債政策效能進一步發揮。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是3.8萬億元,優先支持成熟度比較高的項目和在建項目,聚焦重點,不“撒胡椒面”,擴大了專項債券的投資領域,2023年專項債投資領域擴大到11個。專項債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也擴展擴大,擴展至15個方面,同時加強專項債的發行和使用,有力推動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當前惠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

五是防範風險底線進一步築牢。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講:一方面,關於地方政府債務,推動制定了一攬子的化債方案,抓實抓緊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風險化解工作,化解存量、遏制增量。另一方面,加大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2023年轉移支付的規模達到10.29萬億元。完善了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政策,向“三保”支出壓力較大、財力相對薄弱的地區傾斜。同時,引導省級下沉財力,共同築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2024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從財政收入看,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將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財政收入將會繼續恢復性增長。從財政支出看,將繼續保持必要強度,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也將保持一定規模。具體的2024年財政收支預算安排,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來進行細化完善,我們將按程序提請全國人大審查批准。

下一步,財政部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統籌擴大內需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大財政宏觀調控力度,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2023年財政收支情況我就先介紹到這兒。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媒體朋友們的提問。謝謝!

陳文俊:

謝謝王部長。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路透社記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我想問一下,今年財政收支的形勢怎麼判斷?財政政策怎麼有效支持經濟的復蘇?謝謝。

王東偉:

謝謝路透社記者的提問。正如剛才您所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明確部署,要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所謂適度加力,主要是四點:一是保持適當的支出強度,釋放積極的信號;二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資規模,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三是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四是優化調整稅費政策,提高政策的精準性、針對性、有效性。

所謂提質增效,就是要在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績效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強化政策協同這六個方面下功夫,大力推進財政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法治化,要把錢用在刀刃上、關鍵處,同樣的錢花出更大成效,實現更高效益。

重點主要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實際是“七個著力”:

一是著力支持加快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一方面用好財政補貼、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等重點産業鏈,推動解決好基礎産品、核心技術、關鍵軟體等方面的難點堵點問題。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先進製造業産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的撬動引導作用,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製造業重點領域,培育産業新賽道。

二是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主要從投資和消費兩個方面發力。從投資看,要擴大有效益投資。今年將用好相關國債資金,繼續安排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等,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從消費看,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2024年將圍繞居民消費升級方向,推動壯大文化、旅遊、教育、養老等新的增長點,加大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消費意願和能力。

三是著力持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繼續加大教育投入,確保落實我們常説的“一個一般不低於、兩個只增不減”要求,推動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建設。全力支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保障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資金需求,推動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

四是著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統籌用好稅費減免、社保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多渠道支持創業就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分類分層社會救助保障。同時加強“三保”支出的預算管理和財力下沉,兜牢基層“三保”的底線。

五是著力支持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支持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完善産糧大縣獎勵政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就是將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政策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範圍擴大到全國,實現全覆蓋。要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這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時要用好中央財政的銜接資金,加強産業和就業幫扶,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推進鄉村建設。

六是著力推進城鄉區域發展。大力推動新型城鎮化,支持地方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一步完善支持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的財稅政策,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等特殊類型地區的支持力度。

七是著力支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持投入力度,完善財稅政策,培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2023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22289.9億元,能否請您介紹一下具體情況?另外,主要是哪些經營主體在受益,2024年又有哪些新的考慮?謝謝。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 王建凡:

謝謝您的提問。2023年按照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準,更加持續的要求,我們統籌助企紓困需要和財政的承受能力,進一步突出前瞻性、連續性、精準性,對到期的稅費優惠政策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同時,聚焦特定領域、關鍵環節,精準實施一批新的稅費優惠政策,實打實支持企業紓困發展,推動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

圖為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徐想 攝)

一方面,分批次延續優化70余項到期的稅費優惠政策。年初及早明確延續和優化部分到期稅費優惠政策,下半年又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再延續、優化、完善一批到期的稅費優惠政策,大部分政策直接延續到2027年底,這些政策從提高供給質量和擴大有效需求雙向發力,重點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支持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持促增收擴消費保民生,支持穩外貿穩外資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另外一方面,聚焦特定領域、關鍵環節,精準實施新的稅費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實施先進製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高集成電路和工業母機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高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進一步減輕家庭生育養育和贍養老人的負擔;對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交易給予稅費優惠,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根據有關部門數據,2023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中,新增的減稅降費大約是1.57萬億元,辦理的留抵退稅大約是6500億元。從行業來看,製造業以及與之相關的批發零售業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將近9500億元,佔總規模的42.6%,這是享受稅費優惠比例最高的行業。從企業的規模來看,中小微企業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的規模約1.43萬億元,佔比是64%,是受益最明顯的。

2024年,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政策的精準性和針對性,重點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強化政策供給,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謝謝。

中國財經報記者:

數據資産已經成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我們也關注到,財政部近期出臺了《關於加強數據資産管理的指導意見》,請問財政部在加強數據資産管理、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方面還有哪些考慮?謝謝。

財政部資産管理司司長 侯俊明:

感謝你對數據資産管理工作的關心和關注。正如你所説,數據資産已經成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這也是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數據資産管理的原因。近年來,中國已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截至2022年底,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50.2萬億元,佔GDP比重41.5%。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黨中央對數字經濟發展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明確提出了數據資産合規化、標準化、增值化的要求。

與傳統資産類型相比,數據作為一種新型資産,具有可複製、非排他等特性,這就對數據資産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財政部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先後制定印發了《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和《數據資産評估指導意見》。近期,又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強數據資産管理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針對數據資産開發利用、價值評估、收益分配、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目的是促進數據資産合規高效流通使用,更好釋放數據資産價值,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圖為財政部資産管理司司長侯俊明。(徐想 攝)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數據資産全流程管理。規範數據資産的登記、存儲、使用、披露、處置等環節,構建起清晰、完整的數據資産管理路徑,有序推進數據資産化,更好發揮數據資産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是推動數據資産開發利用。鼓勵依法依規推進公共數據資産有效供給,加大數據資産信息的公開和披露力度,提高數據資産流轉透明度。支持在金融、交通、醫療、能源等數據富集行業,探索多樣化的開發利用模式。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充分調動各參與方的積極性。

三是確保數據資産合規安全使用。推動加強對數據資産的監測監督,用好先進技術,嚴格防範數據資産洩露、損毀、丟失等管理風險。同時,在數據資産評估、交易等環節,設置合理的程序,嚴防虛增數據資産價值。

通過這幾個方面的工作,著力規範和加強數據資産管理,更好促進數字經濟發展,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數字經濟紅利。謝謝。

彭博新聞社記者:

今年政府支出將增加,在去年前幾個月,財政支出實際上有所收縮,今年將如何安排財政支出以及債券發行節奏?今年新增地方專項債券、一般債券提前下達的額度是多少,與去年相比如何?謝謝。

財政部國庫司司長 李先忠:

謝謝你的提問。你剛才的提問實際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財政支出安排,一個是政府債券發行安排。

關於財政支出安排。你剛才提到,去年前幾個月財政支出有所收縮,實際上,去年1—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48萬億元,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0.58萬億元,增長了5.8%。應該説,去年前5個月財政支出的力度是大的、進度是快的。去年6、7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小幅下降,主要是2022年同期存在一次性的大額支出,抬高了基數,使去年6、7月份增幅有所回落,這是在預期之內的,不存在財政支出收縮的情況。從去年全年看,正如剛才王東偉副部長講的,去年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突破了27萬億元,同比增長5.4%,支出規模再創新高,應該説有效發揮了積極財政政策效能,對經濟恢復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

至於今年具體的財政支出預算安排,剛才王東偉副部長也講了,我們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來細化完善,後續還要按照程序報全國人大批准之後才能對外公佈。在這裡我可以告訴你的是,2024年我們將持續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的強度。

圖為財政部國庫司司長李先忠。(徐想 攝)

關於政府債券的發行安排。國債方面,我們將在全國人大審查批准的國債餘額限額內,擬靠前安排發行,為保障必要的支出強度提供支撐。地方債方面,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規定,2019年以來,財政部就建立健全了提前下達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制度,指導督促地方完善預算管理,合理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節奏,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加快資金撥付。我們統計了一下,從2019年這項制度建立以來,到2023年,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分別向各地提前下達新增債務限額是1.39萬億元、2.85萬億元、2.36萬億元、1.79萬億元和2.62萬億元,合計超過11萬億元。2023年12月,財政部依法履行審批程序後,已經向各地提前下達了部分2024年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形成實物工作量,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債券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我就彙報這些,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們知道,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邏輯起點,具有突出的引領作用。我想請問,國家財政如何優化配置創新資源,推動科技自立自強?2024年還有哪些新的舉措,也想請您解釋一下。謝謝。

王東偉: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近年來,國家財政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優先予以保障。2018—2023年,財政科技支出從8327億元增長到10567億元,年均增長6.4%。與此同時,我們還綜合運用稅收優惠、政府採購、資産管理、財政金融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財力有力的保障下,大家知道,2023年國家實驗室體系加快形成,大科學裝置加速佈局建設,神舟十七號成功發射,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生物製造等領域一大批創新成果相繼涌現。

2024年,財政部門將採取更加有力有效的舉措推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我想從兩個方面講一下。

第一方面,在政策的取向上,要做到四個“注重”。一是注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充分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推動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科技創新,促進各類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二是注重發揮需求牽引作用。要用好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大力度推動創新成果應用迭代,落實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政策,以市場化方式破解初期應用瓶頸。三是注重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整合優化相關財政專項,聚焦重點産業鏈,支持攻關突破一批短板弱項技術。落實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財政支持政策,帶動更多企業專注細分市場、走好“專精特新”之路。四是注重激發科研人員活力,這方面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改革試點,一個是支持推進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另一個是加快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力。

第二方面,在經費使用上,要著力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這方面要做到“四強”:一是強基礎。加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二是強攻關。大力支持保障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支持佈局一批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加快搶佔科技制高點。三是強力量。以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為重點,支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四是強效能。加強項目、資金、人才、基地創新資源的統籌,全面加強績效管理,著力提升科技資金的使用效果。

這個問題我就回答這麼多,謝謝。

新華社記者:

我們都知道,“三農”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糧食安全則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我國糧食生産再獲豐收,請問財政在支持糧食生産、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什麼作用,下一步還將怎麼發力?謝謝。

李先忠:

謝謝你的提問。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2023年,中央財政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財政支農政策的重中之重,為全國糧食産量再創歷史新高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撐。具體講,中央財力主要從兩個方面發力:

一方面,圍繞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優化政策供給。一是優化調整中央農業相關轉移支付政策。比如,設立糧油生産保障資金,主要用於支持稻穀集中育秧設施的建設,包括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等。二是切實發揮財政資金主渠道作用,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安排920億元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積極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啟動了鹽鹼地綜合利用試點。支持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大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三是不斷完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稻穀補貼,加大産糧大縣的支持力度,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範圍到全國所有的産糧大縣。四是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機制,發揮財政的撬動作用,積極引導金融、社會資本參與投入。啟動實施了高標準農田的貸款貼息試點。

另一方面,圍繞糧食生産關鍵節點強化資金支持。一是在春耕生産的關鍵時點,為穩定農民預期、降低種糧成本,安排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農資補貼100億元。二是為做好夏糧小麥防病蟲害、防幹熱風、防倒伏,安排16億元支持小麥主産區實施“一噴三防”。三是為應對河南等地的“爛場雨”和華北、東北局部地區的颱風、洪澇災害的影響,加速下撥救災資金,支持小麥搶收烘乾和災區儘快恢復農業生産,有效減少糧食因災損失。四是在秋糧産量形成的重要階段,安排24億元支持北方重點地區實施玉米大豆“一噴多促”作業,助力秋糧增産豐收。

2024年,中央財政將適當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中央和省級投資補助水平,持續支持種業振興行動和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探索建立糧食産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同時強化對資金使用和政策落實的監督,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我就講這些,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人們對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以及養老金制度能否持續有所擔憂。請問財政部對此有何回應?謝謝。

侯俊明:

謝謝你的提問,這是一個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老有所養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養老金的發放,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百姓福祉。為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不斷加大財政補助力度。2023年,中央財政安排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資金約1萬億元,重點向基金收支困難的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傾斜;地方各級財政也積極落實相關支出責任,確保及時足額發放基本養老金。

二是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按照中央部署,這項制度自2022年起開始實施,在全國範圍內對各地基金結余進行合理調劑。2023年全國統籌調劑資金規模達到2716億元,有效解決了地區間養老負擔和基金結余分佈不均衡的問題。

三是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管理。配合有關部門,規範各地基金收支行為,促進籌資和待遇政策更加公平合理,推動養老保險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

通過落實上述措施,近幾年基金收支狀況得到有效改善。截至2023年底,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已接近6萬億元,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是能夠保證的。

同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們還安排專門資金,支持實施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等養老服務項目,出臺一系列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大力支持銀發經濟發展,讓老年人有了“養老錢”,還能夠享受買得起、用得好的養老服務。

2024年,我們將重點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方面,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力度,深入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健全相關體制機制,管好守好人民群眾的“養老錢”。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大對養老服務的支持力度,健全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促進養老服務提質增效。謝謝。

陳文俊:

最後兩個問題。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邀請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記者:

我們知道預算績效管理對於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非常重要,請問財政部門在這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2024年如何進一步提升績效管理效能?

王建凡:

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是建立健全現代預算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2018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確部署。財政部認真貫徹落實,建立健全績效管理體系,推動預算績效管理提質增效,初步構建起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引導各地區各部門樹立了績效理念,有效提升了財政政策實施的效果和公共服務的質量。

2023年,我們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著力補齊工作短板,提升重點環節工作質效。主要從六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探索開展事前績效評估。結合預算評審、項目審批,對中央部門新增和到期延續的重大項目,以及新設立的轉移支付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從源頭上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

二是加強績效目標管理。在實現中央部門項目支出、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的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的基礎上,指導中央部門、地方財政部門科學設定績效目標,加強重點項目績效目標審核,提高績效目標的設定質量。

三是加大績效監控力度。預算執行中,依託中央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開展績效監控,分析重點項目執行進度和績效目標的實現情況,及時糾正績效運行偏差和資金管理漏洞。

四是提升績效評價質效。組織對中央部門項目支出、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全面開展績效自評。按照突出重點、提高質量等原則,組織對教育、科技、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的52個項目開展了績效評價。

五是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將績效評價的結果與預算安排挂鉤,對2023年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得分較低的中央本級項目,按照一定幅度分檔壓減支出。對績效較差的地區,還適當減少了轉移支付的資金安排。

六是做好績效信息報告和公開。將有關重點項目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結果向全國人大報告。結合中央部門預決算公開,組織中央部門公開811個項目績效目標、745個項目績效評價結果,公開數量比上年有所增加。

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按照健全現代預算制度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更好發揮預算績效管理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方面的積極作用。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關注到,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現代化産業體系作出了部署,請問財政部做了哪些工作?今年還有哪些政策考慮?謝謝。

王東偉:

謝謝你的提問。這是一個很重要,也是經營主體非常關注的問題,由我來回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産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2023年,中央財政採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支持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出臺先進製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完善製造業財政專項資金、政府投資基金、首臺(套)首批次保險補償等支持政策,加快推進關鍵技術、關鍵産業補短板強弱項,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比如,實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保險補償政策,中央財政對投保企業保費的80%給予補貼,累計支持了3萬多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市場應用。

二是加快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通過中央財政製造業專項資金,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支持力度,為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支撐。安排30億元支持啟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首批擇優確定了30個試點城市,引導地方加強政策統籌,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三是大力推動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持續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財政獎補政策,引導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到2023年底,帶動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萬餘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萬餘家。同時,充分發揮好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作用,帶動社會資本共同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到去年底,中小基金已累計投資36支子基金,子基金累計投資金額達到477.6億元,其中投資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金額佔比達到70%以上。

2024年,財政部將圍繞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繼續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帶動引領作用,發揮好政府投資基金的增信撬動作用,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壯大,促進傳統産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産業新賽道加快培育開拓,有力有效服務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我想就回答這麼多,謝謝。

陳文俊:

謝謝各位發佈人,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參與,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裡,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沙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