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新聞辦就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舉行發佈會

2024-02-05 13:00 來源: 國務院新聞辦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4年2月4日(星期日)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祝衛東介紹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圖為新聞發佈會現場。(劉健 攝)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下午好。日前,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公佈,對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部署。為幫助各位準確、深入了解這個重要文件的有關情況,我們今天請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先生,中央財辦副主任、中央農辦副主任祝衛東先生出席新聞發佈會,向大家介紹、解讀這個文件,並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

現在,先請韓文秀先生介紹情況。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 韓文秀: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去年我國“三農”工作成效顯著,呈現出農業增産、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今天是立春節氣,俗話説立春到、萬物生,標誌著一年繁忙農事的開始。昨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已經向社會公佈。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連續出臺的第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充分體現了“三農”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為廣大農民群眾送去了新年的政策“大禮包”。

圖為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徐想 攝)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始終牽掛農民群眾,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並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鮮明、脈絡清晰,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聚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個主題,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進行系統部署,明確鄉村振興抓什麼、怎麼抓。文件的總體框架可以概括為“兩個確保、三個提升、兩個強化”。

“兩個確保”,就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重點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穩面積、增單産兩手發力,確保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重點是落實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加強産業和就業幫扶,著力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內生發展動力。

“三個提升”,就是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提升鄉村産業發展水平重點是堅持産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産業體系,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産業。提升鄉村建設水平重點是從各地實際和農民需求出發,不斷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重點是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確保農村社會穩定安寧。

“兩個強化”,就是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重點是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強化農民增收舉措重點是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支持農民持續增收致富,日子越過越好。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突出特點是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重點任務和全面部署相結合、年度性工作和階段性安排相結合,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重點圍繞解決鄉村振興的難點堵點、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強政策和制度創新。文件從關鍵切口入手,在完善農業保險、健全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提出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力求出實招、辦實事、見實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讓農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我先介紹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祝衛東同志願意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

陳文俊:

謝謝韓文秀先生,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單位。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我的問題是,今年一號文件的主題是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請問,各地情況不同,學“千萬工程”經驗到底學什麼?怎麼學?謝謝。

韓文秀:

“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從整治農村環境、解決“臟亂差”問題入手,由點及面,擴容建設,經過20多年的持續推進,已經成為涵蓋鄉村振興各個方面的一項系統性工程。“千萬工程”不僅深刻改變了浙江農村的整體面貌,也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了先行探索,提供了成功範例。

“千萬工程”經驗學什麼?我想,應該是重在學習運用蘊含其中的理念方法。浙江推進“千萬工程”經歷了不同階段,不同的市縣也有不同的基礎和條件,但貫穿其中的理念和方法是相通的。比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穩紮穩打、久久為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農民群眾期盼中找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和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培育壯大鄉村富民産業;堅持黨建引領、大抓基層,不斷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等等。這些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既有價值取向,又有方法實招,是“千萬工程”的精髓要義,各地都可以學習借鑒。

“千萬工程”經驗怎麼學?關鍵要從實際出發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因為我國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各地的自然條件、風土人情、發展水平、工作基礎各不相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不能照貓畫虎,不能脫離實際搞“一刀切”。必須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從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找準抓什麼,明確怎麼抓,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創造性開展工作,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不斷取得鄉村振興的階段性成果,讓農民群眾有更加充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兩個確保”,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請問,我們將採取哪些有效措施在高起點上穩定糧食生産、保障糧食安全?謝謝。

中央財辦副主任、中央農辦副主任 祝衛東: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近幾年,面對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嚴峻、國內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等多重挑戰,我們把解決14億人的吃飯問題作為“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千方百計促生産、奪豐收。2023年全國糧食産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3908.2億斤,比上年增了177.6億斤,糧食供應充足、庫存充實,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

圖為中央財辦副主任、中央農辦副主任祝衛東。(徐想 攝)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糧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態勢沒有根本改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統籌糧食生産、流通、消費,打出了政策“組合拳”。文件把抓好糧食生産保供作為重點,明確了穩面積、增單産的主攻方向,提出了確保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任務目標。

一是穩定播種面積。關鍵是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兩個積極性。圍繞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重點從價格、補貼、保險等方面強化政策舉措。價格上,適當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合理確定稻穀最低收購價,防止谷賤傷農。補貼上,繼續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玉米大豆生産者補貼、稻穀補貼政策,優化實施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提高補貼效能。保險上,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實施範圍,實現三大主糧保險全國覆蓋、大豆保險有序擴面。通過這一攬子政策措施,讓農民種糧有錢掙、能得利。圍繞調動地方抓糧積極性,突出壓實責任和強化扶持兩手發力,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重點加大産糧大縣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糧食産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讓地方政府抓糧不吃虧、有動力。

二是主攻單産提升。我國耕地稀缺,擴大耕作面積空間有限,潛力主要在提單産。文件明確,把糧食增産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産上,實施糧食單産提升工程,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重點是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在種子上,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形成突破性進展。在耕地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和質量,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全面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多措並舉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

三是拓展食物來源。糧食安全説到底是食物安全。肉蛋奶、果菜魚,都是高品質生活的必需品,餐桌上缺了哪樣都不行。解決吃飯問題,必須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在保護好生態環境前提下,面向整個國土空間資源要食物,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讓全國人民吃得飽、吃得豐富、吃得健康。

四是強化節糧減損。節糧減損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增産增供。目前,糧食在産運儲加消各環節損耗都是比較大的,特別是餐桌上的浪費更是驚人。文件強調,持續深化食物節約各項行動,弘揚節約光榮風尚,提倡健康飲食,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讓節約糧食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糧食主産區是重要的“壓艙石”,但長期面臨“糧財倒挂”的困境。請問,在調動主産區重農抓糧積極性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謝謝。

韓文秀:

糧食主産區是提産能、保供給的重頭大頭。我國13個糧食主産區糧食作物總産量佔全國的80%以上。同時也要看到,糧食主産區經濟實力不強、財力薄弱的問題較為突出,産糧大縣往往是經濟弱縣、財政窮縣。這個問題不解決,主産區重農抓糧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影響生産保供的大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重點圍繞健全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作了有針對性的部署。

縱向上,加大産糧大縣支持力度。重點是對産糧大縣的獎補,進一步向商品糧調出量大、糧食安全貢獻突出的縣傾斜,取消對産糧大縣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配套要求。針對産糧大縣公共服務薄弱問題,實施産糧大縣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行動。今年將在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河南等5個糧食調出量大的主産省(區)開展試點,然後再逐步推開。

橫向上,建立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今年要力爭邁出實質性步伐。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探索建立糧食産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深化多渠道産銷協作。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具體實施辦法,基本思路是統籌考慮主産區和主銷區糧食生産、流通、消費等相關因素,由主銷區給予主産區一定的資金支持,推動橫向利益補償見到真金白銀,並進一步拓展産業、人才、技術服務等協作方式,多出實招讓主産區抓糧不吃虧。

産業上,拓展延伸産業鏈條。主産區糧食資源豐富,但糧食加工業總體規模小、就地加工轉化率不高。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著力推動農産品加工業向主産區佈局,支持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主産區建設加工産業園,支持東北地區發展大豆等農産品全産業鏈加工,打造食品和飼料産業集群,促進就地就近轉化增值,加快糧食主産區興縣富民步伐。

我就簡要回答這些,謝謝。

北京青年報記者: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千萬工程”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持以業為基。想問一下,在發展鄉村優勢特色産業方面,我們都有哪些舉措?謝謝。

祝衛東:

産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支撐。這些年來,各地發展鄉村産業有了較好的基礎,但主體不強、鏈條短,帶動能力弱、同質化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堅持産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並舉、産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的現代鄉村産業體系,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産業。

一是突出地方特色。我國地域差異大,各地物産豐富,圍繞“土特産”大有文章可做。要用現代經營理念、標準、方式把“土”味優勢彰顯出來,打造鄉土特色品牌,加快把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産品優勢、産業優勢。

二是注重産業融合。今年春節許多地方的鄉村民宿預訂火爆,已經成為節假日消費的新亮點。要適應新的消費需求,充分挖掘農業多種功能、鄉村多元價值,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森林康養、休閒露營等新産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打造鄉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三是做強農産品加工。順應居民消費向便利化、高品質升級的要求,推進農産品生産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協同發展,改造提升加工設施,進一步拓展農産品加工的廣度和深度。

四是暢通農村物流。現在一些地方鄉村物流配送能力不足,好産品賣不出去、賣不上價,成為産業發展的瓶頸制約。文件重點對健全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優化農産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實施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工程等作出部署。特別是農村電商,已經成為推動鄉村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藏在深山溝裏的土特産搭上電商平臺,也可以進入都市百姓家,這方面要支持加快發展。謝謝。

中國農村雜誌社中國農村網記者:

腰包鼓沒鼓是最受農民群眾關注的事。請問,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方面,有何安排部署?謝謝。

祝衛東:

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近年來,農民增收總體態勢是好的。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691元,實際增長7.6%,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39:1。也要看到,鞏固農民增收勢頭面臨不少困難挑戰。今年文件把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擺在突出位置,重點從四個方面著力。

一是挖掘産業經營增收潛力。搞好家庭經營仍然是農民增收的重頭戲。文件提出,實施農民增收促進行動,支持農民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項目。文件還提出,健全全産業鏈監測預警機制,強化多品種聯動調控,提升消費幫扶助農增收行動實效,穩價格、促增收。同時,強化産業發展聯農帶農的政策導向,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挂鉤機制,更好地帶動農民參與産業發展、分享增值收益。

二是穩定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工資性收入已經成為農民收入的第一支柱。文件強調,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健全跨區域信息共享和有組織勞務輸出機制,做好大齡農民工就業扶持,在重點工程項目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就業。針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文件提出要加強源頭預防和風險預警,完善根治欠薪長效機制。當前正是歲末年初關口,有關部門正在開展整治欠薪的專項行動,全力以赴讓農民工兄弟過個安心年。

三是拓展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收入是一般農戶特別是低收入人口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逐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文件強調,加強涉農資金項目監管,嚴厲查處套取、騙取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把給農民的各項補助補貼補到位,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四是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産權益。財産性增收還有較大潛力。文件提出,鼓勵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盤活利用農村閒置宅基地、閒置房屋、“四荒地”等資源資産,創造條件多渠道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

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底線要求。請問,當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形勢如何?如何進一步兜牢底線,推動脫貧地區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韓文秀:

消除絕對貧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奮鬥,取得的舉世公認的歷史性成就。防止規模性返貧,是“三農”工作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這些年,各地已經建立了一套有效管用的機制辦法,脫貧攻堅成果得到了鞏固。截至2023年底,超過六成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消除了返貧風險,其餘也都落實了幫扶措施,沒有出現規模性返貧。

對一個家庭、一個地方來説,脫貧不是一勞永逸的,如果遇到結構性失業、疾病、災害、事故等致貧因素和風險的話,返貧的風險也是存在的。防止規模性返貧既是重大的經濟任務,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務,必須持續用力,思想上不能鬆懈、工作上不能鬆勁。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重點強調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搞好監測幫扶。對返貧致貧風險因素及其動態變化,監測要及時到位,第一時間採取幫扶措施來消除風險。要壓緊壓實工作責任,運用好大數據預警等手段,進一步提升監測的及時性、幫扶的精準性,兜住兜牢防止返貧的底線。同時,要加快推動防止返貧監測與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加強跨部門信息整合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和信息孤島。

二是強化産業和就業幫扶。産業和就業幫扶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舉措。近幾年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上了一批産業項目。強化産業幫扶,重點要推動産業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加強分類指導,按照“鞏固一批、升級一批、盤活一批、調整一批”的要求,加快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強化幫扶産業資金項目的績效管理,讓留在當地的脫貧人口有穩定的産業支撐。去年脫貧勞動力外出就業達到了3396.9萬人,比上年增加119萬人,穩中有增。強化就業幫扶,重點要穩定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推進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發揮好東西部勞務協作、就業幫扶車間、公益崗位等作用,讓有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有穩定的就業崗位。

三是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現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還有不到兩年時間,今後脫貧地區持續發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根本上還是要增強內生動力,更加注重“造血”,努力實現從“輸血”向“造血”轉變。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等重點地區,要進一步落實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對口幫扶等傾斜性支持政策,著力改善發展條件,增強發展能力,幫助他們更多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增收致富,創造美好生活。 謝謝。

浙江日報潮新聞記者:

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請問,當前鄉村建設的重點任務是什麼?如何推進建設?謝謝。

祝衛東:

鄉村建設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矛盾的著力點,也是擴大內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巨大潛力所在。這些年鄉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有了較大改善,但仍有不少薄弱環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鄉村建設要從各地實際和農民需求出發,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幹一件、成一件。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要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和城鎮化趨勢,加強村莊規劃編制的分類指導,有需要的就編,沒有需要的可以暫時不編,不能盲目要求村村編規劃,對一些地方脫離實際下指標、定進度的做法,要及時予以糾正。要堅持“開門編規劃”,確保規劃符合村莊實際和農民意願,讓農村幹部群眾懂規劃、守規劃、用規劃。

二是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自然地理條件不同,要因地制宜推進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農村改廁,探索農戶自願按標準改廁、政府驗收合格後補助到戶的獎補模式,就是明確政府該幹什麼、農民該幹什麼,不能搞成政府大包大攬。要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一體化推進鄉村生態保護修復,讓農村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三是補上基礎設施短板。針對農民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列出清單,一項一項解決好。文件針對有的地方飲水安全保障問題,要求分類完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針對農村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的情況,要求加強重點村鎮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規劃建設。針對有的地方農村房屋抗震性差的問題,要求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讓農民住得安全放心。

四是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聚焦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回應農民群眾關切。教育上,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提高農村教育質量。醫療上,強化醫療資源向鄉村傾斜的導向,逐步提高縣域內醫保基金在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比例,加快將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管理,讓農民群眾就醫用藥更加便利。養老上,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激勵機制,解決後顧之憂。

五是把握鄉村建設的時度效。鄉村建設要突出為農民而建,重在可持續。個別地方在鄉村建設中出現搞花架子、勞民傷財,搞“一刀切”、強迫命令的現象,要堅決予以整治。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不要急於求成,不能超越發展階段盲目舉債搞建設。謝謝。

科技日報記者:

我們知道,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點難點。請問,如何解決當前鄉村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鄉村治理水平?

韓文秀:

現階段我國鄉村正在發生重大變遷,包括人口總量和結構、生産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觀念、傳統鄉土秩序等方面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對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一號文件圍繞提高鄉村治理水平,重點作出了幾個方面的部署。

一是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常言説,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基層黨組織是引領鄉村各項事業發展的“火車頭”。文件強調,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要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責任,切實發揮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目前鄉村兩級職責多、手段少、負擔重,因此要切實解決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要嚴格實行上級部門涉基層事務準入制度,健全基層職責清單和事務清單,加強鄉鎮對縣直部門派駐機構及人員的管理職責,加大編制資源向鄉鎮傾斜力度,優化各類涉農督查檢查考核,減輕基層迎檢、迎考負擔,讓基層把更多精力放在聯絡群眾、為民服務上。

二是完善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關鍵是持續推動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把傳統治理資源和現代治理手段結合起來。文件強調,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實“四下基層”制度,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機制,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等有效辦法,切實把矛盾解決於萌芽、化解在基層。一個時期以來,有的地方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多發,文件要求加強農村防災減災工程、應急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提升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時,要持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建設平安鄉村。

三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樣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要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兩手抓、兩手硬。一方面,要抓好優質精神文化産品的供給,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加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這幾年,一些地方搞的“村BA”、村超、村晚等很受歡迎,今年春節各地安排了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要堅持農民唱主角,讓群眾性文體活動越辦越紅火。另一方面,要重點整治農村不良風俗。有的地方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農民人情負擔沉重,苦不堪言,等等。文件要求,要綜合治理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突出問題,紮實推進移風易俗,為農民群眾提供更便利的社會服務,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強化村規民約的激勵約束功能,革除陋習,培育農村文明新風尚。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現階段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仍然是大趨勢。請問,如何適應這一趨勢,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更好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謝謝。

祝衛東:

正如記者朋友提出的,我國正在經歷快速城鎮化,這個過程還要持續較長一個階段。2022年,我國鄉村常住人口4.91億人,據專家測算,到2035年還將有上億農民進城。要圍繞讓進城的進得順心,讓留在農村的生活舒心,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一體設計、一併推進,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此作出具體部署。

一是紮實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重點是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快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覆蓋。文件強調,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將城鎮常住人口全部納入住房保障政策範圍,幫助能進城願進城的農民更好融入城市。

二是保護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的合法權益。農民進城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在城市還沒有紮下根之前,不要著急斷了他們回鄉村的後路。必須保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

三是加快縣域城鄉融合發展。這些年,縣域城鎮化持續較快發展,農民到縣城就業居住、向縣城集聚更加普遍。文件強調,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促進縣鄉村功能銜接互補、資源要素優化配置。關鍵是要兩手發力,一手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抓好縣城這個龍頭,發揮對鄉村輻射帶動作用;一手適應鄉村發展和人口變化趨勢,優化村莊佈局、産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既要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又要避免村子剛建好、人都遷走了,造成浪費。謝謝大家。

陳文俊:

最後兩個問題。

圖為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邀請記者提問。(欒海軍 攝)

南方都市報記者:

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問題,説到底要靠改革。請問,今年一號文件在農村改革方面作出了哪些部署?有哪些新的改革舉措?謝謝。

祝衛東:

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任務更繁重,矛盾更複雜,必須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深化農村改革重點工作作出了部署。

一是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的政策方向已經明確,今年將開展整省試點,探索具體的實施辦法,為全國面上推開打好基礎。文件還提出,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以小農戶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加快打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生産經營隊伍,著力解決“誰來種地”問題。

二是深化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這項改革前期已完成清産核資和股份量化,圍繞做好下半篇文章,要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産參股等多樣化途徑,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三是堅持守正創新。農村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涉及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必須堅守農村改革底線,鼓勵各地實踐探索和制度創新,強化改革舉措集成增效,激發鄉村振興動力活力。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農以地為本。請問,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提出了哪些新要求?謝謝。

韓文秀: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沒有耕地安全,就沒有糧食安全。這兩年,各地採取了一系列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取得積極成效。據統計,2021—2023年,全國耕地總量連續三年實現凈增加。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要重點從三個方面著力,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

一是嚴守耕地總量。18億畝耕地紅線絕不能突破。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明確了18.65億畝耕地和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並且逐級分解下達到各地。文件對落實好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對合法佔用耕地,重點是改革完善佔補平衡制度,堅持“以補定佔”,健全補充耕地質量驗收制度,防止佔多補少、佔優補劣。對亂佔、破壞耕地的違法行為,包括亂建“大棚房”、破壞黑土地、非法取土等,必須堅持零容忍,堅決整治、嚴厲打擊,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耕地“非糧化”,要統籌考慮糧食生産和重要農産品保障、農民增收的關係,細化明確整改範圍,合理安排恢復時序,分類穩妥開展違規佔用耕地整改復耕,要嚴格按照中央政策規定落實好,工作中注重方式方法,不能“簡單化”、“一刀切”。

二是提升耕地質量。中央一號文件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部署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在時序上,明確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在標準上,針對各地普遍反映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標準偏低的問題,今年將下決心提高中央和省級投資補助水平。同時,要加強質量監管,確保高標準農田實至名歸,建一塊、成一塊。在主體上,更多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等直接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

三是挖掘後備耕地資源。重點是做好兩塊地的文章:一塊是撂荒地,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把撂荒地利用起來,宜糧則糧、宜經則經,有的撂荒地確實沒人耕種,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流轉、託管、統一經營等多種途徑種好用好。另一塊是鹽鹼地,我國鹽鹼地多,隨著科技進步,開發潛力相應增大,要“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種子和鹽鹼地要相互適配,分區分類開展鹽鹼耕地治理改良,探索鹽鹼地綜合利用有效途徑。謝謝。

陳文俊:

謝謝韓文秀先生和祝衛東先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裡,再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