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記者李曉建)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這是國際濕地組織于1996年3月確定的,從1997年開始,世界各國在這一天都舉行不同形式的活動來宣傳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1971年2月2日,歷時8年之久,一個旨在保護和合理利用全球濕地的公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在伊朗拉姆薩爾簽署。為了紀念這一創舉,並提高公眾的濕地意識,1996年《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濕地是全球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據聯合國環境署2002年的權威研究數據表明,一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創造的價值高達1.4萬美元,是熱帶雨林的7倍,是農田生態系統的160倍。
1907年2月2日,俄國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逝世,享年73歲。門捷列夫1834年2月8日出生於西伯利亞多波爾斯克。他對化學最重要的貢獻是:建立了元素週期分類法。這是自18世紀科學化學開始以來,繼拉瓦錫、道耳頓之後的又一功績。
1943年2月2日,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將包圍的德軍全部殲滅。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次決定性戰役。德軍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戰役的失敗,于1942年7月放棄全面進攻蘇聯的計劃,主攻南線,以佔領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為主要作戰目標。7月17日,德國法西斯集中100多萬優勢兵力猛攻斯大林格勒,9月中旬德軍攻入市內,蘇聯軍民與德國法西斯展開激烈巷戰,德軍損失慘重。11月19日,蘇軍開始反攻,形成“鉗形攻勢”,被包圍的德軍達30多萬,1943年2月2日被全部殲滅。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是蘇聯衛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根本轉捩點。
這是北京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在農村進行錄音採訪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1949年2月2日,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現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開始播音。1951年3月,北平新華廣播電臺改名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並沿用至今。
這是羅素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1970年2月2日,20世紀聲譽卓著、影響深遠的思想家之一、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羅素逝世,享年92歲。在其漫長的一生中,完成了40余部著作,涉及哲學、數學、倫理學、社會學、教育、歷史、宗教和政治等各個方面。他的主要著作有《數學綱要》《數學原理》《物的分析》《心的分析》《意義與真理的探究》《人類的知識:它的範圍和界限》等。
2006年2月2日,埃及“薩拉姆(和平)98”號客輪在從沙特阿拉伯杜巴港開往埃及塞法傑港途中發生故障後在紅海沉沒,船上1000多人遇難,380多人受傷。調查顯示,客輪在事發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埃及總檢察長指控客輪沉沒事件中的6名責任人犯有玩忽職守罪,對他們正式提起訴訟,並對逃逸海外的事故船所屬公司的老闆發出國際通緝令。另外,埃及行政法院還將59名涉嫌玩忽職守人員移交紀律法院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