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節日>> 法定陽曆節日
 
國慶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3日   來源:中國政府網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公元紀年。

    公元紀年

    公元是“公曆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以傳説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曆元年(相當於中國西漢平帝元年)。

    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則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

    這種紀年體系開始在歐洲各國採用。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曆月、日,但同時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公元紀年制度,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公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紀年法。除此之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曆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週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誌,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慶的慶祝形式曾幾經變化。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國慶都舉行大型慶典活動,同時舉行閱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此後,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國慶均在天安門前舉行盛大的集會和群眾遊行活動,但未舉行閱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北京都以大型的遊園聯歡活動等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進行群眾遊行。1984年,國慶35週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在此後的十幾年間,均採用其他形式慶祝國慶,未再舉行國慶閱兵式和群眾慶祝遊行。1999年10月1日,國慶50週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遊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後一次盛大國慶慶典。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3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週年、1999年國慶50週年的兩次。

    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即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中國的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下午二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産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張瀾、李濟深、宋慶齡、高崗等國家領導人出席了會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以及周恩來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宣佈就職。會議一致決議,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選舉林伯渠為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檢察署檢察長,並責成他們從速組成各項政府機關,推行各項政府工作。會議同時決議,向各國政府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願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會議結束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員集體出發,乘車出中南海東門,前往天安門城樓出席開國大典。

    此時,參加開國大典的北京30萬軍民早已齊聚天安門廣場,翹首期待著偉大歷史時刻的到來。

    下午三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林伯渠宣佈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員就位。在群眾的歡呼聲中,毛澤東主席用他那帶著湖南口音的洪亮聲音,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頓時,廣場上歡聲雷動,群情激昂。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毛澤東按動電鈕,新中國第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場肅立,向國旗行注目禮。廣場上,五十四門禮炮齊鳴二十八響,象徵著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奮鬥二十八年的光輝歷程。

    隨即,毛主席向全世界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公告。接著舉行盛大閱兵式。朱德總司令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車檢閱受閱部隊。檢閱畢,朱德總司令回到主席臺上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指出:“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時肅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鎮壓他們的一切反抗和搗亂行為。”

    隨後,在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受閱部隊的步兵、騎兵、坦克、大炮、汽車等,以連為單位,列成方陣,邁著威武雄壯的步伐,由東向西分列式通過天安門廣場。與此同時,剛剛組建的人民解放軍空軍十四架戰鬥機、轟炸機,淩空掠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閱兵式持續近三小時,此時天色已晚,長安街華燈齊放,群眾遊行開始了。一隊隊遊行群眾高舉紅旗和紅燈,縱情歡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的口號聲響徹雲霄。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探身欄杆外,不停地向廣場上的群眾揮手致意,情不自禁地在擴音機前大聲高呼:“同志們萬歲!”“人民萬歲!”廣場上,人們熱情洋溢,載歌載舞,萬眾歡騰,盡情地歡度新中國的第一個夜晚,節日的首都沉浸在幸福、喜悅和歡欣鼓舞中。這一天,在全國已經解放的各大城市,都舉行了隆重熱烈的慶祝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結束了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和帝國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的主人,中華民族的發展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