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節日>> 圖釋節日
 
民俗專家:農曆元宵節是古代中國的“情人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天津3月2日電(記者 周潤健 蔡玉高)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人們觀燈、猜謎、吃元宵,這天還是中國的“情人節”。有專家指出,元宵節作為中國的“情人節”,有內涵、有傳統,韻味十足。

    天津市社科院輿情研究所首席專家王來華説,古代的未婚少女平時足不出戶,只有元宵節這天才被破例允許結伴出門看燈賞玩,不少男女借機物色心上人,擦出愛的火花,因此,元宵節也就造就無數良緣美眷。

    從中國歷代詩詞歌賦中也不難看出元宵節的浪漫溫馨。如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王來華表示,元宵夜,為有情人提供了一個傳情達意的渠道,情侶們或密箋赴約,或互贈詩帕,體現的是一種純潔的男女之情,這種感情含蓄內斂,韻味十足。

    元宵節又稱“燈節”,觀燈、賞燈是必不可少的節日內容。專家説,燃燈之俗始於漢代。天津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羅澍偉研究員介紹,東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朝廷號召百姓于上元夜放燈,以示對佛的尊重。這一習俗歷代相沿。

2007年3月3日,上海豫園元宵燈會上流光溢彩、熱鬧非凡。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元宵節猜燈謎的習俗,宋代開始流行,至今不衰。天津市民俗專家張金豐説,人們將謎題寫在絹燈上,有記載是從宋代開始的。當時杭州還成立了謎社組織,涌現了一些猜謎的行家,多半是文人。

    天津市民俗專家高成鳶解釋,湯圓叫“元宵”,這個詞的本意是“上元節之夜”,此夜吃湯圓的習俗流行,便管特定的吃食也叫“元宵”。有人説唐代有吃“粉果”的習俗,推想就是元宵的前身。“元宵”的名字明代普遍流行。

    此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説,今年元宵節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屆時月亮、地球、太陽正好在一條直線上,月亮最亮、最圓,人們在元宵佳節,可別忘了欣賞圓月。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