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為何一再取消職業資格?破除創業者“捆”擾!

2016-11-25 08:02 來源: 第一財經
【字體: 打印

11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這意味著,該領域已實現“七連消”:此前國務院已從2014年開始分六批取消了319項職業資格,本次再取消114項。

據2013年底的統計,國務院部門共設置各類職業資格618項。算下來,“七連消”累計已佔到總數70%以上,達到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削減目標。

請原諒上述羅列。數字的加法和百分比的除法,硬梆梆地讓人難提起興趣。然而必須對比這些基本數據,才能看出其中“減法”讓人愉悅甚至興奮的效果。

70%都可以減、可以簡!足見原先的設置確有諸多不合理之處。而這些不合理,給作為個人的從業者和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造成了多大的困擾,完全可以想象,那可是比數字更冰冷的現實。

最根本的困擾,可以形容為“捆”擾——

捆住個人的手腳,讓很多人的活力和創造性難以發揮。僅以此次取消的職業資格看,“臨時導遊”、“餐廳服務員”、“布絨玩具製作工”等,這都是些什麼東東!臨時導遊,在世界各地都是一種不錯的靈活就業方式,能想象《羅馬假日》裏街邊有人挂個“臨時導遊證”嗎?餐廳服務員,對於那些從農村進城,身無技能而又要找一個落腳之處的小夥子小姑娘,難道你説對不起,辦個資格證先?更別説如今“雙創”大潮裏,有多少奇思妙想的就業,用傳統所謂職業資格的一畝三分地根本就“裝”不進來。

捆住企業尤其是創業者的手腳,讓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擴大經營的積極性難以發揮。開家館子,請幾個服務員都得先有資格?辦個工廠,製作布絨玩具的工人需要資格,那要擴大産品線,再上塑料玩具、陶瓷玩具、金屬玩具的又怎麼説?

當然,我們不會天真到以為這些顯得荒誕的職業資格認定在各處都得到了執行。但這樣一來問題恰恰更嚴重。上有不合理的政策,下有無可奈何的對策,還別提那些本就存心偷姦耍滑之輩。長此以往,市場環境被毒化,作為市場經濟根基的“信用”又何處安放?

李克強總理在力推簡政放權同時,從來不忘強調事中事後監管。所謂“管”與“放”,是天生一對,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開;另一方面,讓人有可能守的法規則才是真正有效的法規則,合理放,在嚴格管之先。你能去監管每個餐館裏誰在端盤子嗎?所以,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即便規定了也是徒勞,只會浪費執法成本甚至助長尋租空間。

目前看,“捆”在個人和企業身上的無形枷鎖還有不少,亟需破除。把職業資格作為關鍵發力點之一,無疑是明智而有效的。總理在常務會上也説了,雖然已達到削減70%的目標,但今後還要仔細梳理,該取消的繼續取消;已取消的要“回頭看”,防止換個名目死灰復燃。而這有賴於“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的建立,清單之外不得隨意設置。

作為簡政放權“當頭炮”的重要內容,以清理取消職業資格力破創業幹事“捆”擾,沒有結束時,只有進行時。(陳翰咏)

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