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
無標題文檔
  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新任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簡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22日   來源:人民網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 李先念今天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主席。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的前幾任主席是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和鄧穎超。

    貧農的兒子李先念1909年生於湖北黃安縣。走上革命道路時還是一個木匠,當時他17歲。1927年他參加了中國共産黨,同年參加了著名的黃安、麻城起義。1928年他參加遊擊隊。在革命鬥爭的烈火中,他逐漸成長為一個著名的軍事家。1931年開始,他先後擔任紅軍團、師、軍政治委員,參加指揮了許多重要戰役,為建立鄂豫皖和川陜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4年紅軍開始長征時,他是紅軍主力之一——紅四方面軍一個軍的政治委員。1935年6月,為了迎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他率領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從岷江地區出發到達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區,勝利實現了兩軍的會師。他在長征中曆盡千辛萬苦,曾三次穿越川甘青交界處荒無人煙、佈滿泥潭的草地。

    1936年秋,兩萬多紅軍奉命在甘肅靖遠縣西渡黃河,組成西路軍。李先念是這支隊伍的一個軍的政治委員。這支部隊在河西走廊轉戰半年多,最後遭強大敵軍的圍追堵截,絕大部分將士壯烈犧牲和失散。李先念率余部忍著饑渴寒冷浴血奮戰,穿越祁連山和戈壁灘,長途跋涉,1937年轉戰到新疆,為革命保存了一批精英。

    八年抗日戰爭期間,李先念歷任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第五師師長兼政治委員,中共鄂豫邊區委書記,建立了擁有兩千多萬人口、6萬武裝部隊的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

    日本投降後,擔任中原軍區司令員的李先念為了配合全國各解放區的作戰,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在遭到國民黨軍隊重重包圍十分危險的情況下,他率部勝利突圍,轉危為安。後來,他的部隊在湖北、河南、陜西等省的廣大地區堅持遊擊戰爭,牽制了國民黨的大批兵力,配合解放軍在華北、華東作戰,並在人民解放軍開始反攻時,率部再次回到中原地區。

    湖北省是李先念的家鄉,是他投身革命的地方,也是他開始從事社會主義建設的地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武漢市委書記兼市長、湖北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中央中南局副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1954年李先念擔任了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文化大革命”中,他由於同林彪、“四人幫”兩個反革命集團進行鬥爭而受到批判,但仍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協助周恩來總理主持經濟工作,儘量減少動亂所造成的損失。

    1975年周恩來總理病重、鄧小平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時,他積極支持鄧小平同志的工作。當鄧小平同志再次受到打擊,他也被迫退出了政府工作。粉碎“四人幫”以後,他和葉劍英同志等一起,力主鄧小平同志早日恢復工作。接著他又積極支持鄧小平等同志的提議,恢復陳雲同志在中央的工作。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他參加了調整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工作。

    1983年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李先念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60多年的革命風雨染白了他的雙鬢,但他清晨仍步行鍛鍊,堅持不懈。健康的體魄使他能夠在擔任國家主席的5年中頻頻視察各地,出訪各國,擔負繁重的日常工作和外交事務。

    李先念從1945年中共七大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為歷屆中央委員,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九屆、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主席,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人民日報》1 9 8 8 0 4 1 1 第3 版)

 
 
 
無標題文檔
Copyright©2013 ww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